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摘要:“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名言不仅家喻户晓,也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低年级小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能力非常差,因而更需要在“书读百遍”中慢慢达到“其意自现”的认知效果。因此,教师如何创设趣味朗读、开启语文教学新起点对于小学生的高效认知和快乐成长意义重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对小学语文低段有效朗读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低段语文;趣味朗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记忆得到加深,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促使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里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然后运用自身大脑进行思维的加工,使用适当地情绪与情感将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灵感思维,也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精准、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读质量。
(二)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开展文章的朗读,并非是让学生毫无感情地把文章内容逐字地诵读出来。和默读相比,朗读就是能够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节奏进行掌握,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进行细细品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记忆。
二、小学语文低段有效朗读教学策略
(一)分组朗读
分组朗读能够让小学生在各小组内同时进行朗读活动,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机会、参与频率,也能够在近距离的合作探究中查找错误并及时纠正。分组朗读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高效,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朗读机会,因此教师要科学安排、合理开展。另外,分组朗读,人数少,范围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就会非常少,因而能够更加轻松自然地参与到趣味朗读活动。以小学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朗读活动,不但让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还要将朗读作为展示个人认知能力和朗读能力的表现机会,以此推动小学生在各小组内的朗读活动中积极參与、主动表现。分组朗读能够让小学生在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过程中相互找错、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因而非常有助于小学生快速掌握《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基本内容,为小学生后续地大声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提供良好的认知起点。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朗读的实效性,教师要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展示,让他们以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合作完成课文内容的朗读展示,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表现主动性。
(二)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普通话,这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首先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读音能够把握准确,可以给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还需帮助学生把握读音,让学生的读音能够保证准确。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自身的课文范读,这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要精心准备,对文章的内涵深入体会,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课文的范读,以此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所树立的榜样是非常有效的,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过程中,一定会对教师的范读方式进行模仿,比如模仿老师的语气和表情等,所以,教师需要让自身范读课文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
朗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自身真正感受了朗读文本中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自主积极性才会有效提高,那么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在挑选朗读材料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便于学生理解的,在此基础上展开朗读实践,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朗读训练,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美,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进行“乡下人家”教学时,课文里有很多生动的句子、朴素的语言,尤其是其中拟人化的句子更加活泼轻快,与小学生当前的认知十分贴近。老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课文中的画面进行联想,经过联想式的朗读,深刻体会课文里展现的美景。也可以在学生通读文章后,老师让其选取其中最喜欢的某个段落,说出其中的理由,讲出文章中是怎样描写乡村美景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这样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产生朗读兴趣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扫清朗读过程中的障碍,让学生能够流畅的进行朗读,通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的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掌握朗读技巧,提升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瑜.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略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92.
[2]田璐.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111-112.
[3]桑洁.小学低段语文朗读创新教学例谈[J].科普童话,202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