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孙喜庆
媒介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介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伴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演进而发展。我们身处媒介及社会快速巨变的洪流之中,媒体融合趋势鲜明,但形态仍混沌,新的主流范式尚未形成。未来媒介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会是什么形态及服务模式?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什么新的社会传播理论参照?智慧媒体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体系支撑?本文试图提出“孪生媒介”概念,并对未来平行世界的社会传播理论及技术体系参考框架进行探讨。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印刷出版物,对文化传播和传承起到关键作用。音视频技术及广播影视,使媒介表现力有了质的提升,加快了传播大众化。ICT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互联网媒介进一步加速了传播全球化;移动互联网强化了媒体SNS社交化,并超越了传统广播影视传播的影响力。数字孪生媒介,基于新一代ICT技术创建与物理空间平行的孪生媒介虚拟空间,正在加速社会智能化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从图文媒介、视听媒介、网络媒介发展到数字孪生媒介,产生了鲜明的跨代特征,预示着未来媒体的基本形态。“孪生媒介”是全新的传播范式,将开启更为丰富的媒体服务模式及传媒业态,并推动数字文明达到新的发展高度。未来媒体的竞争,将在“孪生媒介”的全新空间展开。如图1所示。
图1 媒介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演进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于2011年首先提出。数字孪生技术最早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数字孪生的前身,可追溯到2006年《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的CPS(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强调物理设备通过IoT与数字空间控制系统的实时通信,通过远程计算实现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受限于当时传感技术、计算技术的不足,CPS在随后几年陷于低潮。2013年,德国在借鉴CPS和数字孪生理念及实践基础上,提出工业4.0计划,使其在工业智造领域得以发扬光大。
国内最早提出类似概念的是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博士。他提出:“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其实质都是某种特殊的平行系统方法”。稍后再次提出了“平行智能体系”以及ACP的平行方法。
在地理信息及测绘领域,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已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进而向多维“时空大数据”方向演进,并与全球卫星定位及LBS等技术相结合,在国土规划、环境资源、城市管理、公安应急、交通、水利、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部推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强调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等人发表文章,从虚拟模型、孪生数据、网络连接、服务/功能、物理实体五个维度对数字孪生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介绍了New ICT技术对数字孪生的实现和应用的重要支撑作用。
2020年,腾讯公司马化腾讲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意味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实体和电子方式的融合。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2021年1月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提出:“信息传播理论不再以媒介作为学科边界,而是以媒介作为环境……融合媒体以及未来的智能媒体不仅是传统新闻传播理论话语中的媒介或中介,而且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的操作系统。”“全球传播业已成为一种全时全域的沉浸式存在。”“在媒介与社会加速一体同构的进程中,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边界正在进一步模糊,虚实社会将成为全媒体时代的社会形态。”
2021年3月Roblox以“元宇宙第一股”在纽交所上市,激起“元宇宙”热潮。国内外Rec Room、Epic Games、Meta App、代码乾坤、海马云等陆续获得过亿元级融资。7月,扎克伯格声称,未来五年内要将Facebook从社交媒体网络转变为一个元宇宙公司。
产学研用各界着眼角度不同,但对未来媒介演进预见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基于HTML的“Web互联网”将进一步演化为全时沉浸的“3D时空互联网”。在深入研究新一代ICT技术及“时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梳理媒介发展历史,融合产学研用各界对媒介演进趋势预见基础上,本文拟提出“孪生媒介”概念。为充分认识孪生媒介的本质及属性特点,需对“孪生媒介”做如下定义。
孪生媒介,是将物理实体空间及其构件的虚拟数字孪生体作为信息承载、展现、组织及传播的介质,基于互联网络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沉浸交互体验的新一代媒介。
对各类媒介多个维度做横向对比,从印刷图书为载体的图文媒介,到以电子信号为载体的视听媒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到以数字孪生环境为载体的孪生媒介,以及将来可能大行其道的“元宇宙”的虚构媒介,人与媒介的关系,其沉浸感、参与感、交互性逐步趋于增强,如图2所示。孪生媒介脱胎于当下主流的“网络媒介”,但也有明显区隔。孪生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图2 各类媒介的比较
拟真世界:构建出三维空间模型的拟真世界,并将其作为更大信息量的承载媒介;
虚实共生:拟真世界是基于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孪生媒介与物理实体基于泛在互联网形成虚实共生的平行映射关系;
身临其境:孪生媒介允许用户借助虚拟视角或虚拟代理人做侵入式访问,体现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现场感;
自然交互:用户访问孪生媒介可获取信息,也可对虚拟实体做自然的或超现实的交互操作;
平行执行:虚拟实体可因用户的参与交互而做出改变,如底层逻辑允许,这些改变也可作用于物理世界的实体。
人类在物理空间活动,需通过媒介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并通过协作改变世界。从网络媒体日益盛行开始,传播媒体正从零散信息的记载和报道,向信息的系统整合、模拟仿真方向发展。随着孪生媒介技术的日渐发育,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媒体正成为平行于物理世界的全时全域信息平台,通过更多的服务属性,来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塑造。人类将更多地在虚拟的“平行世界”活动,借助智慧媒体平台及虚拟代理人,可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大的身心自由和更强的社会治理能力。
随着人类向地外星际宇宙的不断探索,以及向人类精神内在的持续探求,人类将会需要更新下一代的传播媒介,但虚实平行的孪生媒介,都将是其发展的基准和参照系。随着新一代媒介与社会的同步影响,人类有可能突破地球限制、突破自然规律限制,甚至演化为星际物种、或是数字物种,如图3所示。
图3 媒介发展的趋势及方向
“元宇宙”概念出自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尽管目前对其做了各种诠释,但仍是颇具科幻色彩的概念。与之相比,“平行世界”概念更为平实且更具现实意义。“平行世界”,立足当下,强调物理地球与孪生地球的虚实共生及平行互动;“元宇宙”,则游戏色彩浓重,偏向于脱离物理世界,基于虚构媒介构建虚拟宇宙。如假设元宇宙是互联网演进的终极形态,基于孪生媒介的“平行世界”,也将是必经的发展阶段。
本文仅关注“孪生媒介”,试图勾勒出其社会传播理论及技术体系参考框架。孪生媒介是构建未来智慧媒体,乃至构建平行世界智能社会的出发新基点,由此引发的相关理论创新存在巨大空间。
经典传播理论主要可分为传媒结构理论、传媒规范理论、传媒效果理论、传媒批判理论等。新兴媒介崛起带来的新现象、新规律,需要新的理论来诠释和指引。
“孪生媒介”构筑的虚拟世界,是对物理世界的孪生仿真,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孪生仿真,也包括人类社会主体及其他行为的孪生仿真。回看物理世界的传统媒介,仅是离散碎片化的信息传递和简单交互,而孪生媒介将可实现时空统一的拟真世界,充分体现“媒介与社会的一体同构”的传媒理念,如图4所示。
图4 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关系
孪生媒介的“底层逻辑”设定,是对自然规律及社会文化的拟真实现。自然规律的拟真,可完全拟真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也可提供突破自然限制的“道具”;社会文化的拟真,则以基本仿真模型为手段表达社会治理、法律规范、道德伦理等社会基本规则,而坚守主流价值观的底线,则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底层逻辑是上层应用的基础和约束。孪生媒介应用,均可共享孪生媒介基础平台的各类共享服务能力和资源,也可借助孪生媒介实现数据化描述、知识化洞察、算法化预测、智能化决策。孪生应用产生的决策执行作用于虚拟世界的对象,同时也平行执行作用于物理世界的实体对象。
人类对人的意识、生命的意义及社会价值的追问和思辨,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和人文学科的一个重大议题,自然科学也从生物学、脑科学、神经学出发提供了诠释和印证。
神经达尔文主义的全脑理论,基于广义神经元群选择机制(TNGS),解释了人的感知、记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进而揭示了大脑基于模式识别的工作原理,这为语义涌现、语言的产生,以及基于语言形成高级意识和智能提供了基础。人脑中位于基底核和脑干部位的“价值系统”是人脑进化遗传的结果,通过释放多巴胺、复合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起到激励学习、掌控情绪、调节专注度等作用,对人的各类行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或团体而言,其价值系统无疑同样是其进行价值判断、决策的重要枢纽。文化传媒体系嵌入在国家及社会体系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孪生媒介而言犹如“定海神针”。主流价值观植入底层逻辑设定,将对孪生媒介中各类主体行为、各类丰富的应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类似于大脑皮质和价值系统间的无意识交互之作用于丰富的人类行为。
从图文媒介、视听媒介发展到网络媒介,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一波波叠加提升了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从而引发了信息大爆炸。这带给个人的是信息过载、面对海量信息的麻木和无措。为了解决用户有效获取信息的问题,信息组织方式应该不断演进。图书出版物丰富之后,产生了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的编目、文献检索方法;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之后,线性频道演化出电子节目指南EPG,进而演变出可访问海量点播节目库的分级菜单;互联网通过HTML协议将数十亿的Web page、Video、Game、App关联起来,如图5所示。
图5 媒介信息组织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间有链接关系,但存在着大量冗余、错误、虚假、及无用或有害的垃圾信息。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痼疾,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呢?2012年谷歌提出知识图谱概念,将海量杂乱的信息采用大数据及AI技术进行清洗、分析,在更高层面结合NLP语义分析进行知识抽取、融合,形成基于知识的信息组织方式。基于知识图谱,结合3D空间可视化和自然语言交互方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检索、问答等信息获取方式,或许是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孪生媒介对信息的组织方式要求更加直观可视化,易于语义理解,利于逻辑推理,便于自然交互式沟通。过往离散碎片化的信息,将更大程度上趋向形成一致的知识图谱。过往以平面展现和功能实现为主的应用,也将趋向更加人性化的3D孪生应用。过往许多割裂的、独立的业务系统,也将趋向于开放融合;孪生应用通过穿梭门机制相连接,形成平行世界的社会生态系统。
孪生媒介比之前的图文媒介、视听媒介、网络媒介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自然交互。
从内容及服务供给侧看,未来智慧媒体服务需至少具备如下主要特征:1)全时在线;2)随需获得;3)自服务;4)个性化;5)社交化。
从用户交互操作角度看,遥控器、键盘鼠标已不是最佳选择,目前VR终端以手柄操作为主,AR/MR终端则综合应用语音、手势、眼动等多种交互方式。当然如通过传统的TV、PC终端来访问时,这些操作方式仍会有效。
个人AI助理,已成为Micro soft、Facebook、百度等科技企业积极推进的新型交互方式。这不仅是采用拟真/卡通的形象或声音,更深层的是要求AI助理要基于对主人的持续深入了解,更懂得主人的爱好和需求。这种AI助理对主人的了解,将远超目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粗陋“用户画像”,这将是完全私人化的,类似知己的朋友。当然,AI助理无可避免涉及到个人隐私,能否得到广泛应用,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可信的保障机制以获得广大用户的充分信任和接受。
本文将孪生媒介与人类智能体系做类比,以提出孪生媒介技术体系的分层参考框架,如图六所示。
真实世界物理层,相当于人类的身体和大脑组织。该层是孪生媒介生成的原型基础,也是孪生媒介作用的对象。
真实世界物理层,即指人们所生活的,肉眼可见可感知的现实物理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及人造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如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土壤、绿化、植被、动物、气候等。人造环境包括如道路桥梁、楼宇建筑、文化设施、交通安防、煤水电系统、供给循环系统等,也包括ICT新型数字基础设施。ICT基础设施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确保孪生媒介所需数据的供给,及各类信息传播和指令传达。
孪生媒介是新一代ICT技术的综合性应用。5G泛在网、边缘计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算力、区块链、信息安全、XR终端等都是孪生媒介技术体系所必需的基础支撑技术。随着ICT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孪生媒介的基础支撑技术也将同步演进。
孪生媒介基座层,相当于人类智能体系的知觉和意识。该层要实现现实物理世界1:1模型复刻的孪生虚拟场景,构建起虚实平行的孪生媒介新时空。
图6 孪生媒介技术体系与人类智能体系的类比
数据交互,包括3D场景数据、IoT感知数据、以及社会活动数据的采集与反向控制。基于IoT感知网建立起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孪生关系。采集的地形物貌、建筑等数据经处理形成3D基础图层;标示信息、可移动物、人员活动、社会活动等数据分主题经处理形成要素图层。
模型构建,包括基于3DGIS引擎的场景模型构建、整合及渲染,包括自然规律拟真模型的构建及维护,包括主流价值观底层逻辑的模型构建及维护。
3D场景模型构建,是实现孪生媒介的呈现“介质”和交互界面,类似于图文媒介的纸张,视听媒介的屏幕,网络媒介的Web页面。
底层逻辑模型构建,则是基于算法的规则实现,是在数字世界对自然规律拟真基础上的可控性改造,是人类社会记忆在孪生媒介大脑里的“进化性遗传和潜意识”。
数据信息治理层,相当于人类智能体系的记忆和思维。该层要实现对采集数据的信息化治理形成知识图谱,要实现基于孪生媒介模型的各类仿真任务执行。
知识图谱,是对数据、信息的进一步语义化分析处理的结果,并且是一个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对文化传媒、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包含图文、数据、音视频、模型、应用等对象)进行语义化分析理解,形成文化知识图谱、新闻知识图谱、公共服务知识图谱等,逐渐构成一张彼此关联的语义网络。这些知识图谱是孪生媒介提供知识型媒体服务的内容来源。
仿真模拟,是对因果关系的推理活动,基于有效数据集和模拟算法,在3D场景的仿真验证机制,类似人脑对某个问题的综合分析的形象化思考。由于数据、算法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这是个反复推演的机制。这类仿真模拟是孪生媒介提供功能型、智能型媒体服务的基本机制和方式。
虚实共生服务层,相当于人类智能体系的经验和技能。该层要实现基于孪生媒介云平台的可充分共享、可重复使用的功能、组件、模型、资产、算法、工具、流程的规范化服务提供,支持各类孪生应用的敏捷开发和运行。
为了向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3D时空场景,需默认使用一致的最新的3D场景模型。特殊应用或分支,可通过运行3D场景模型“副本”予以支持。
为了向上层应用提供便捷的服务/微服务管理支撑,需遵循全流程DevOps。服务提供方,可以是孪生媒介运营方,也可是经认证的合作伙伴。符合规范的服务经审核后可在孪生媒介云平台正式发布,如该服务得到诸多应用的使用,则服务提供方可获得相应收益。
开放生态应用层,相当于人类智能体系的输出与交互。孪生媒介的呈现终端可以是XR眼镜,也可后向兼容TV、PC、Mob等终端。孪生媒介应用相比于之前,具备更大的信息容量、更丰富的信息组织形式、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孪生媒介应用可以直观访问“孪生地球”的方式作为入口形态,如类比现有概念,这将是个超级App,是个3D形态的新型门户或应用商店。孪生媒介应用可兼容菜单、视频、数据可视化等传统交互方式,同时提供融入游戏元素的3D交互方式,让用户更容易上手。孪生媒介云平台应提供尽可能低的孪生应用开发门槛,支持视频游戏AppXR等应用创新,以形成平行世界丰富的孪生媒介应用生态。
孪生媒介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初期,需通过支持HTML5轻量级版本,为用户提供尽量低的访问门槛,同时也为通过现有各类渠道最大化广泛传播提供条件。应用生态逐步完善后,可通过与主流操作系统合作,将孪生媒介引擎作为OS默认的组成部分,通过OTA升级,迅速提升终端覆盖及用户规模。
鉴于孪生媒介的全球视野尺度必然导致门槛高垒,且孪生媒介云平台是构建平行世界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在肇始阶段就加强统筹及管控,这将大大降低出现过度商业化、过多版本并存的无序状态的可能性。通过政府部门特许经营方式,完全有条件形成统一时空的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孪生媒介平台,打造统一、开放的孪生媒介生态。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也将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构建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