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
进入冬天,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出门,躲在家里享受暖气、空调带来的温暖——北方部分地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猫冬”。冬季气温低于人体体温,人要获取温暖,除了躲避室外的寒冷,还要靠食物摄入充足的热量。
若说起中国人在冬季的饮食原则,可以用《黄帝内经》里的“冬三月,此为闭藏”来概括。这里的藏,是指“肾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乃先天之本,是每个人的“老本儿”。冬季养生第一要务是要攒家底,存老本儿,少消耗,培元固本——把辛苦劳动一年的成果,做成好吃的吃到肚子里。
全国各地的物产不一样,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好吃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东有东坡肉,西有烤全羊,北有杀猪菜,南有佛跳墙,无一不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宴席“硬菜”。肉类食材除了以鲜食入肴,还被加工制成各种更耐储存的形式,如腊肉、腊排骨、腊鸡、腊鸭、咸肉、咸鱼、咸鸡蛋、咸鸭蛋、火腿等。这些盐分较高的肉制品稍加烹制,就能制作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令人垂涎。它们虽然不符合现代人的养生需求,但是对于营养水平较低的古人而言,却是能帮人提高食欲的优质下饭菜。
我国沿海地区自古有“交九食海参”的习俗。该地区的人们每年冬天从农历“一九”——也就是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九九”结束,每天吃一只海参,以养血润燥、和胃壮肾。据说,整个冬天坚持吃海参的话,来年开春不会犯旧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考虑,海参中所含的蛋白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精氨酸含量丰富,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海参中含有大量的酸性黏多糖等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这样看起来,冬季适量食用海参,的确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往往会在冬天摄入过多高能量的食物。但对于现代人而言,大量进食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很有可能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冬天气温低,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那么,有没有健康摄入高热量的饮食方式呢?
英国广播公司曾推出过一个纪录片,叫作“全球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主持人盘点全球各地的饮食方式,并咨询专业营养师和醫生的建议,将这些饮食方式按照健康程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冰岛饮食荣获“全世界最健康饮食方式”的头衔。
那里明明是个寒冷地区,当地人也爱吃高热量食物,其饮食模式却为何如此健康呢?其中的关键在于冰岛人喜欢吃海鲜和蔬菜。冰岛的海鲜菜肴,往往除了鱼虾还要加入大量蔬菜——西红柿、蘑菇、辣椒、洋葱、小土豆等。蔬菜的量差不多要占整个菜品的一半。这样做既满足了菜品低脂、高蛋白、高能量的需求,还实现了食物多样性,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数量,确保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确实称得上健康。
虽说吃饱、吃好才能过好冬,但人体为了御寒,冬季脂肪合成速度会大大提升,脂肪分解代谢的速度却会降低,吃太多难免长胖。您若是想要健康地摄入高热量食物御寒,最好选用低脂、高蛋白食材,并配合多种蔬菜一起食用。
摘自《食品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