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摘 要:为评估流行病学基于开放课程的流行病学混合式教学效果,本文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研究发现,采用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该结果在不同专业以及女生中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未观察到男性中的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说明基于开放课程的流行病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今后流行病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流行病学;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042-03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不断创新,为适应开放式教学的需求,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开放课程正在日渐成熟、完备[1]。以精品、共享、开放为特征的共享课程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学方式。相当多的专业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精品共享课程,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自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精品课程上线以来,一系列精品课程如同知识盛宴,由于具有开放性、丰富性、人性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生渐渐地接受、喜爱上开放课程。但是由于存在缺少教师引导、与教师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所以在线精品课程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与在线精品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2]。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有流行病学教学中地位日渐凸显[3]。本研究将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对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15级、201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各3个班级和2016级、2018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各6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记777人,包括209名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以及568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中,男生340人,女生437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詹思延主编的《流行病学》(第8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学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沈洪兵主编的《流行病学》(第9版)。其中,2015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以及2016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组;201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组。
(二)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课堂教学。预防医学专业的授课内容包括理论课以及实习课,理论课内容包括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诊断及筛检试验的评价、偏倚及其控制、病因与因果推断、预防策略、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心血管疾病、结核病共18个章节,共72学时。临床医学专业的授课内容包括理论课以及实习课,理论课内容包括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诊断及筛检试验的评价、病因与因果推断、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和循证医学共10个章节,共30学时。教学均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进行。理论课教学一般为多媒体教学,配合板书、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形式,解析各个章节的重点以及难点。学生通过与老师双向互动、完成课后作业的形式,掌握学科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课堂上解析案例问题、与小组同学讨论、向老师咨询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题,辅助以基于慕课平台的线上开放课程。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难点制作好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视频、PPT以及课程习题,形成一整套的课程教学资源。将上述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学习平台登入网上在线课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进行学习。该方式方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知识,加深对于重难点的理解以及反复记忆。慕课学习平台还可以布置随堂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观看教学视频任务后,才能完成测试和作业,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针对课前学生在慕课学习平台遇到的公共性问题进行补充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教学内容的预习环节和预习目标。在课后,学生利用慕课平台复习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课程知识点的目的。
(四)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教学组以及混合式教学组均以期末卷面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两组期末考试难度级别相当,均为线下考试。阅卷老师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另设一名老师进行分数审阅。阅卷过程中,对学生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个人信息设盲。
(五)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成绩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规录入,运用STATA15.0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及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一)传统模式教学情况
2015级预防医学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传统教学组。预防医学专业共94人,其中,男生人数37人,流行病学成绩平均分为80.08±9.49分;女生人数57人,成绩平均分为81.93±8.80分,男、女生成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371)。临床医学专业共268人,其中,男生人数134人,流行病学成绩平均分为76.98±7.52分;女生人数134人,成绩平均分为80.11±7.29分,男、女生成绩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6)。(见表1)
(二)混合式教学情况
2018级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混合式教学组。预防医学专业共115人,其中,男生人数27人,流行病学成绩平均分为80.04±12.62分;女生人数88人,其成绩平均分为86.11±8.30分,男、女生成绩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43)。临床医学专业共300人,其中,男生人数142人,流行病学成绩平均分为79.35±12.36分;女生人数158人,成绩平均分为83.59±81.82分,男、女生成绩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6)。(见表2)
(三)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比较
总体来说,传统教学组的总均分为79.23±8.05分,混合式教学的总均分为82.44±11.49分,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预防医学专业传统教学组总均分为81.20±9.07分,混合式教学总均分为84.69±9.78分,预防医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087)。其中,女生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044),但未发现男生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9873)。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传统教学组总均分为78.55±7.56分,混合教学组总均分为81.58±11.98分,结果表明,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004)。其中,女生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024)。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同,并未发现男生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573)。(见表3)
三、讨论
研究纳入考试难度相当、阅卷标准一致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着更优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其固有优势:多平台与终端支持多样化的教学与学习需求;课前学习者线上自主学习;课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后知识拓展与巩固。教学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课程重难点的深刻理解与反复记忆。除此之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专业中,混合式模式教学的优势同样明显。但该显著性差异仅能在女生中观察到,并未观察到男生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这有可能与女生自控力较好有关,更能够进行有效的线上开放课程学习,线上开放课程的学习进度完成得更好。
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的角色较为被动,必须紧跟教师的步骤,难免会遗漏知识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尚存在不稳定性。基于慕课等平台的精品课程,质量稳定、讲解详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此外,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线上讲师的讲解,点击与课程配套的知识点精讲链接进行深一步的具体解析,从而达到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目的。线上学习更具多样化、更具选择权。进一步结合线上学习及课堂授课,学生可以将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课堂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因此,从教学模式的机制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4]。
受制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以及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尚未完全普及。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教育领域有接受“线上教学”的学生量占总人数的27.7%;网络课程平均占总课程数的5.5%;网络教学学生结构跨度较大;网络课程考试、学分认定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尽合理且亟待完善之处[5]。基于以上分析,应当认识到,目前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成熟。
混合式教学的進一步完善,需要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6]。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强化人文关怀,学校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设备基础和激励措施,才能使混合式教学落到实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开放课程视频的录制,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课中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的重新设计;课后还有实践教学的督促。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教学备课上,还要求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实施过程化考核,以保证教学效果。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互联网+教学”的新形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全面提升流行病学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汪国翔,罗赓.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评《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J]. 中国科技论文,2019,14(08):947.
[2] 高小芹,左劲中,李璐涵.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3):13-14.
[3] 韩艳春,王希,董孟华,等.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TBL+CB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3):113-114.
[4] 王芸婷.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8):59-60.
[5] 房林. 浅谈高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嵌入路径[J]. 市场研究,2018(12):15-17.
[6] 王秀霞. 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21,37(04):135-139.
(荐稿人:朱猛,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