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天微 谢 伟 王彤彤 郭长秀▲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骨科四病区,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的革兰阴性、需供养的细菌。患者感染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症状较为典型,如晨起恶心、腹痛和上腹不适等。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症状表现包括多饮、多食和多尿等,后期可导致肾、眼、足和周围神经等多脏器和系统受累。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Oldenburg[1]于1996年发现,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远高于健康人群,由此得出胃肠菌群失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治疗胃肠异常感染可能对减轻糖尿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4]。在此研究背景下,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我院)以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为治疗对象,在患者常规控制血糖疗法基础上,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以在我院治疗的150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5];糖尿病病程≥6个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Hp IgG)等检测结果为阳性;6个月内未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中女35例,男40例,平均年龄(62.25±8.96)岁,平均病程(8.22±2.56)年;观察组中女36例,男39例,平均年龄(61.70±9.55)岁,平均病程(8.08±2.4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主要进行降糖治疗。如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每日随餐服用,每次2片。治疗干预14 d。观察组在降糖治疗同时,给予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H10920098),每日2次,每次2粒;阿莫西林胶囊(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3964),每日2次,每次1粒;甲硝唑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0379),每日2次,每次1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3041),每日2次,每次1粒。患者连续治疗14 d。
①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正常数值区间3.9~6.1 mmol/L)和餐后2 h血糖(正常数值区间<7.9 mmol/L)监测结果比较;②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常数值区间4~18 ng/L)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正常数值区间8.1~21.3 μg/L)等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③患者胆固醇(正常数值区间5.23~5.69 mmol/L)、三酰甘油(正常数值区间0.56~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数值区间>1.00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数值区间<3.12 mmol/L)等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75 9.55±2.13 6.69±1.39 9.762 0.000 12.14±2.87 8.21±2.21 9.552 0.000观察组 75 9.22±1.72 6.03±1.01 11.551 0.000 12.56±2.26 7.65±1.93 12.668 0.000 t值 1.062 4.830 0.852 3.081 P值 0.290 0.000 0.396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和IL-8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L-6和IL-8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IL-8检测结果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s,ng/L)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s,ng/L)
组别 n IL-6 IL-8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75 71.99±8.53 72.23±8.82 1.239 0.217 60.62±6.15 56.83±8.12 0.518 0.605观察组 75 73.32±10.21 66.59±7.77 4.363 0.000 61.38±10.82 51.08±7.25 7.796 0.000 t值 0.863 4.160 0.531 5.575 P值 0.390 0.000 0.596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s,mmol/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s,mmol/L)
组别 n 胆固醇 三酰甘油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75 4.41±0.47 4.29±0.46 1.326 0.187 1.91±0.36 1.87±0.29 1.297 0.197观察组 75 4.40±0.55 4.01±0.35 6.536 0.000 1.97±0.27 1.69±0.21 5.508 0.000 t值 0.077 4.110 1.148 4.488 P值 0.939 0.000 0.253 0.000组别 n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75 1.15±0.19 1.18±0.14 1.286 0.201 3.23±0.29 3.10±0.21 1.916 0.057观察组 75 1.14±0.18 1.35±0.12 7.822 0.000 3.14±0.26 2.83±0.18 8.820 0.000 t值 0.106 8.134 1.073 8.641 P值 0.916 0.000 0.285 0.000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呈现S状或螺旋状,通过口-口和粪-口等途径传播。据相关统计,世界范围内约有50%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杆菌[6-8]。患者发病后,症状表现如恶心、腹痛和上腹不适等。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流调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发病率已高达11.2%[9]。另我国糖尿病诊断率较低,不足40%[10],因此糖尿病实际的发病率可能更高。
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表现上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但Oldenburg[1]于1996年发现,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远高于健康人群,从此拉开了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相关研究的序幕[11]。随后多项研究均证实了同样的结果,如俞仙娇[12]以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以上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73%,而非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3%。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弱于健康人群,因此在同样的就餐等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②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能力异常,长期可导致患者胃黏膜表面出现相应的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更为敏感。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和糖尿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采取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对患者整体的康复起到良好的效果。如以本研究为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且当幽门螺杆菌得到治疗后,血糖也更加平稳。
另在本研究中,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发现患者的IL-6等炎性因子和血脂检测结果也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炎性因子方面,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消化道菌群得到控制后,可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对胃肠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增加其血运能力,以此提高对IL-6等炎性因子的反应清除功能。如冯亚卿[13]通过治疗工作发现,幽门螺杆菌患者经四联疗法治疗后,可有效加速患者炎症反应的消退。在改善血脂方面,根据上文论述可见,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患者IL-6等炎性因子升高。而炎性因子升高后,会激活患者脂肪组织[14],进而导致脂代谢异常。如施惠海[15]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为治疗对象,根治幽门螺杆菌后,患者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而炎性因子和血脂均与血糖异常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炎性因子和血脂控制后,均对糖尿病患者整体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炎性因子和血脂等指标,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计划在未来扩充患者案例数量,以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