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娜 周根全
[摘 要] 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新工科”;数学建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40-0042-02
一、概述
自2016年“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对数学类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是用成果导向替代学科导向,成果导向又由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三个理念组成。“新工科”是培养适应未来工程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数学课程是所有高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而目前数学课程的课堂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在满堂灌,丝毫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讲授的知识是纯理论知识,未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未能达到“新工科”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具体问题分析、求解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一)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大一必修的基础课,它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强等特点。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高等数学学习与中学数学相比,困难重重,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数学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授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内容时,可引入战争模型,利用大家都熟悉的战争片电视剧《亮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过程如下。
引例: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武器的配备远不如日本军,那么最终胜利靠的是什么?
1.问题重述
在战斗开始的某时刻,日本军的人数比李云龙部队的人数要多,并且李云龙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及武器的配备远不如日本军,问李云龙部队最终为什么会获胜?
2.模型假设
(1)每支队伍的减员均由敌方造成。
(2)不考虑增援部队。
3.符号说明
t—战斗开始的时刻 x(t)—李云龙部队t时刻的人数
y(t)—日本军t时刻的人数 b—日本军的单兵作战效率
c—李云龙部队的单兵作战效率
4.模型建立
由题目及假设可知,每支队伍的减员速率与敌方人数是成正比的,则建立如下战争模型
5.模型求解
战争模型的求解过程,得到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定义,将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与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数学建模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应用
线性代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线性代数课程主要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但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直接讲解概念,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际生活中最直观、最简单的例子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线性代数的有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为:问题重述、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推广等,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其中有些步骤可以删减。下面以百鸡术问题为例介绍数学建模思想在线性方程组中的教学。
引例:百鸡术
母鸡每只五文,公鸡每只三文,小鸡每文三只,令百文买百鸡,各买几何?
1.问题重述
母鸡每只五文钱,公鸡每只三文钱,小鸡每三只一文钱,现用100文钱买100只鸡,问母鸡、公鸡、小鸡各几只?
2.模型假设
假设各种类型的鸡有足够的数量。
3.符号说明
设100只鸡中,母鸡x1只,公鸡x2只,小鸡x3只。
4.模型建立
由题目已知信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即将百鸡术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母鸡、公鸡、小鸡的个数问题就是线性方程组解的问题。
5.模型求解
利用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判断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是否相同,首先将其增广矩阵化成行阶梯行矩阵:
进一步得到,原线性方程组的等价方程组
其中x3是自由未知量,即小鸡的个数确定了,则母鸡、公鸡的个数也确定了。
在此实际问题中,母鸡、公鸡、小鸡的个数不能为负,即x1>0,x2>0,x3>0,并且所有鸡的个数必须为整数,即x1,x2,x3为整数,由此可得
即母鸡12只、公鸡4只、小鸡84只。
综上,母鸡、公鸡、小鸡的个数分别为4,18,78或8,11,81或12,4,84。
6.模型推广
此实际问题中,对方程的结果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此题没有实际问题的限制,我们的解将会是怎样的?由(二)5可知,方程有无穷多解,因此给自由未知量x3任意赋值,就得到方程组的所有解,即
令x3=C(C为任意常数),则我们得到方程组的解
在百鸡术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导学生,将线性方程组的有关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数学建模的思想,把线性代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总结
本文通过在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效果较之前有较大的提高,为“新工科”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潘能.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2019(13):203.
[2]贺爱娟.数学建模思想与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融合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82-8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