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旅行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2021-12-11 01:34
关键词:研学景区旅行

王 叶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1)

研学旅行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认知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拓展高校教学内容、丰富高校教学方式,其中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寓教于游、形式活泼的实践活动形式,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动高校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把“研”、“教”、“学”与“旅”和“游”结合起来,加快相关基地及配套体系的建设、落实红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创新红色研学旅行方式,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践教育功能,能在过程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之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红色研学旅行的涵义与特征

红色研学旅行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成为当前国家和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方式和途径,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场景以及学习素材,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对党的历史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参与性特征。

(一)红色研学旅行的涵义

国务院于2013年在旅游纲要中首次提出“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教育方式。[1]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发表演讲专门论述研学旅行相关概念与发展策略,首次给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即: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其中,研学是主要目的,旅游是教学载体与手段。红色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的类型之一,是以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平台进行集体性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参观实践活动。其除了具有研学旅行的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即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色历史,理解和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人民的选择,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髓,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行动。

(二)红色研学旅行的教育性

红色研学旅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红色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旅游不再是参与者最重要的目的,而是学习教育的载体,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才是其根本意义所在,强化了旅游活动的教育功能,即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把学习教育融入到旅行实践当中,通过“行万里路”来提高学习效果。[3]在红色研学旅行中,可以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探究式学习,以自身体验与集体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体现了多方面的教育性。

(三)红色研学旅行的参与性

红色研学旅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不拘泥于课堂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4]红色研学旅行主要是在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领袖故居等场所开展,能够高度还原革命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党人活动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穿军装、吃军饭、唱军歌等集体活动当中,加之景观的渲染,能够把大学生带入到当时的环境和历史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触动和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二、红色研学旅行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016年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作出要求:要引领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践行者。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研学旅行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思政教育的学习与理解不应当只停留在课堂学习中和校园生活里,更应该在外出实践中获得进一步深化,使其成为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一种对待社会的观念。红色研学旅行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活动,是对研学目的地开展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其采用益教益乐的“参与式”教育法,重点放在参与者的直观感知与观后理解上。[5]学生通过在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采取“游教结合”方式,“游中学、学中游”,突出了参与、互动和体验等内容,区别于以往的“课堂灌输型”、“间接感知”的被动接受教育方式,以其“红色记忆”鲜明的特征,突出直观型的教育,并与自我认知管理相结合,最终将会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二)红色研学旅行易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在三个层面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其中在国家层面激励大学生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当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层面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共同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在个人层面号召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做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的时代青年。[6]但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观表述毕竟是抽象的,尽管青年学子们接受了大学思政课程的学习,却往往缺乏感性体验,实践则是强化理解的重要途径,红色研学旅行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实践平台。红色研学旅行通过参观游览、集中研讨等形式把抽象的价值观内容具象化,帮助大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种宣传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处在思想活跃期的大学生接受,更容易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7]

(三)红色研学旅行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研学旅行使大学生亲历战争场地、瞻览革命遗迹、探访伟人故地、重温红色记忆,加之图片、人物和事件的VR等技术性还原,使他们能切身感受红色文化所体现的党的奋斗历史、党的成就历史,用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丽社会变革和典型个例来讲述红色故事,在实现教学空间转化的同时,能更加生动和全面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方面内涵,深化对其理解,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个人追求同国家理想、民族事业结合起来,树立自信、不畏艰险、不负韶华,从而以无悔的青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红色研学旅行的缺失

红色研学旅行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其益教益乐的实践教育形式为各方所接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会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正因为其属于新兴的教学模式,研学过程与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存在着多方面问题。总体来看,按照管理主体分,包括三方面:即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不佳、高校红色研学教学设计不成熟、红色研学旅行教育制度不完善。

(一)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不佳

第一,景区目前的开发质量不足以支撑研学团队学习。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力度不足,旅游设施落后,交通通达性差,可进入性不强,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景区旅游资源的红色教育价值未得到发挥。例如,山西晋东南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抗日时期成为重要的抗战根据地,但在开发过程中,旅游景区仅开发了部分重要战役所在地遗址,景点零散,景区联动发展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路线的规划,研学知识零散不能产生系统的作用,因而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不明显。

第二,景区研学主题不明显。目前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深入发展,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但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景区多为参观性旅游项目,体验与参与类项目少,且旅游设施大众化,个性化不明显,体现研学内容的特殊性设施较少,研学主题不突出,盈利目的明显。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走访了7个红色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涉及山西、河北、江西、上海等省份和直辖市,研学主题不突出为其共有问题。主题式项目以博物馆方式呈现的居多,红色研学内容仅以历史知识为主,未延伸至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厚古薄今之嫌,学生仅以主观感知获取知识,个性化服务设施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意义不长远。

(二)高校红色研学教学设计不成熟

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处于初期阶段,高校对这一类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还不成熟。[8]高校作为红色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其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在整个研学旅行中十分重要。然而就当下研学效果来看,高校红色研学旅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红色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与研学过程中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在研学路线设计上,少数设计会出现路线与时间考虑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路程远、研学景点多但时间短或是路程远、研学景点少、时间短等,造成了行驶时间所占比例大,游览景点多,学生感到疲惫,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应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实践感知薄弱,红色研学意义不突出。

教师作为研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其引导至关重要。由于教师缺乏研学经验,一方面会造成“形式主义”,对红色研学旅行的设计过于简单,仅依靠景点内导游所讲内容进行教学,而未针对学情制定特殊的教案,使得红色研学旅行等同于一般旅行;另一方面,研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研学,忽视了旅行,学生将精力用于完成学习任务上,未真正思考所见所想,因而研学过程的不合理设计和学情定位不准确导致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变为学生自身素养。

(三)红色研学旅行教育制度不完善

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运作以及科学的教学设计。一方面,目前多数地区红色研学旅行仍缺乏相关的部门联动以及政策支持,这造成了各家大小红色旅游景区或景点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育部门未及时出台红色研学旅行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纲,因而导致当下红色研学旅行在各地开展程度不一,且发展良莠不齐,部分研学机构为了盈利忽略了研学效果,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脱离预期。另一方面,研学旅行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研学旅行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高校与学生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可能存在对红色研学旅行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机制体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与研学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宣传与普及力度不足,使得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不足,在研学过程中并未将学习知识作为首要任务,只注重游玩,收获成果少。

四、红色研学旅行助力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培育策略

充分发挥红色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等以问题为抓手,补齐设施、资金方面的短板,创新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好的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功能。

(一)加快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高游客满意度

红色研学基地具有游览、教育的多重功能,国家应加大在资金、制度上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扶持力度。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在规模、数量以及内涵质量上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对研学主题的设计、研学活动设计、景区设施的设计改造、智慧旅游的建设、交通维护、景区资源保护、旅游宣传推介等方面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红色景区方面,景区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研学标准加强研学基地建设,增强景区可进入性,突出红色研学主题,设计个性化服务设施,增加个性化旅游产品,彰显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红色景区间可形成联动发展,设计经典研学路线;成立基地讲解小组,红色旅游景区不同于常规景区,其资源价值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因而其讲解内容应实现专业化、细致化和个性化。

(二)落实红色研学教学模式,创新红色研学旅行方式

笔者在前期研究调研中,采取随意抽取调查的方式,运用李克特量表对太原市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各校随意抽取50名学生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研学旅行的看法各有不同。有47%的学生认为经济水平在研学旅行中作用明显;有76%的学生认为安全管理是研学旅行的重要一环;有82%的学生认为研学旅行目的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大家普遍认为研学旅行对实践能力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制定研学计划与教学模式时,在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目的完成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学生自身经济条件,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在研学过程中,学生研学小组的划分中应遵循同组异质原则,根据不同的学情,将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起来,从而达到探讨问题的多方面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设计研学活动时,可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当地文献资料,实地体验环境与生活, 参与革命资料整理、革命文物保护、老革命根据地乡村振兴等工作,举办革命节庆或纪念活动、革命传统传承培训营、红色故事会、红色文艺创作班、红色文化采风展等活动,创新发展研学旅行活动,通过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实现道德培养之目的。

(三)加强红色研学旅行制度建设和景区标准化,开拓红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

在国家或省部级层面,应当形成自上而下的实施与监督方案,尽快由政府牵头,并联合科研院所,出台相关的具有科学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及具体实施办法,并努力将其引导至规范的方向。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浪潮不断推进,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提倡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目前,京、冀、赣、湘、鄂、川、苏、鲁以及晋等省在景区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红色研学旅行处于初期阶段,因而红色旅游景区研学专题建设还存在不足。应加强景区标准化建设,各省市可根据自身特色与发展条件,制定红色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和服务标准,应重点考虑红色景区的研学功能与教育价值,从而为为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作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终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是红色研学旅行的目的。因此,要对红色研学旅行的必要性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条件成熟的话,可开拓大学生红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规范其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并将其直接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中。

猜你喜欢
研学景区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