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旅游行业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综合带动性强,行业关联度高的特点。“食住行游购娱”老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相互融合推进发展。随着旅游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众多学者将目光转移在了如何使旅游发展更加有效、集约,使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带动多种行业共同推进。在这种背景之下,全域旅游应运而生。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全域旅游。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代表了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信阳市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处河南省南部,南接湖北省,豫风楚韵的特点明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的主要产区。古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淮南茶光州上”。古光州就位于今天的信阳市。1915年,信阳毛尖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目前,信阳毛尖茶已经成为了信阳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茶观景。信阳毛尖茶作为著名绿茶品种,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誉为:“具有形美、色绿、香高、味爽的特点”。与此同时,信阳油茶产业也飞速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考察调研,在当地强调了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路子找对了,就要大胆去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已经成为了国内游客到信阳游玩的一个重要地点。众多游客选择重温总书记考察路线,欣赏油茶花开美景,居住周边特色民俗,品味信阳传统美食。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的全面推进,村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信阳市的许多旅游景区巧妙融合茶产业,提供与茶产业相结合的旅游路线。如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名胜区,距离市区仅5公里,被评定为4A级景区。里面依次分布了茶岛、猴岛、鸟岛等几个岛屿。其中茶岛是整个景区的重点,乘船穿过碧波荡漾的南湾湖,登上茶岛,可以看到大片的茶田,茶树吐露新芽,游客采茶合影。茶岛上还设置了茶艺馆,实景还原信阳毛尖从采叶、杀青、揉捻、理条、烘焙的全过程。使游客能够体验茶叶从新鲜叶片到茶叶成品的加工全过程,充满了趣味,也增长了游客对茶叶加工制作的相关知识。这种体验式的旅游方式,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景区挑选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弘扬茶道礼仪文化,展示冲泡茶叶方法和技巧。现场品尝一杯信阳毛尖茶,观看传统茶艺表演,成为了南湾湖风景区的旅游亮点,茶旅融合程度较高,效果较好。信阳鸡公山景区是全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区域内分布有众多茶园。一些茶园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茶文化体验园,使游客在来鸡公山游玩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茶文化、品尝信阳毛尖茶。2020年,信阳鸡公山管理区联合信阳茶产业发展中心、信阳茶文化协会等部门,举办了庚子年鸡公山中秋茶会,借助中秋佳节旅游旺季和鸡公山风景区知名度,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推介,推动鸡公山风景区茶旅融合发展。信阳茶产业还与乡村旅游有较好的融合,茶叶多种植于山区,每年初春,茶树吐出嫩芽,茶田绿波荡漾,地势造就了具有层次感的茶园风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市民将周末乡村茶园游作为了一种重要的休闲放松方式,享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
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将茶产业作为全市发展的重点。坚持“以茶为媒”,带动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1992年开始,信阳市每年在茶叶大量下市时举办茶文化节。邀请海内外宾朋,共聚信阳市,举办专题展会,吸引各地客商。茶叶成为了信阳市经济发展的纽带,带动了对信阳市的投资。每年茶叶节开幕,大量游客来到信阳市,参观博览盛会,选购茶叶茶具,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每年茶叶节举办期间,酒店客房往往一房难求。
信阳市结合茶叶主产区特点,创新使用信阳毛尖茶叶制作菜品。使用信阳毛尖未加工绿叶与鸡蛋炒制,烹饪出味鲜色美的菜肴。借鉴龙井虾仁的制作方法,使用信阳毛尖进行加工,既体现出了虾仁的鲜嫩口感,也带有淡淡绿茶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这些创新使用信阳毛尖加工的菜品,成为了信阳市内一些餐饮企业的特色招牌菜,吸引游客前来品鉴。与此同时,使用油茶制成的山茶油也成为了信阳菜烹饪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山茶油富含一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炒制菜品味道鲜美。信阳当地很多餐饮企业,坚持使用山茶油烹饪菜品,在酒店大堂设置山茶油展览销售专区,向游客推荐宣传山茶油等健康饮食产品。山茶油也成为了游客到信阳旅游,购买的土特产品之一。
要突出重点,精心编制信阳茶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扶植茶产业与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茶叶的种植、制作、销售贯穿了第一、二、三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推动器和动力源。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地政府部门要善于引导,出台政策,鼓励茶企拓宽思路,打造出特色茶旅品牌。信阳市发布了《关于培育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从政府层面确定了开展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策略。结合现状,计划有重点的打造中国茶文化生态公园,推出茶旅融合的精品旅游线路。最终努力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这也是“两山理论”的信阳有力实践。
信阳市文新茶叶科技园、文新茶村已经走在了发展前列,值得其他相关企业学习借鉴。茶叶也一直被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得到人们认可和喜爱。政府鼓励茶企结合康养政策,推出“绿色品茗养生游”、“生态茶园健康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实现茶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互惠发展。大力扶植油茶产业,油茶花开成景,果熟成油料,浑身都是宝。要借助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开辟多元化销售渠道。
信阳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各个时期的红色历史遗存较多,大别山红色精神绽放光芒。空气质量较高,信阳市光山县被誉为“天然氧吧”,城市整体空气质量,一直位于河南省前列。要突出沿南湾湖区域茶旅线路。信阳毛尖茶叶核心产区位于浉河区“五云、两潭、一寨”(即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车云山、集云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区域,沿着整个南湾湖水库呈带状分布。浉河区政府规划建设了沿南湾湖百里茶廊工程,将这些地点穿点成线。环湖公路将整个区域连接成环形,穿过了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景色优美,吸引了众多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建议选取一些基础设施较好路段,合理规划布局,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吸引游客骑行旅游。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许多游客对茶文化充满兴趣。2015年,龙潭茶叶公司投资拍摄的以茶为主体的电影《草木之恋》在信阳拍摄完成并上映,宣传推广了信阳的茶文化。鼓励信阳当地茶艺研习社,传授茶艺相关礼仪,深挖内涵建设,努力讲好一杯中国茶的故事。鼓励有条件的茶园,统筹资金,优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使茶园变成吸引游人的乐园,借此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政府要继续支持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采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茶旅资源开发,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和灵活性。
借助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尤其是在初春新茶下市时候,加大在郑州、武汉、合肥等城市的推介力度。吸引周边城市圈游客,利用周末到信阳开展旅游活动。有重点的推出宣传信阳茶文化旅游线路,擦亮信阳毛尖这张信阳城市的亮丽名片,提升信阳毛尖和信阳旅游的知名度,并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加强对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等当地高校茶旅专业人才建设力度,培养出一批能种植、爱茶叶、懂茶道、知茶礼的茶旅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依托高校现有开设的旅游、茶艺、茶文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茶艺内涵,热爱信阳茶文化,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智力支持。同时,信阳市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也要加大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大师工作室、茶旅专业培训点,加强人才培训力度,突出重点的对当地旅游企业负责人、茶园经营者进行指导。力争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专家教授指导、企业个人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