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茶作为蕴含人生意境和东方特有情趣的饮品,在生活品质提升和价值塑造等方面,都具备极强的催化功能。茶文化视域下,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创新的进程中,应将独特的中华精神审美导向和人生哲学价值的文化体系科学的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时期和不同环境中。茶文化是对历代普通劳动者智慧的凝集和总结,展现了我国与众不同的文明特征,更是对体验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的高度融合。因此,高校有必要将茶文化融入英语翻译教学中,秉承文化融入理念,对交往符号和语言转化进行新的解读和理解,使学生从英语词汇、语法、句法中探索更加本质的交际行为和动机。高校需将英语语言、茶文化作为提升学生翻译能力的工具,深挖语言和文化背后的先进思想和伟大文明,助力学生成为有深刻思想和极强专业技能的人才,以此展现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英语教学创新,需以茶文化为映照,立足于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茶文化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结合,不应形成表面化的知识内容的混合,需体现新教学形式的深刻性和多维性,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茶文化视域下,在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需探寻和确立正确的内容扩充的基准点,以此将看似不具备相关性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从英语教学理论层面来看,英语翻译教学更注重传授翻译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深入学习。但从语言的使用维度来看,英语翻译教学的重点应是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转换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着一定必要性,应将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对比作为融合的点,在课程内容上做好创新和融合。
茶文化蕴涵儒家思想和哲学思想,注重启发人们对人类生存价值和存在意义进行动态思考。因此,高校教师需从茶文化中获得新的教育启发和思路,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视角,有针对性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创新。即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发挥技术要素的驱动作用,还是在先进文化体系的作用的教学下,都应切实彰显英语翻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使学生正确和客观的定位人生价值,并认识到学习英语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根本意义。教育工作者传授英语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宏观视角出发,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真正彰显儒家思想的意义,培育出具备仁爱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英语翻译人才。
夫诗文人之月,无所真得,无所真见,口耳之月也。诗颠酒狂之月,醉生梦死之月也。惟周茂叔之月,寂乎其月之体,感乎其月之用,得夫性天之妙而见夫性天之真,自有不知其我之为月而月之为我也,所谓曾点之浴沂,孔子之老安少怀,二程子之吟风弄月、傍柳随花,朱紫阳之千葩万蕋争红紫者是已。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上下与天地同流
茶元素词汇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所外显的内容极具多维性和多样性。茶文化元素不仅具备物质属性,还展现出极强的精神属性,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而针对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应能以茶元素词汇为对接点,将传统文化和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科学融合。以茶元素词汇为中心点,向传统文化领域中扩张,并将其反馈到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挖掘茶元素词汇的文化内涵,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词汇翻译和语言转化要点和问题汇总,能对茶文化的传播和形成建立新的认识。由点及面的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和对比,为学生提升跨文化翻译能力提供更多可能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应将其科学的应用到英语翻译教学中。高校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对英语翻译教学设计进行灵活调整,以此才能彰显茶文化蕴涵的哲学思想。即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眼光放长远,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设计层次分明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于不同需求的学生。例如,针对想从事旅游翻译的学生,教师应以不同地方茶种植流程、采茶工序、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知识内容为核心,制定个性化的英语翻译教学指导方案。以此类推,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和计划,并有效的融入茶文化元素。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履职之要。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公道正派,凡事出于公心,摒除主观喜恶,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推荐干部。要弘扬正气,坚持按政策办事、按原则办事、按纪律办事、过得了人情关、说情关,顶得住压力、顶得住歪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摄影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需要与被拍摄的事物尽可能地靠近,亲近其思想情感,贴近其日常生活;群众摄影只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生活本身中汲取养分,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并且受到欢迎。在深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作者要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仔细观察,把握好整体节奏感和韵律感,对画面景象进行调控,使其具有柳暗花明、引人入胜的效果,营造并把控摄影作品整体基调和情感氛围,使其更具感染力。对于摄影作者来说,摄影艺术最重要的题材源自点滴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在对这些人和事物拍摄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其最平常的状态,还要将有趣的场景和故事进行引入并深入挖掘。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需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网络为媒介,进一步加强茶文化与英语翻译教学的联系。即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内涵,有针对性的录制与茶文化相关的视频课件,并将其作为辅助教材融入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如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观看视频课件,要求学生总结知识重点、难点、疑点,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形成书面中英双语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既可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的运用情况和翻译能力,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可将抽象的茶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的茶故事中,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课件的同时,鼓励他们深入的学习茶文化词汇,对功夫茶、红茶、皮茶等词汇的翻译形成正确的理解。如功夫茶翻译成英语是“Kungfu Tea”,红茶的英语翻译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皮茶翻译成英语时需进行外观诠释,即“Hyson skin”。利用趣味的网络教学,使学生对茶文化和英语翻译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需以多元文化背景为映照,有战略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并设计具备高度适应性和契合性的教学模式。西方文化在我国社会的侵入对学生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塑造产生一定影响。而英语本身作为外来语言,组织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势必会更深入的探究和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若教师在文化视角方面不能做好引导,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巧妙的渗透到英语翻译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中西方茶文化进行多维的对比和深入分析,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例如,英语翻译课堂中,教师可将自身定位成翻译者,向他们介绍中西方茶文化不同。即西方茶文化体系的构建,虽以我国传统茶文化为基础,但在流传和演变的进程中,催生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共识和思想理念。西方茶文化更注重体现品茶格调和社交氛围的营造,中国茶文化注重体现明心见性的思想,在品茶的过程中,讲究淡泊宁静的神韵,并强调对人的思想进行启发和升华。教师与学生探讨和对话过程中,需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异同,令他们懂得把握社交尺度和规则,学会构建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和交流语境。
情景认知对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技巧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教师应根据英语翻译教学特点和关键内容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新情境,从不同维度强化学生的情景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构建交互式的教学情境,以翻译技巧的学习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教”中进行互动和反馈。基于具有趣味性的交互式教学情境,使英语知识在“教”和“学”中得以沉淀和升华,最终进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同时,教师可分别以旅游、外事、商务等为主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令学生对不同领域中的英语翻译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情景认知进行有效激发,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于茶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教育工作者应延续茶文化中注重的兼容并蓄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设计理论-研究-实践于一体的新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即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将传统课堂与网络空间进行对接,组织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学习和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并构建开放型的讨论和研究空间。即教师与学生基于网络平台,就英语翻译的难点进行跨越时空的研究,以此增强英语翻译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不被既定的英语教材所局限和限制,应从海量的网络视听资源中提炼最优质的内容。而后,教师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在相互翻译和文化介绍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翻译的规则和技巧。例如,教师可将课堂转化为轻松惬意的茶话会,引导学生对泡茶程序、饮茶礼仪等进行中西方语言的转换。这样,不仅大大提升学生英语翻译能力,还可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不同文化体系中词汇使用的差异性。在理论学习、知识探究和实践中,使学生成为具备跨文化翻译能力的人才。
总之,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翻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促使他们具备跨文化翻译能力。而在茶文化视域下,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应切实展现人文教育属性和哲学教育思想,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科学的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空间进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