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紫莹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高校思政课程模式相继被很多企业管理者看中,被当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思政课程模式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相互融合,促使企业培训有了质效同步的提升,员工的思想水平及道德观念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这不仅为企业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升了茶叶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企业人文关怀的创造提供了可能,让企业有了可以良性发展循环的基础。
所谓高校思政课模式,是基于高校特有的办学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思政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政课模式主要分为“三课一体”式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及“三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种。“三课一体”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加以改进,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新兴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达成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三课一体”教学模式具有共同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也追求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思政课堂与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巧妙结合,例如“社团活动”、“企业生实训”等,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课堂实际内容的呈现;而“三实”一体化模式中的“三实”,即“实验、实践、实训”三个环节,就是将思政课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的生活中。这三种教学模式不分优劣,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彼此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当前的新式思政教学模式。
1.2.1 重理论更重实践。当前高校思政课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即重视理论灌输,更重视实践的培养。其一,高校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场所的独特特点,有独立的生活环境及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浓厚,教育功能彰显。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各种校园实践及社会实践中完善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其二,高校的思政课开展的另一个优势,即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将思政课理论应用到企业的运行中,以理论知识促企业发展,促企业人文管理,实现思政理论与企业发展的完美融合。
1.2.2 多元化与发展性相协调。在不同的高校开展思政教学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通常思政教学呈现着不同的形式。按照实际来说,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受限于办学条件的不同。比如,部分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具备相对成体系的实践教学功能,因此其思政课开展就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有的院校,受限于办学经费的不足,办学场地的欠缺,课程体系的开展还仅限于课堂讲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迫使其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效果不甚明显。但即便如此,无论是思政课模式相对优化的还是相对单一的院校,其对于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脚步都从未停止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思政课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向着实用性、多元化与发展性相协调的方向前进着。
企业一切的活动都是以营利为前提。因此,茶叶企业培训的最重要目的,也是如何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所有企业领导者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想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在企业组织的系列培训中,往往更多地关注企业实务的培训,例如销售技能、生产环节、产品推广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培训。但企业往往忽略了,给企业员工的培训其实更应该关注“人”。即更应该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即价值观念的提升,而这就依靠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而这相关的培训却往往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认为是“无用功”。但其实,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职工的综合竞争力。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与价值观念的树立会对企业的对外形象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
这也是茶叶企业培训中最常出现的弊端之一。茶叶企业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步履维艰,而在发展过程中,茶叶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在企业运行中融入全新的发展内涵,还要对企业如何经营进行全新的审视。而对于部分企业职工来说,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想倾尽心力去完成的一份事业。他们不光是要求财富上的回报,更看重未来的个人发展空间及晋升渠道。但这恰恰是企业所没有着重考虑的部分。这只是针对于部分对个人事业有想法有追求的职工,而对于另外一部分职业规划简单的职工来说,茶叶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一样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这需求不单单只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之后,给企业员工带来的经济上的回报,更有精神层面及人格尊严、情感需求上的重视与周全。
就当前我国多数茶叶企业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职工学历分布不均、人员层次构成复杂的情况。茶叶企业高层管理及中层部门主管人员及职工学历相对较高,阅历及知识层次等都相对丰富与完善,但处于基层一线的茶叶工人则通常存在着学历低、对事物学习能力不足等情况。而众多茶叶企业在培训中,显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针对员工开展的培训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模式,上下一边粗,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工开展的个性化培训。这就导致学历相对较高的职工对于培训内容的理解过于轻松,学习提升的意愿并没有得到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差的职工对于培训内容理解又过于困难与枯燥,实用性也并不强,没有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无法引起职工的共鸣。
客观来说,高校思政课堂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思政课堂模式,通过多渠道的引导,促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以理论讲授作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达到完美融合。在将思政课模式融入企业职工培训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是培训得以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具体来说,企业培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融会贯通,深刻运用到茶叶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与茶叶生产紧密结合,让理论来指导茶叶生产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培训实践中,注重引导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等内容的学习,帮助职工将良好的观念运用到工作中;再比如,培训员工对诚信经营、诚信生产等的灌输,提升职工的思想境界。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好职业规划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内容了。因此,在将高校思政课模式融入茶叶企业职工培训的过程中,如何将企业的长久发展与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进行彻底融合,是当前企业经营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要确保员工的职业规划方向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这样企业的管理模式、经济效益的获得等才能得到职工的认同,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在进行培训时,要将职工的素质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为职工打开晋升渠道,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的空间,使员工有空间完善不足,发扬优点。同时,要通过职工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帮助职工形成良好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纪律意识等,引导他们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富有激情和动力。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开展职工培训,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安稳前行的风向标,同时也是企业针对员工素质的试金石。在茶叶企业日渐成熟发展的当前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茶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职工培训,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职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更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及效益的最大展现。因此,茶叶企业在企业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要对不同的培训者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受训职工,按照各自岗位的特点进行分类施策。以岗位为导向,以提升各自业务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以提供个人的成长规划为培训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在实践中积累各种先进经验,正确认识所在的岗位及职责,顺利完成岗位具体工作,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将高校思政课模式与茶叶企业职工培训进行完美结合,发挥出职工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将职工放在企业培训的主体位置,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将经济效益与员工利益相结合,促使职工在培训中提升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使其主动学习和更新技能,认同自身享有的价值,认可企业的经营理念,从思想源头上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荣誉感和使命感,建立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为茶叶企业的转型发展贡献基层员工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