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有所认知与收获,为之后的体育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共享资源,把自己和他人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样既能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质量,还能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团队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5-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74
作者简介:张生誉(1973.2—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858)研究成果。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下,良好的团队意识与行为规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与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不仅要让团队意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同样在教学工作中也要展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把体育教育和团队合作活动进一步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体育运动与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中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要把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对象,用学生比较接受和感兴趣的一些方式开展体育团队合作活动,进一步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本文主要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展开进一步研究,希望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教师习惯于掌控体育课堂的主导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体育知识、技能的状态,对于参与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和厌恶心理,无法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其次,很多教师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意识到体育游戏教学与团队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根本无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团队合作意识,導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最后,一部分教师不善于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导致体育课堂经常存在逃课、请假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教师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上问题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获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学生团队合作凝聚力的培养
要想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团队合作凝聚力的培养。一个班级只有拥有凝聚力,才能让学生向着统一的目标去奋斗与努力,才能让班级拥有良好的运行条件。凝聚力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做到互相帮助与关心。第一,教师可以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科学与合理地为学生划分小组,让小组团队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团队活动的理念、内容、形式与评价都能影响学生对于团队活动的兴趣,只有增强团队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才能极大地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为增强团队合作及凝聚力提供一定的条件。第二,在每一个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选举一名有号召力与领导力的学生,这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让一个团队有带头人,这样才能唤醒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在带头人的协调和促进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与角色,这样便会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与团队意识。第三,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团队荣誉感,这也是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增强学生的体育团队归属感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育团队归属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团队归属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强烈的团队自豪感。另外,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引入球类游戏,实现理论教学和游戏教学的进一步融合,为学生充分营造一个轻松的体育运动氛围。同时,学生也能受到球类运动规则的制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抗,学生为了团队的荣誉与利益参与对抗竞争时,可以拥有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学生只有拥有了团队归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团队意识。在中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拥有大局观,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要站在团队的角度思考问题、参与竞赛。在具体的球类运动中,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团队设定一个大目标,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进一步产生团队归属感与团队意识。
(三)帮助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意识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团队责任意识,因为学生只有拥有责任意识,才能全身心投入团队活动中,激发自己良好的团队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任何一个团队都较为关注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这是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同样,在中学体育游戏活动中,也要注重强调团队活动的集体性,整个集体拥有一样的责任目标,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保护与协作。在篮球比赛中,每一个学生都肩负着为了赢得荣誉而去拼搏的伟大责任;在接力跑团队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的速度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速度。这样的团队制约和影响,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与成绩的问题,转而让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了团队去努力拼搏。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属于互动关系,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团队活动中更加凝聚与团结。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多设置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游戏活动与项目,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增强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除此之外,在中学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在体育项目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导向,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团队运动学习氛围。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入感恩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他人帮助自己的可贵精神等。
(四)在纪律约束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中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在纪律约束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很多教师存在一定的体育教学误区,认为只要多设定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就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但是不科学、不合理、无纪律的团队活动,仍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很多体育游戏活动成了学生休闲娱乐的载体,根本无法展示团队游戏活动的德育与教育功能。由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因为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纪律意识后,才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团队合作中,从而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展现全力拼搏的精神,为了团队的荣誉奋斗,而不是为了娱乐才参与体育团队活动。另外,体育团队活动的成功,需要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这样还能化解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进而让学生拥有互助团结的良好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增强意志力。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在体育课教学中注重引入奖罚制度,对于团队意识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违反团队纪律的学生,更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之处,从而更好地投入团队活动中,这样才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多引入一些竞技型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篮球或足球比赛中,能够遵守比赛的规则与制度,让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团队比赛中,这也是尊重对方团队的重要表现。
(五)明确团队目标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立一个统一的目标。学生只有明確了团队的目标,才能够在团队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帮助,真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一,团队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科学合理,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真实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情况下设定团队目标,这样对于学生来讲,团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让他们拥有努力拼搏的动力。如果目标设置过高,会打击学生参与体育团队活动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而团队目标设置过低,会让学生产生疲倦心理。由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团队目标,进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要相互信任,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出现了问题,其他同学一定要给予帮助与鼓励,不能让团队成员放弃目标,直到最终活动任务顺利完成。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让他们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受克服困难、不断坚持拼搏的意义与快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而且要注重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划分小组。同时,要为学生明确相应的团队目标,让他们能够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帮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与归属感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一定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中学体育团队活动,增强体育团队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团队合作效果,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收获并得到身体上的锻炼。
参考文献:
[1]葛馀辉.基于团队意识培养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
[2]施文海,张金生.高中体育“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管理策略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18).
[3]汤云迪.基于雁阵效应 助力团队成长——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