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产品策划创新路径探讨

2021-12-09 23:37赵盛韦剑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赵盛 韦剑峰

摘要:随着技术革新和观念进步,新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受到猛烈冲击,人才流失,收视率下滑,广告缩水,传播效力明显下降,与新媒体的融合仍在摸索当中,社会传播效力也受到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超级新闻场》栏目为例,深入剖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如何依靠策划创新电视新闻产品,走出困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策划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201-03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媒体无论是内部要求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来势汹汹,对电视新闻造成了很大冲击。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内容上深耕,特别是加强电视新闻产品的策划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的跨媒体传播,以提升社会传播效力。

一、新媒体时代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现状剖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新闻曾经的风光不再,甚至曾经引以为豪的优势也变成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电视媒体特性遭遇的多重掣肘

首先,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生产传播是线性传播,新闻节目在规定的时间,以固定的时长播出,人们只能在特定时间甚至是特定地点(有电视机的地方)才能观看。新媒體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设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突破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大批传统电视新闻的观众被分流。

其次,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几乎一成不变,再加上一些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固化,这种单一化的节目形式也会导致人们逐渐丧失观看新闻的兴趣。新媒体时代新闻播放的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也进一步削弱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另外,受平台制约,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普遍缺乏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人们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对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观众观看电视新闻的积极性、参与性受到影响。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主张,甚至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拥有更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这种富有活力的新媒体新闻显然更受欢迎。

(二)电视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新困境

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改变绝不仅仅是表达方式的变化,对传播逻辑、技术革新甚至是组织架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情况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势必会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很多新困境。

1.定位模糊,特色不足

我国电视新闻大致分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人物新闻、调查新闻、新闻评论等。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更讲究垂直性,新闻大多以内容为导向,大屏新闻向小屏输出时,往往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难以出现“爆款”。

2.编辑粗糙,不符合小屏传播要求

新媒体新闻的传播有其内在的逻辑,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言之有物外还要凸显悬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第一时间抓住受众。如果仅是对大屏新闻的简单复制及压缩,传播效果则难以达到,更容易被用户淘汰。

3.观念陈旧,用户意识不强

观众和用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近年来随着播报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新闻语态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在互联网传播时代还远远不够。把观众转变为用户,把宣教改为服务,把平台思维转为用户思维,在这些方面,电视新闻媒体要走的路还很长。

综上所述,目前大屏小屏虽有融合,但双赢局面始终难以打开,1+1如何真正达到大于2的效果仍有待更多的探索和磨合。

(三)专业人才的流失与融媒人才的缺失

近年来传媒人才流失愈演愈盛,而且不再局限于年轻人和骨干,中层、高层以及高级人才也在加速流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媒体格局深刻变革、薪酬偏低、发展空间受限、编制问题无法解决、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下降等方面,而人才流失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精英人才不断出走,另一方面,融媒人才和运营人才又极度紧缺。多年来,各大高校的新闻教育多以传统媒体为主,对于新兴行业还在不断摸索中,2019年,教育部启动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两批共30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高校24家。这样的规模对如今发展迅猛的新媒体行业来说难以得到满足。目前,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中央、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都在加快建设的步伐,政府部门、企业等也纷纷启动新媒体传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融媒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融媒体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短板。

二、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的创新实践

虽然《超级新闻场》是一档以编辑为主的节目,但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一直在不断创新,对一些重大题材、主题报道进行深耕,并在新闻呈现方式上做了多种尝试。

2019年系列报道《安徽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航拍、地拍的基础上结合了三维动画、MG动画、4K制作等,在展现安徽省在建或刚建成的重大工程项目时更加生动、直观,展现了安徽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数据新闻可视化方面,《超级新闻场》也在不断尝试,与数据公司合作,在一些重要节假日及特殊节点,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例如节假日的出行预测报道,对一些热门景点热度、高速公路的拥堵程度、车站机场的客流高峰等进行预测,通过对信息的梳理、归纳,为观众提供出行服务。在2021年高考前,利用大数据对高考、特别是八省市的“新高考”进行解读,通过搜索数据发布了今年热度增长最快的几个专业等等,丰富了新闻信息的维度,使信息更加立体、丰富。

《超级新闻场》几乎所有策划的前提之一都是“讲故事”,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报道或是主题宣传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2020年特别节目《丰收》中的第一篇《女博士的梨园情》,讲述的是在上海作金领的海归女孩段旭旭如何丢下高薪厚禄,离开城市,来到农村承包梨园,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梨子产业链的故事。海归女孩、投资合伙人、成功人士,充满吸引力的诸多身份和离开城市来到农村的巨大悬念,再加上在此过程中和当地人的观念差异、梨园减产、产品滞销等一系列矛盾冲突,让观众在一个又一个故事及情感碰撞中感受到新农人的风采,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几档系列节目播出之后,都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实时收视曲线的走势强劲,新媒体传播上也收获了不少粉丝的点赞和评论。

三、电视新闻产品策划创新的策略与路径

传统媒体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经过时间积淀出的经验是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决定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仍是新媒体难以比拟的,其次,其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和“原创”功能非新媒体能实现的,最后,传统媒体人员的从业资质也是一些新媒体不具备的,在传统媒体中进行新闻采编工作,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长期的工作实践及严格的“三审”制度也使得从业人员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更加专业熟练。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更要坚持内容为王,需要记者以专业精神和认知去提升新闻的品质和影响力,加强对电视新闻产品的策划创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新闻题材策划

1.加强故事性

在新闻样式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制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观众“一见钟情”,瞬间被新闻吸引。哪些元素在本质上能让新闻变得趣味横生?情节要如何安排才能让新闻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加强新闻题材的故事性策划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把基于事实且符合主题的“戏剧点”提炼出来,有情节、有场景、有冲突、有悬念,从更细致、更多维的角度体察民生、观察社会、记录人性。

2.注意情感共鸣

新闻是客观的,但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并不仅仅是报道事实、传递消息,还要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受众的共鸣。新媒体时代,人们更会强化自己的这种感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赋予电视新闻节目相应的情感,使节目更加人性化,引导人们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的参与感和活跃度,从而达到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目的。

3.做好深度报道

“如今人人都可以做新闻,但是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出优质的新闻,真正优质的新闻还是要靠专业记者去完成。”[1]在深度报道中,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性得到充分体现,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虽然深度报道在逐渐下滑,但对于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或是热点事件,不应该刻意回避,而是要迅速集结报道力量,形成有理有利有节的新闻报道。

(二)新闻呈现方式策划

1.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方式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2]例如把一些生硬说教的宣传以说故事的方式表现出来,让硬新闻“软着陆”,更容易引发受众兴趣。新闻的故事化表达首先要关注细节,关注人。以具体人物为载体的生活、面孔、冲突才是好故事的灵魂;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或者是从基层工人、农民角度采访观察,或者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采访观察,也可以从旁观者客观性的角度进行观察描述,也可以从政府管理者的宏观视角进行观察。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注重人物的选择和设置,其次重点刻画细节、用有温度的语言精心描述,在真实的基础上突出矛盾、构置情节、强化冲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巧妙设置悬念,把握节奏,开头吸人眼球,中间有情节转折,有高潮,结尾也要饱满充实,能兜住之前的故事发展和情感依托,提升主题,让人意犹未尽。

所以,“新时代的信息传播者更应该有‘故事意识’,让真实的事变成真实的故事,让真实的人变成真实故事里的人”[3]。

2.数据新闻可视化

数据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背景下的产物,它最大的成就是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方式,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新闻生产与制作流程。“大数据”就是巨型数据信息的集合,它开启了一个海量数据集成、运用、分享的新时代,可以为信息传播带来更客观全面的事实素材与传播效果。当然,数据本身是枯燥的,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解读與分析,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新闻的可看性与实用性。

3.兼顾融媒体呈现

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新闻产品的策划创新,必须要兼顾新媒体的呈现形式,这是对传统媒体新闻策划的一种进化和升级,对从业者的内在要求是需要具备更宏观的思维模式及运作方法,而从表层来说,则是对各种媒介元素进行内容、技术和审美的综合创作。

第一,加强时效性。传统媒体由于播出时段受限,往往无法对热点新闻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而新媒体的到来突破了这一瓶颈,大屏上无法及时推出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小屏实时传播,或者直接发起直播,真正实现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第二,碎片化、个性化传播。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出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特征,其表现形式呈现片段化、原生态化,内容范畴和风格尺度上也更具包容性和拓展性,更容易为用户接受,成为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有力补充。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下,找准用户定位,可以提取新闻信息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进行碎片化、个性化传播。

第三,与用户形成互动。传统媒体在交互性上始终难有突破,与新媒体融合之后,与观众的互动作用不可忽视。不仅要与观众(用户)拉近距离,而且用户参与的评论与转发同样可成为新型的原创内容。同时,UGC(用户生产内容)也是媒体融合时代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融媒体策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与平台用户之间的内容合作,策划者刻意通过多重渠道让用户参与选题设置、信息源提供、舆论形成、信息反馈等各项新闻生产的流程,让不同用户生成的差异性信息成为新闻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带动了专题策划的有效参与性和传播效果,又增加了策划内容的广泛度和深度。”[3]

第四,注重技术的提升。目前全球一些大媒体已经开始了VR(虚拟现实技术)新闻的创作生产,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用户需要佩戴VR设备,直接进入新闻信息的影像空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新闻信息的内容。这种信息传播具有沉浸性、想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虽然由于成本及穿戴设备等问题,这种完全沉浸式的交互性信息传播在短期内无法普及,但随着新技术的升级,这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VR新闻还鲜有看到,但大家已经在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新闻的传播呈现方式进行探索,例如漫画、Flash、gif、VR、直播、H5、AI等等,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进入了新闻策划的设计中,更加立体地表现新闻内容,提高专题的活跃度和可看性,增强用户的现场感、参与感、沉浸感。因此今后的新闻策划已不仅仅是记者思考文本的问题,而要充分结合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新闻产品的策划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记者思维意识的转变

除了技术与技巧,从业人员策划能力的培养是新闻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具体的微观技能是基础,而宏观的新媒体策划思维能力则是对记者高层次技能的标准要求。

记者除了要具有逻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独家”策划能力等专业基础技能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更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新的策划内涵、特征和规律。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记者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更要考虑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地将信息送达。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要有一种极致思维,用“穷尽”的方式在技术与业务上展开信息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以及信息反馈。比如在新闻策划中做到选题视角多维化、在新闻采访中做到采集渠道与方式的全面化、在新闻产品的新媒体展现上做到多元化等,力图让用户能够享受到超预期的、极致性的服务效果。

同时,还要具备融合思维。我们常常说记者是杂家,因为新闻传播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层面的整体行为,新闻人要有主动融入社会多元行业的意识,这也是一种跨界能力。新时代的记者首先要具备综合文、图、音、视、网各种媒介知识的能力,其次还要有大局观、大视野,这种视野要跳出新闻传播本身,将传媒的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高度,即它不仅仅属于新闻传播业,还属于社会各行各业。因此,新闻人才的融合思维是能够覆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社会意识的体现,表现为对多元知识的学习和做一个社会杂家的定位。“在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要坚持自身的优势,坚持内容和资源两个层面的共同创新,促进市场和组织方面全方位的融合。”[4]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给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不断弱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则需要科学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新闻产品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及探索,推动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建设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统宣,张王梅.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生产[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9:98.

[2] 袁丰雪,仇玲,周海寧,等.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M].新华出版社,2020:212.

[3] 雷璐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03,115.

[4] 赵玉岗.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发展研究[M].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9:81.

作者简介:赵盛(1980—),女,安徽合肥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影响力。

韦剑峰(1976—),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