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集,其光怪陆离的内容看似荒诞,却又蕴含人情,自诞生以来,这部小说集便获得了诸多读者的青睐。研究《聊斋志异》的学者更是不计其数。从现阶段的研究结果来看,这部小说在命名,尤其是人物命名方面极具艺术特色,分析明确小说在人物命名方面的艺术特点,对于更深层次地解读小说艺术内涵具有一定价值。本文从《聊斋志异》的人物命名艺术方面作分析和讨论,旨在指导阅读《聊斋志异》。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命名;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大家蒲松龄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有着深刻寓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峰。对《聊斋志异》作深入分析会发现其在人物命名方面独具匠心。就具体的人物名字分析来看,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更充满了暗示,且人物命名不会被人物的外部特征所束缚 [1]1。可以说,在《聊斋志异》中,人物的名字是为人物本质和情节结构等服务的。以下将对《聊斋志异》人物命名的艺术特点作几点分析。
一、隐喻、暗示人物的品格和命运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命名在隐喻、暗示人物的品格和命运方面有突出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隐喻人物身份,塑造人物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阿英》的故事。故事中,秦氏因为自己身患残疾,所以拒绝了救命恩人甘玉弟弟甘珏的婚事。后来,甘玉遇到了自称是秦氏表妹的阿英,将其带回与弟弟成了亲。在中秋佳节的时候,阿英和嫂嫂及丈夫分别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相聚,被质疑为妖怪,之后阿英便化作鹦鹉飞走了。原来阿英就是一只鹦鹉。在故事中,“英”是“鹦鹉”当中“鹦”的谐音,而秦氏实际上是一只鹩哥。在民间,鹩哥还有一个别称即“秦吉了”,所以“秦氏”实际上就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在《聊斋志异》的另一篇故事《黄英》中,马子才与陶家姐弟之所以能够成为好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都喜欢菊花。后来喜爱菊花的马子才娶了黄英作为妻子,而陶家姐弟实际上就是菊花精,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名字看出端倪。在我们的生活中,菊花有诸多别称,其中“黄花”“黄英”是我们所熟知的菊花的别称。陶家姐弟中姐姐的名字为“黄英”,实际上是对黄英身份的象征,即黄英是菊花精。另外,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爱菊之人便是陶渊明,其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中的姐弟俩之所以姓氏为陶,这便是主要的原因了。
(二)隐喻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在《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中,清代诗人王士禛比较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荷花三娘子》。“荷花三娘子”这个名字不仅象征了女主人公荷花精的身份,更是隐喻了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故事中,荷花三娘子和“曹丘生”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她非常自重。宗湘若对她穷追不舍,她便幻化为他物拒宗生于千里之外,但是宗生对她痴心不改,最终二人走到了一起。在这个故事中,荷花三娘子表面上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但是骨子里是清高爽丽的荷花。从最后荷花三娘子的归宿来看,其行为、习惯等均带有浓郁的荷花般的高洁洒脱。由此可见,作者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品质隐喻在了人物名字当中。
(三)昭示人物的命运,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聊斋志异》在人物命名的时候还会以人名揭示人物的命运,同时也会为情节的具体展开作铺垫。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哭得最美的当属潇湘妃子林黛玉,而笑得最美的则是狐仙婴宁。《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其笑无拘无束,放任快活,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笑得最灿烂,也是最动情的姑娘。就“婴宁”二字的来源来看,出自《庄子·大宗师》,“婴宁”指的是心神安定,所以无论外界有何纷扰都不会干涉到内心世界,这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天真无邪,想笑就笑,结合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在那样的时代里会允许这种超脱安宁的心境吗?答案是否定的。作者用“婴宁”这个形象来表达自身的愿望,所以“婴宁”是真的象征,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蒲松龄的笔下有一个命途多舛的主人公,其名为“菱角”。主人公菱角和胡大成在观音庙一见倾心,在媒人撮合下定下了婚姻。恰逢胡大成的伯父离世,胡大成在去奔丧的路上遭遇了土匪,以致流亡他乡,与家中失去了联系。菱角的父亲因为胡大成未归,便接受了周姓男子的聘礼,但是菱角心心念念着胡大成,坚决不嫁。最终她历经苦楚,在观音大士的帮助下,终于和胡大成走在了一起。 [2]19-28“菱角”本身的形象特征为曲折、多弯,蒲松龄将“菱角”作为女子的名字,实际上就是对“菱角”爱情曲折之路的暗示。
二、暗示情节,构成布局
蒲松龄笔下的人物名字在情节暗示和故事布局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在故事《田子成》中,主人公田子成在洞庭湖沉船而殁,妻子伤心欲绝,最终服毒自尽。他们的儿子良耜由庶祖母养大成人,后至湖南做官。有一天,良耜在洞庭湖游玩的时候听到了箫声并寻声到了岸上的茅屋,见到茅屋中有三人正在畅饮,于是良耜就坐下和这三人同饮。这三人中有一位叫“卢十”的人自称与田子成相识,并且曾亲自将其埋葬。 [3]19按照卢十的指点,良耜果然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并且看见坟头有十棵芦苇,此时良耜才恍然大悟,原来自称卢十的人便是自己的“鬼父”。从取名来看,耜在古代是一种翻土的工具,良耜的名字预示着寻找父亲的尸骨。这篇故事叫《田子成》,预示着父亲落叶归根的愿望要由儿子来完成。
三、隐喻主题,突出中心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名字除了上文提到的两方面作用,还具有隐喻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
在《三生》这个故事中,湖南某令尹昏聩无能,将名士兴于唐罢黜,而兴于唐也因此愤懑而死。在阎罗殿,兴于唐状告令尹,阎罗判令尹失职之罪,并罚鞭笞,但是群情激愤,认为惩罚太轻。为了平息众怒,阎罗令人脱令尹袍服,以白刃别其心,才息众怒。但是令尹和兴于唐的仇怨已结,所以出现了三世争斗不休的情况,后来阎罗出面才调停此事。就这个故事来看,“兴于唐”这个名字饱含深意,科举制度兴盛于唐朝,但是自唐之后经历宋、元、明三朝,因为科举制度的种种不公而被罢黜的士子何其之多。这篇小故事将对科举制度、考官等的讽刺意寓其中,主题鲜明。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表现在文学内涵方面,更体现在艺术特色方面。《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名字或者是精怪名字,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本文对人物名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旨在指导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德隆.《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研究[J].文学少年,2019,(20).
[2]贾海增.论《聊斋志异》叙述视角之留白技巧[J].蒲松龄研究,2020,(2).
[3]曹珍珍.如何把握《聊斋志异》中主题模糊小说的主题-以《赵城虎》和《遵化署狐》为例[J].
國际教育论坛,2020,(6).
(责任编辑:谭 莹)
收稿日期:2021-06-06
作者简介:韩琳丽(1991- ),女,山东淄博人。助理馆员,文学学士,蒲松龄纪念馆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