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改萍
(临洮县洮阳镇五爱小学,甘肃 定西 730500)
茶思维的形成包含了众多的茶文化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茶思维,需要教师将茶文化作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地利用,才能促使茶文化与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深入地融于一体,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茶思维的背后便是茶文化,而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同样可以将其融入语文文化范畴之内,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更深刻的内涵,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语文文化的深刻认知与了解。关于茶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当时我们的祖先便发现茶具有解毒的功效,到了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有关茶的古诗以及著作也层出不穷,茶圣陆羽有著《茶经》一书,《神农本草经》也记载有关于茶这方面的知识。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在两晋北朝时,一些目光长远的政治家便提出了“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文化之风,后续茶文化也不断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有关茶文化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而这些丰富的茶文化资源,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宝贵的文化教学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
其次,我们也认识到,如今针对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开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核心素养,均将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关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本身较少,因此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非常适合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融入,这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同样也能够满足当下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提升语文育人的实效性。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茶思维、茶文化的融入,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上文已知,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已经数千年时间,其间产生了很多丰富的茶文化内容,比如茶德、茶精神、茶树、茶具、茶学等。因此将这些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尤其是茶精神、茶德等内容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茶德的熏陶之下,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努力继承发扬以茶文化为代表之一的传统文化。以茶德为例,本身便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茶德讲究“康、乐、甘、香、和、清、敬、美”,上述八德任意德行均是一种宝贵的德育资源,比如“康”教导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敬”教育小学生要学会尊敬长辈,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等。除此之外,关于茶德,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从而教导学生要学会做一个艰苦朴素之人。由此我们能深刻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茶思维及茶文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未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因此将上述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合理地进行选取,用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茶文化作为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应“不贪多,要贪精”,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的内容不宜太过深奥,易于小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茶文化思维的高效应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饮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先向小学生普及讲解饮茶对身体的好处,还可以带一些茶具与茶叶,在课堂之上,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泡茶、饮茶,向小学生讲述上述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学生分组,由学生亲自进行体验,组内成员可分别扮演主人与客人,感受体验沏茶和敬茶礼仪,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茶习惯,一定能小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其中的语文知识,这为学生后续阅读、写作均能够提供良好的素材,增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茶思维地融入应用,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比如建立专门的茶艺教室,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真正接触茶艺,体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在茶艺教师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专门新开辟一间教师作为茶艺教学教室,并在室内做好多媒体、茶具等基础设施工具的设置,同时在内部装饰方面,引入更多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比如做好字画、古琴模型、花草的配置,从而让学生在进入茶艺教室学习时,能够深刻感受到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有关茶的内容,均可以在茶艺教室内上课,比如在教授汉字“茶”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茶艺教室内,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有关茶汉字结构的讲解,同时一边进行品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茶这一字体结构,配合着多媒体上呈现的茶树,比如茶字的草字头,与茶叶萌芽非常类似。而在茶字中部,则是一个“人”,下部则是一个木,形象诠释了人与茶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探讨人与茶到底是何种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这一汉字的认知与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提问,为什么茶字本身会有健康长寿之意?并带领学生回顾茶字的分解结构,其甘加八十八即表示一百零八岁,而在古代,70岁已经是比较长寿了,108岁则更是“老寿星”,寓意着对人美好的祝福。从而借助茶文化基础设施,即完成了语文教学,又实现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思维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与茶相关的内容,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阅读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茶艺故事,引导小学生感受不同的故事,在叙述表达上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再引申到文章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语文写作方面,教师也可以设置习与茶文化相关的写作主题,从而由小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茶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写作表达能力也相对有限,因此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好的表达,不断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对茶文化相关主题的解析,比如以上文提到的唐代的陆羽提出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解析这一句化背后的含义,要求学生在看待饮茶方面,不仅仅将茶作为一个生活的饮品,而是从中学会领悟茶德,而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引导学生做一个节约简朴之人,如此一来,小学生在实际写作时,便能够有文化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文字编写能力。总而言之,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认知茶文化资源对于语文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价值,认知茶文化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其合理的应用,在为小学生提供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
一直以来,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机会,而无论对于何种知识,最终都是要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实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尤其是在将茶思维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让小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体验,从而在语文实践学习过程中建立与茶文化的有效连接。比如在茶文化讲解方面,当涉及到茶叶的采摘、制作等知识时,仅仅依靠课堂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附近的茶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茶叶地栽培、采摘以及炒制的整个过程,在征得茶园主人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参与其中,加深对茶制作的感悟。在完成上述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出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加深对茶文化实践的认知,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教师开展茶园户外实践活动,还可以立足校园内部,在校园文化节,由学校聘请专业人士在校园内组织茶艺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自观看整个茶艺表演流程,加深学生对茶艺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茶文化的应用,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还能够开阔学生的事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小学生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传统文化继承者与传承者。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途径措施,做好茶思维及背后的茶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