曹文勇
摘 要: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这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教学中不可偏离方向,否则会出现无效或低效的情况,本文对有效教学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兴趣;实例
在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筛选、选择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虽然是大家默认的副科,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大家欢呼雀跃,机房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作为教师,不能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要根据内容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受升学应试科目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印象中属于副科,因此大部分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上很不重视重视。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举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来改变“副科无所谓”的观念。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定势很关键,培养学习兴趣是手段。作为中学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载体,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在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列举实例讲授抽象理论
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得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可用风趣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辅助教学。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味传递给我们吃饭的信息。面对实例,學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意义和作用。
三、少讲多做,加强操作训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很重要。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只会让这门课程缺少实践训练,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动枯燥乏味,这会导致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当要学习一个新的操作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对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可以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讲解、示范,每讲完一个问题后,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同步操作,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他们掌握这些技能以后再讲解下一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也能保证每堂课讲授的知识都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巩固,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教师还要精讲一些重难点和疑点,之后再留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接龙游戏,拖动鼠标把硬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组装在一起,然后再仔细介绍对应的电脑硬件,这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一旦被课程学习中的一部分障碍羁绊住,大都会选择放弃继续深入探究。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布置相关作业,通过对作业的订正,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可单独对学生进行辅导。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能大幅度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让课程的学习更加有效。初中信息教学要或多或少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增强学习斗志。比如开展初中生打字速度比赛、OFFICE文件处理、网络浏览有效信息完成任务的活动等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中找到了激情,同时掌握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基础性知识。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比,虽然是理论性占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它在学生理解知识中的重要地位。理论学习中的有效性会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必须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解读,结合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五、给学生做好示范
示范就是由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二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学生讲解并演示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一节课我只讲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学生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很多,上述几点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肤浅的认识,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需要不断探究、创新,才能保证课堂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