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侃侃
摘要:大路坝干龙船是恩施州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论述大路坝干龙船历史发展、表演形式、板式唱腔、音乐和表演等艺术特征。从艺术特征研究的领域着手,通过对大路坝干龙船艺术表现、历史形成及现状的研究论证,促进恩施州地方曲艺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大路坝;干龙船;艺术特征
大路坝区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辖区,地处重慶市黔江区内,是重庆、湖北交界处,为湖北、重庆两省人口杂居之地,那里保存着原始而质朴的土家民俗民风,由于特殊的地势,土、苗、汉族长期杂居,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干龙船,又名旱龙船,流传于武陵山区的长阳、五峰、恩施、建始、利川、咸丰等县(市)”[1]。干龙船属于说唱艺术,有着自说、自唱、自演的表演形式,舞台语言为当地方言。2007年公布为咸丰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公布为恩施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拟就大路坝干龙船的形成、音乐、表演形式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以促进大路坝干龙船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一、历史发展
干龙船古时为一种乞讨形式,距今有千年历史。传说是一位落难的皇子为解决温饱,把奉承话谱上曲调来歌颂施舍者的故事。他用纸扎成龙的形状来装施舍的物品,所以就叫它“干龙船”。所以后人就称干龙船表演为“乞丐艺术”。为了使表演更加绘声绘色,传承者在龙身上系上小锣,不仅要边说唱边舞,还要以左手敲锣,右手打云板的方式自行伴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贫苦艺人依旧以玩干龙船为求生技艺,沿门乞讨,四处流浪。主人如果想邀请“干龙船”艺人来家送吉利话,就在屋前放扫帚。干龙船艺人看见后就将干龙船往主人堂屋门前一放,开场鼓点一敲,便说些恭维话,唱些赞美歌以求主人打发。主人听到锣板一响就会马上出来应酬,周围的人也都来看热闹。当然,如果主人家怠慢了,龙船艺人也会唱些不中听的话,加上传说划干龙船的艺人有法术,得罪不起,否则叫你家里不吉利。主人家也断然不会吝啬打发的东西。这也为干龙船的表演增添了一层巫术活动的色彩。特别表现在干龙船表演中后段出现的赶魔中,又叫“扫五瘟”。“根据黔、渝、鄂、湘毗邻地区的相关材料,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在傩堂戏形成之前有一种特殊的沿门逐疫在此地区流行,即划干龙船。”[2]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中也有对划干龙船的描述,“划干龙船”是为人们“沿门治病”的。由此可见此处“划干龙船”是赶魔逐疫的一种变异形式。
现在大路坝干龙船的表演多半是即兴说唱为主,见事唱事,见人唱人,取笑逗乐尽显娱乐的性质。
二、表演形式
干龙船表演的道具为用竹篾、纸扎成长约一米,高约一米的龙形船,龙船上面有一小亭,亭中供奉观音或财神菩萨,意为“金龙送喜”,两旁贴有“走出世外认亲访友,不用盘问为求衣食”的对联;船中供“娘娘爷爷”。艺人们一般都是在主人家大门前或堂屋外玩干龙船,所以有“龙不下海,有船不入江”之说,故名“干龙船”,有的地方也称“旱龙神船”。
干龙船表演内容可以分为传统唱段和以即兴表演唱为主的形式。传统唱段是说唱古往今来事,道人间忠孝、言善恶美丑。唱的内容一般为“十劝”“人间忠孝”等,如唱道十劝:“一劝世人行孝道,父母恩情比天高。好好孝敬爹和妈,胜过求神把香烧。二劝世人莫逞强。争强好胜惹祸殃。强中自有强中手,逞强没有好下场……”。即兴说唱主要就是见事唱事,见人唱人,但主要的性质还是为了送吉利。其具体表演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说福式,即起板;表演者便将干龙船放在主人家院落或者正对堂屋外阶檐前,边表演边念叨:“划了这头划那头,划过风吹燕子楼。五色花红线,仙女抛绣球。”接小罗和云板伴奏,再说唱“天上一朵乌云开,一只神船划起来。内送喜(是)外送财,满堂菩萨送财来。神船来到大门外,一股银水流进来。”主人闻声便出来迎接。
第二阶段:进入主题演唱;待主人出门迎接后,表演者开始由固定唱词变为即兴说唱,根据受邀主人家姓氏、特征以及愿望的不同来即兴创作说唱词。
第三阶段:讨打发,就是说一些讨打发的话来提醒主人多打发点财物。
第四阶段:赶魔又称“扫五瘟”:即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前几个阶段进行完毕,接下来要举行“扫五瘟”的仪式,“扫五瘟”时,表演者先要备一木盆,将木盆里盛半盆水后搁在主家大门外,然后在木盆旁边放一把扫帚。同时,负责扫瘟的主师口中便唱道:“保一方风调雨顺、保主家五谷丰登、保宅院平平安安、主人大吉大利、保天官赐福赐贵、给大家带来吉庆欢愉、清扫陈年晦气、求得新岁如意、保主人增丁添口、保主人人丁兴旺……”这时表演主师和围观者纷纷跑到堂屋大门口,主师拿起扫帚,其他人各自挥舞双手,做清扫祛邪动作。如有莲响队伍,也随之跟着在旁边助兴,驱除“五魔”。最终示意将不好的东西都用“干龙船”带走。
第四阶段:拜谢;“扫五瘟”结束,主人会拿出红包道谢,为表演者一一装烟上茶,请表演者坐下歇息,表演者会见好收场,并以歌答谢主人便离开,去往另一地。
三、板式唱腔
(一)伴奏
干龙船的表演需要伴奏乐器小锣和快板中的大板。左手敲锣的同时右手拿大板,采用“下点上敲”的板式。下点时,拇指穿入两块竹板之间,撑住线绳处。以右手虎口夹住底板,向左敲打前板。不演唱时小锣和大板同时伴奏,演唱时就只右手敲打大板伴奏。伴奏节奏如下:
小锣开场
小锣中间伴奏1
小锣中间伴奏2
小锣中间伴奏3
由此可以看来小锣中间伴奏的节奏型是一样的,只有一拍前附点、两个八拍、这两种形式,只是改变小节数和前后顺序。其中的弱拍演奏是恩施民间花锣鼓中较常见的一种典型节奏型。
大板开场
大板中间伴奏
大板中间的伴奏很单一,和小锣开始小节的节奏型一样,说明了伴奏乐器的节奏型易于演唱者掌握。
(二)旋律
(三)手势
干龙船的表演过程中的手势也是内心情绪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1.配合唱词。要唱什么样的词,就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
2.配合眼神。表演的时候要反过来,应该是手到眼到,手指哪儿,眼看哪儿。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手势对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
3.配合身段。照理说身段也包括手势。这里讲的身段,是除手以外的动作都在其内。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统一起来。
干龙船的传统唱段很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唱腔口语化,语言地方化,颇为风趣、诙谐,更多的是即兴创作,见什么唱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翻身作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干龙船”便成了喜庆节日的文艺活动了。劳动人民运用“干龙船”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综上所述,干龙船表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唱词即兴发挥,在什么地方唱什么歌词,唱词可塑性大的特征:干龙船演唱的唱词不固定,没有统一规格,内容都是靠表演者即兴发挥,遇到什么唱什么,主人喜欢什么唱什么,符合实际环境的是什么就唱什么;
第二,调式较单一,唱腔较固定的特征:也就是说无论演唱什么内容的唱词,它的曲调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都是采用很相近的这“一曲”来表现,它不似歌曲的曲调那样变化很大。曲艺的唱腔本身具有一种较稳定的规范性;
第三,演唱表情豐富性特征:干龙船的基本曲调虽然是基本规范固定,基本旋律也相对稳定,但是为了表现当时当地更丰富的场景和氛围,每个环节有不同的曲调,又常有多样的变化,可以用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演唱快慢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第四,演员表演与观众欣赏强烈互动的特征:干龙船作为一种说唱艺术,说唱的表演决定了它的演出必须面对观众,它不同于文学、不同于绘画、不同于音乐,演员的一切创造,都必须与观众合作才能最后完成,因而决定了不管在什么场面和环境,都是演员本身在说在唱,除了演员必要的眼神或稍许的动作以外,找不到与故事有关的其他任何实物帮衬,所以观众是演唱者唯一依赖和交流的对象,他需要互动来提起表演者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划干龙船与傩堂戏的形成—以傩公傩母为考察中心》作者许钢伟 《戏剧文学》2015年第9期总第388期 戏剧艺术类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