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课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工具,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050-02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被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是高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抽象性比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微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也呈现信息化、现代化的特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较大冲击,微课能让教师从过去的黑板、粉笔、黑板擦等教具中解放出来,能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微课可以将有趣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利用这些资料指引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微课教学还可以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简化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探索。微课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观看微课,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2.1 借助微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属于新的教学工具,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开放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借助微课构建数学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微课与学生的发展规律较为契合,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全面分析数学的学科特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等,录制合理的微课,并且教师要注意将有趣的内容加入到微课中,如动画、模型、图片等,要为学生设置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录制微课时,教师要把控好时间,一个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内容要集中在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题型上,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关键知识[1]。
2.2 通过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借助微课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2]。教师可依据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开展训练,也可以利用微课在课下指引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又能灵活调整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观看微课可以进一步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深入把握数学知识。微课具有内容精炼、生动直观等优势,教师可以围绕重难点内容设置专门的微课,这样可将抽象的數学知识通过形象的方法展示出来,最终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3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入手,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生都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通过微课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3]。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来学习数学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来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3 案例分析
为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的策略进行更细致的论述,本文将“函数的概念”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对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函数的概念,但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是从运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集合的知识后,应该从集合对应这一角度对函数进行审视,由于高中时期的函数概念较为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时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4]。为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可采用微课的方法指引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这一知识。
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教师可将初中教材中关于函数的定义展现出来:在一个运动变化中,变量x每确定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对应值 y,称 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从这一定义中能够看出,初中阶段的函数定义是从运动变化这一角度入手,而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主要是从集合对应这一角度
切入的。
之后,教师可在微课中给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
案例1: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训练学生投篮时,某同学投篮后,经过5 s篮球落地,在这一过程中,篮球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高度为3.6 m,设篮球与地面的高度为h,篮球运动时间为t,已知h和t的关系为h=?0.2t2+0.5t+3.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篮球在空中停留时间t的变化为集合A{t|0≤t≤5},篮球和地面高度h的变化为集合B{h|0≤h≤3.6}。在集合A中,任意选取一个数值t,都能根据对应关系h=?0.2t2+0.5t+3.3,在集合B中找到唯一的对应数值h[5]。
案例2: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大气中的臭氧层逐渐变弱,臭氧快速减少,根据近几年臭氧层变化图可以看出,时间t的变化范围数集是A{t|2000≤t≤2020},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集合B{S|0≤S≤26}。根据臭氧层变化图可以看出,在集合A中,任意时刻t都有集合B中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对应[6]。
根据以上例子,可用下面的话语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在数集A中,任意选取一个数x,按照特定对应关系都能在数集B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唯一确定值 y,记作f:A→B。因此可以对函数作出如下定义:在两个非空数集A和B中,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能找到唯一对应的数 f(x),记作f:A→B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这里x是自变量,集合A是其取值范围,集合A也被看作是该函数的定义域;而对应的 y值则是函数值,y值的集合是该函数的值域。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1)设函数 y=2?x2的定义域是M={x|?2≤x≤2},值域是N={y|0≤ y≤2},试画出函数的图象。
(2)函数的图象与直线x=1的交点有几个?
在课前,教师将微课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課前预习。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微课自学情况,对其进行深入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7]。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可借助微课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微课开展自学、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鹏.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6).
[2]付桂媛.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信息周刊,2020(2).
[3]闫小龙.初探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6).
[4]赵平.论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
[5]潘建珍.试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9(2).
[6]刘永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
[7]周顺华.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
【作者简介】
蒋凤燕(198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