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迪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正式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命题。随后,在多个场合都曾谈及这一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这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昭示着我们党管党治党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指引。回顾百年党史,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建设的一种隐形结构和隐形支撑,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质,有效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的有力转折,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政治文化,是指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持续的政治生活中不断累积、汇聚与熔铸而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党组织和党员并被广大党员所普遍认同的党内意识形态、党内价值倾向、党内政治心理以及党内行为模式等精神要素的集合。它植根于党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涵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血脉中,内嵌于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党内政治实践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是反映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的,包括党内思想文化、党内制度文化、党内行为文化内在统一的结构完整的科学有机体。
从文化维度来看,党内政治文化是涵盖政治思想、价值信仰、制度规范与行为模式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思想层面、制度层面与行为层面三种文化形态的统一。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内核呈现“三位一体”的“圈层结构”。其中,党内思想文化位于核心层,党内制度文化为中间层,党内行为文化为外围层。三者有机统一于党内政治文化之中,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框架。
党内思想文化蕴含着政党的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塑造着党员的精神世界和政治灵魂,为政治行为和政治实践提供价值引领,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占据统领地位。党内思想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以其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性、以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不懈奋斗的革命性、以秉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旨归的人民性,和以不断开拓的勇气创新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实践性,使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建立了深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历史和实践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根基。
2.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磨砺坚强的革命意志、锤炼优良的行为风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石和根源。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鲜明品格,是全体共产党员秉承的最高信仰,也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深层动力。在远大理想的指引下,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进入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补足精神之“钙”,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动力保证。
3.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准则和核心价值追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党的初心所在,也是党的价值取向的生动反映。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发展为了人民”的共享观、“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价值理念,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我们党所提出的“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条件下核心内涵的丰富与深化。
党内制度文化深刻昭示着党的制度建设的精神内蕴,主要包括党内形成的以人为本的制度伦理、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原则等内容。
1.以人为本的制度伦理
每一种具体制度安排都要受一定伦理原则的支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终极价值。这就意味着党内制度安排和制度规范的确立,是在以人为本的党内伦理观念的引导和支配下进行的。在党内,“以人为本”主要指的是以党员为本,加强党员的主体意识,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党内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党员认识到自己是党内权力的来源和主人;而党内民主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创建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党内民主文化氛围,是以人为本伦理观念在党内运用的具体体现。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党员权利的保障作用,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的实践表征。
2.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
法治中国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树立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强调《党章》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性法规的重要地位,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就是要在党内形成良好的党内法规文化氛围,推动党员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意识,强化党员的遵规守规思维,树立起党内法规的制度威权。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反映的是科学、民主、程序和权责的统一,这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是相耦合的。通过依规治党,在着力增强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法治信仰。
3.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原则
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把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毛泽东从巩固党的团结的角度,提出了“四个服从”的党的纪律,强调要将“四个服从”贯穿于政党运行、发展过程,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1]随后,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2]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3]因此,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发挥党内民主,在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的各环节都要遵循党章规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又要坚持集体领导,凡属重大问题交由集体讨论,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会议作出决定。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制度基础,理应成为广大党员共享的制度规范。
党内行为文化蕴含着党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品格,是衡量和感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志。作为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的主体实践和外在展现,党内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行为作风、优良传统和行为准则等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彰显共产党人风范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互印证,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诉求,在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我们用好这一“利器”,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荡涤政治灰尘,净化思想头脑,以促进自警自省,维护党的肌体健康。
2.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将无数共产党人的智慧与精神相凝结,逐渐形成了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是党内政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党内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方面的问题。必须继续大力弘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汲取党的优良传统中的深邃智慧,展现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宏大能量,进一步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躬身力行,真抓实干。
3.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行为准则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党内行为规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本色。回顾百年党史,建立和厉行廉洁政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恪守的为政之道。坚持严于律己,坚守清廉本色,就是要砥砺高尚情操、弘扬浩然正气,做到心存敬畏、居安思危,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真正为人民执好权、用好权,秉承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切实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做到廉洁从政、执政为民。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一政党组织内部的政治文化,具有区别于一般文化类型的鲜明特征。具体包括,其具有先进的示范引领性、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包容的文化融合性、自觉的实践适应性和坚定的服务人民性等特质。
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4]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崇高的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撑系统阐释了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深刻论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勾勒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赋予了党内政治文化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信仰的丰富内涵,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深刻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品格,这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在价值导向和理想信仰上体现出鲜明的引领性特征,塑造和引领着党员的精神世界和政治灵魂。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性还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彰显先进性特质的党内政治文化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自觉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创新和发展中引领时代发展新风尚。
列宁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5]建设布尔什维克党,“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6]中国共产党是依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回顾党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坚持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依靠严密的组织纪律,把纪律规矩作为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7]党内制度文化以严格的组织纪律为党员干部框定了明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绳,引导党员干部要始终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尤其要遵循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党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法规的重要地位,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保证党内政治实践活动和政治生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使党成为组织统一和行动一致的战斗部队,实现党的纲领确定的发展目标。对位于此,党内政治文化蕴含着强烈的规矩意识,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特质。
党内政治文化不是一座“飞来峰”,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其提供丰厚滋养。可以说,党内政治文化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生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养分,注重传承蕴含着共产党人精神气节的优良红色基因,广泛吸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果精华,并将这些蕴含在其中的先进思想、文化理念、道德情操、人文精神加以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心理的政治文化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无数共产党人的智慧与精神相凝结,逐渐形成了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毫不利己”、“谦虚谨慎”、“勤俭节约”等党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和先进品格,成为党内政治文化扩充容度,增加厚度的重要文化资源。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构建要秉持习近平所说的“四个融通”,“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包容,传承创新,以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看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做到在追溯古今中发展自己、在守正创新中发展自己、在包容吸纳中发展自己,赋予传统价值的时代新意,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特点更加鲜明,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生机活力。
与实践相适应,是党内政治文化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离开现实的实践或者忽视实践的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现实支撑。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政党实践经验,党内政治文化正是在这些丰富的政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又加以补充完善,最终沉淀而成的创造性的精神成果。也正是由于实践中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涌现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以及文化现象,才给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原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内政治文化正是因为在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才会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不能脱离于时代背景,面临不同的时代任务,党内政治文化只有不断实现思想理论、制度理念、方法手段上的创新,跟随管党治党的实践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自觉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党内政治文化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诠释了人民性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把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为了人类的彻底解放而不懈奋斗,这应该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秉承的根本价值追求。从价值取向来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昭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旨归。与此同时,就价值创造而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成果凝结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思想智慧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养料,党内政治文化要以反映人民群众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之中,使党内政治文化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认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价值导向渗透进我们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指引着共产党人恪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断向前,取得党的事业新的胜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需要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坚定的服务人民性是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鲜明标识。
一个政党是否拥有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决定政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党的建设的一种隐形结构和精神力量,党内政治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根基,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巩固、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对于执政党而言,合法性就是一国民众对于一定时期内执政党的拥护、支持和接受。最大程度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坚定的服务人民性特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可以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凝聚党内外群众的思想共识,把党内外群众中的不同观念、不同意识统摄到党的正确主张之下,保证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与此同时,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可以缓解多元价值观念冲突的张力,调和党内外群众的利益分歧,化解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党内各种利益关系,增进党内思想共识和政治认同,有效促进党内价值整合,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起到维护执政合法性、整合社会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有效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夯实党的执政合法性根基的必然要求。
党内政治文化标识着政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是体现政党管党治党实践活动的观念样态。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贯穿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规范着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如果正气充盈,党内政治生活就会严肃规范,一旦缺失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定意义上来讲,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中深层次的精神土壤。与此同时,党内政治生活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塑造党员党性的重要平台和有力依托。政治生活的实际效果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化、随意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因此,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能够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效果。然而,用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时,尤其要注意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手段,充分发挥好这一“利器”的优势,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形塑优良的党内政治风气。因此,构建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规训、约束功能,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至关重要。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晴雨表”,是对政党内部运行、发展状况的直接体现。在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诸多因素中,党内政治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长期浸润、熏陶的结果。一个政党如果拥有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其政治生态也会清明有序。相反,如果其政治文化落后腐朽,那么,其政治生态就会污浊。因此,构建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直接关系到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优化。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如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纪律松弛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不难发现,还是“根”上出了问题,即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蔓延致使党的政治肌体受到腐蚀,最终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受到破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化政治生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构建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根基和行为引领,是创建优良政治生态的滋养和支撑。构建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