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圈”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改革研究

2021-12-12 10:07吕红波陶文好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阅读圈形成性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吕红波 陶文好

摘  要:教學评价不仅影响着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着忽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评价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引入“阅读圈”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以“阅读圈”教学改革为契机,努力提高评价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阅读圈;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045-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现象,要改进重视结果的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有研究表明,在课程和教学改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个层面,几乎所有效果验证都证明了形成性评价实践对课程和教学改进以及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少数研究还关注并证明了评价实践对教师发展的作用[1]。

一、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以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导,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一)忽视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为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校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内容涉及对教师的评价和对教材的评价。具体包括如下方面:1. 对教学认真负责;2. 对学生考勤及课堂管理严格;3. 备课、辅导、批改作业认真;4. 教学内容充实、系统;5. 讲课熟练,重点突出、难易适度;6.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7. 教学互动,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8.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生动;9. 教态文明、大方;10.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11. 教材或讲义叙述清晰准确、通俗易懂;12. 教材或讲义适合本课程的学习

在学期末,学生按照规定必须按时完成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评价系统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教师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成绩方面(例如平时成绩、作业、考试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则无法体现。

这些都表明学生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如果有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课程评价,那么这些学生将不能开展接下来学期的选课活动,因此,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教师缺乏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

有些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将平时小测验的成绩累计起来作为平时成绩,就是有效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是教师教学课时量大,教授的班级数量一般在3—5个,70个人的班级也很常见。

因此,如果没有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很容易出现“大锅饭”式的平时成绩评价现状,导致学生的平时成绩呈现趋同或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师也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引入教学改革,培养教师评价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有关形成性评价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帮助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优化教学评价。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通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运用“阅读圈”教学法,优化了形成性评价。

(一)引入“阅读圈”教学法改革,优化大学英语评价方式

1. 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大学英语评价包括重视过程性的形成性评价和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考核,“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结束,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具体的体现。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国内大学生的通识必修课程,修读学生人数多,课程评价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是课程评价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教师绝对主导的情况,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英语教学针对平时成绩考核的形成性评价进行了教学改革。

从表1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中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通常占30%的比例,但是由于大学英语通常都存在大班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多的现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很难有所区别,往往就是“大锅饭”,没有具体的依据,有时候就是凭感觉给分数。这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参与度低的现象出现。

采用“阅读圈”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之前考核中遇到的难题,学生每周课前都有具体的角色任务要预习,课上有具体问题可以讨论和展示,课后小组成员集体进行合作学习,考核成绩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挥同伴的鼓励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平时成绩的考核落到实处。

2. 基于“阅读圈”教学改革,明确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圈”教学方法具体是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前每个小组分5个角色,自主阅读文本,小组讨论,分析文本,找出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之后,在课堂上大家分享彼此的问题和观点、讨论文本内容。“阅读圈”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评价方式,将教学评价的权力归还给了学生,学生和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都参与了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期末提交的打印版的“阅读圈”小组作业进行评价,占期末平时成绩的10%;作文和“阅读圈”任务的评价不再由教师绝对主导,要结合学生的小组成员互评和自我评价,综合给出评价的分数。这部分包括课堂汇报的脚本、课堂展示、书面反思、同伴互评、个人自评等。

(2)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贯穿在整个学期的“阅读圈”任务中,每项任务后面都有明确的组员点评,锻炼学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鼓励小组成员相互督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期末学生提交写作作业时还需要提交一份同伴互评的任务表,指出自己所评价同学作文的优点、好词好句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修改建议和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形成性评价工具,例如在每单元或每个阶段结束时,运用调查问卷或书面访谈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完成单元任务时完成一份同伴互评表,评价成员在平时参与“阅读圈”作业时的参与度和具体表现,也称为贡献值,为同伴打分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打分。

(3)个人自评

每学期的第一次大学英语课可以让学生制订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计划或写下本学期要实现的英语学习目标,在学期末,以集体书面访谈的形式,建议学生比对着开学时制定的学习计划,开展自我评价,即为自己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打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运用“阅读圈”教学法,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参与到了英语教学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平时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获得平时成绩,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也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评价学生,避免因为学生人数多而出现“大锅饭式”地给出平时分的情况。

(二)基于“阅读圈”教学法的形成性评价,培养教师的评价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在帮助教师运用形成性评价之前,应帮助教师消除对形成性评价的误解。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大学英语课程,加深大学英语教师对形成性评价具体工具的认识,应该通过各类培训、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评价素养,语言教师的评价素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3]。

有些大学英语教师觉得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过程评价,因此,片面地认为采用频繁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的累计,考查出勤等就是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形成性评价的关键不仅在于注重过程性评价,而要将评价信息(例如:测试)及时反馈給学生,用来改善教学效果[4]。形成性评价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学习信息,用于提升学习效率。

但是,不是任何信息收集或改进的实践行为都属于形成性评价。学校应帮助教师消除有关形成性评价的误解。只有收集的信息和反馈应用于同一批学生,起到改善教学质量的评价才属于形成性评价范畴。例如在现在所教授的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应用并改善之后的另一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就不属于形成性评价。

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应该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只要教师具有教学评价知识和评价意识就能够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日志、反思自身教学,改善教学方法[5]。

“阅读圈”教学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重心由以往的知识灌输转移到如何调动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分享。需要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对教学内容的胜任能力,意味着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阅读圈”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改革的实践效果

“阅读圈”教学法直接、高效,重视文本的解读,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保证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可以具体通过学生在“阅读圈”学习活动中的贡献值来决定其能够获得的平时成绩比例,引入同伴互评、个人自评机制,激励学生做到自觉学习,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结合教师的课堂观察、反思日志和访谈等相结合,可以建立有效的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

比起之前传统的教师主讲的英语教学,“阅读圈”教学法的改革尝试使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第一,“阅读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课前不预习,也不知道怎么预习,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解的现状;第二,“阅读圈”的特点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协作能力;第三,学生在完成不同角色任务的过程中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的课文,在课堂交流的时候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地接受,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第四,通过“阅读圈”小组课堂汇报和陈述,帮助学生培养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第五,新的教学评价改革了教师占绝对主导的现状,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同伴互评和个人自评贯穿整个基于“阅读圈”的英语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负责引领和把关;第六,对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有助于教师主动走出舒适圈,不断发展自身的业务水平,以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黄剑,罗少茜,林敦来. 国内外语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述评:回顾与建议[J]. 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03):1-9+43.

[2] 何莲珍. 以语言评价专业化建设推动教育评价改革[J]. 中国考试,2020(09):5-9.

[3] 张培欣,范劲松,贾文峰. 国际语言测试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8-2018)[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53(04):618-627+641.

[4] 杨惠中. 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8(01):2-26.

[5] 罗少茜,黄剑,马晓蕾. 促进学习:二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7-1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阅读圈形成性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圈的策略
阅读圈模式的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从阅读圈视角看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圈模式的创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