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学儿童文学,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

2021-12-09 07:05任红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歌儿童文学人文

在高职语文幼教专业中,教师要结合儿童文学课的教学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成长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师首先要立足阅读课堂,促使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学会鉴赏,学会自主创作;还要设置隐形课程,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文化活动、融合网络资源的方式让学生博览群书,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还要组织教学实践、社团活动和社区活动,让学生提升教学智慧。这些方法都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儿童文学,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掌握的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人文素养是每一个社会人的重要品质,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启蒙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成就有很大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自己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目标就是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理论修养,提升其人文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并借此机会了解儿童,亲近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进而提升职业价值观。

一、立足阅读课堂,永葆纯真童心

(一)辨識文体,走进儿童心里

学前教育的学生未来要面对的是儿童,而儿童文学就是为儿童创作,被他们喜爱、理解的文学,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辨识文体,选择合适的作品,更好地走进儿童的心理。教师可以选择同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然后指导其对比,分析哪些作品更适合儿童阅读,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儿歌、儿童诗、幼儿童话的顺序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通过诵读等活动了解其特点、分类情况,最后再引导其展开创作活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辨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儿歌和儿童诗看上去比较相似,你认为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呢?”“幼儿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将幼儿童话改编成童话剧,引导幼儿展开表演活动?”若有必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如在阅读了《小马过河》后自主编演课本剧,思考在教学中要如何引导幼儿演好“小马”等角色,并思考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明白该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展开对比以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儿童剧的编演活动中,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强的感受,他们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哪些作品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升未来教学水平。

(二)学会鉴赏,择选经典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儿童、儿童诗、寓言故事、童话等各种不同的类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各种不同的作品,思考作者如何将真善美的追求寄托在人物形象身上,这样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也能选择经典的作品,找到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篇目。在学生鉴赏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其思考哪些作品更具有儿童性,体现出儿童的情趣,能将教育性和趣味性融入到一起。

《雪孩子》是一则经典的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鉴赏该作品。首先要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儿童性,说说其中有哪些情节、内容更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如此文中将雪人幻化成了孩子,并且和小白兔一起玩耍,这样的故事情节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也是他们容易引起兴趣的地方。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教育性,在这则童话故事中,雪孩子为了营救小白兔而牺牲了自己,但是结局却依然能给人美好的憧憬,那就是小白兔在明年还有可能遇到雪孩子,这样的结局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奉献,但是不会让幼儿太过于悲哀,因此比较适合幼儿阅读。学生在赏析中认识到经典的童话不会强行说教,而是让幼儿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慢慢体会成长的过程。

在学生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选择怎样的作品,他们的心理发展状态有什么不同,其语言欣赏水平、感悟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何差异。这样学生才能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分别挑选合适的篇目。

(三)由易到难,鼓励自主创作

在儿童文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指导他们如何展开自主创作。实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做起,先选择简单易懂的儿歌展开仿写,而后再尝试创作寓言、童话等难度较大的作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能展开探讨和交流,在互动中提升创作水平。

《错了歌》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儿歌,其中展现了一些不符合生活常识的事情,幼儿在念诵儿歌后能增长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首作品展开由易到难的自主创作活动,首先围绕“飞来萤火虫,把我手烫破。蚊子嗡嗡叫,直往灯上落”等词句,总结儿歌的创作方法,注意押韵的地方,然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知识,思考能否用反语的方式编写成儿歌。在仿写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改写作品,尝试思考“萤火虫、蚊子”等真实的状态,并将《错了歌》改写成《对了歌》,如有学生创作:“飞来萤火虫,一点也不热”等。最后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思考一下能围绕哪些生活现象进行儿歌创作。

学生若学会自主创作儿歌、童话故事,则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将快乐播撒出去,给幼儿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提升其本身的人文素养。

二、建设隐形课程,培养良好的文化心态

(一)举办讲座,引导深度探究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以外,还要积极开设各种隐形课程,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这样才能培养其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讲座,引导其展开深度探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当前热门事件、当地文化特色等设置讲座。

在学习“幼儿童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发现其中也提到了“寓言”,有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想要知道童话和寓言的区别是什么。教师利用了学生的兴趣点,组织了相关讲座,从概念、篇幅、体裁、题材等方面入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在讲座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既然寓言的特点在于讽刺性和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和启发性,那么大家觉得是否可以根据社会热门事件编写新的寓言故事呢?”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如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生的创作兴趣得到了发展,教师鼓励他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后续研究。

在举办讲座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微信群做一下调查,了解一下学生对哪些主题更感兴趣,这样就能有的放矢,让学生印象深刻,促使他们在参加讲座后自主搜索更多的相关信息,展开资料整理和自主创作的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二)开展班级文化活动,营造氛围

教师还可以将儿童文学读创和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围绕不同的节日、校园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举办儿童电影展、话剧表演、文学创作活动等,这样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提升儿童文学素养。

在学习了《认识我自己》等幼儿童话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我”主题文学创作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各种儿童文学体裁,如儿歌、幼儿诗歌、幼儿童话等,思考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在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认识自我”这个主题可以设定哪些不同的写作内容,如有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下如何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有的则认为可以写一下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特点,还有的认为要写一下如何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内部构造。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创作兴趣,他们将创作的作品展示在交流墙上,美化了班级的环境。

在组织班级文化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团结合作,提升其自主协作的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显性课堂相比,隐形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无形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促使学生热爱儿童文学。

(三)融合网络资源,搭建主题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构筑校园儿童文学交流平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为人文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立学习团队,还可以开辟自己的论坛和创作频道,搜索更多儿童文学作品,并和他人交流自己的创作成果。

在学习了《妈妈》等幼儿诗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网络搜索的活动,首先可以搜索一下以亲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然后则展开归纳整理,尝试挑选出属于幼儿诗的作品,此后分析一下,幼儿诗和普通的现代诗之间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所得上传到微信平台,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这样他们就能进入到主题探讨中。如有学生提出幼儿诗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便引起了同学的反驳,他们认为一些白话诗也通俗易懂,但是不属于幼儿诗,所以幼儿诗还必须展现幼儿的生活,这也是其重要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亲情主题的幼儿诗,上传到网络上,和其他同学分享。

教师可以设立儿歌创作、儿童故事其创作、儿童剧编创等各种不同的主题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投入到其中。这样能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也有助于树立典型,能让其他学生得到鼓励和启迪,展开模仿,进而让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得到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形成智慧品质

(一)组建活动小组,模拟教学实践

儿童文学阅读实践活动是体验人文知识内化的重要形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促使他们提升智慧,将外在的人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组织活动小组,让学生展开教学实践,真正和儿童接触,并在实践中思考如何能将自己积累的文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教学策略。

在学习了《我家弟弟真淘气》等儿歌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开模拟教学,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教授幼儿学习这首儿歌。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人发现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幼儿重复诗歌的内容,那么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常常走神,不跟着诵读,教学效果比较差。于是该学生便和同伴进行交流互动,思考如何能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有学生提出可以让幼儿展开接力诵读的活动,每一个幼儿在诵读的时候都要做出一个特定的动作。这样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也能更主动地诵读。这样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就不会感到慌张,而是主动思考解决办法。

教学工作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活动,需要经验积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支撑,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展开模拟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给儿童念诵儿歌,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表演儿童剧,这样就促使学生有了全新的体验,有助于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职业能力。

(二)组织社团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和儿童文学有关的学生社团中,拓展学习空间。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创作的作品,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强化了责任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组织好书阅读、作品交流、作文大赛、朗诵比赛等丰富的社团活动,并引导其在活动后积极反思,从而培养人文素养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也让其提升自信心和自主管理能力。

在“儿童文学”社团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大赛,并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进行自主管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规划社团活动,首先是竞赛活动的时间期限、征文的体裁、内容、字数限制、投稿方法、奖励方式等。其次学生还要在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合理分工,要设定各个任务,然后选择合适的人选承担该任务。教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策划社团活动,如:“如何选择评委,是选择同学、老师当评委,还是让儿童文学的受众,也就是孩子们来打分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他们在合作完成活动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创作儿童文学的乐趣。

在和社团成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阅读理念,并将感悟融入到了实践中。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具备良好的阅读探索精神,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提升职业素养。

(三)走进社区,调适自我心理

有效的社会实践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参观儿童文学纪念馆,参与社区儿童文学阅读和交流活动,和社区中的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在诸多活动的辅助下,学生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了如何调节自我心理,逐步锻炼出了健全的人格。

在学习《老公公的玩具店》后,正值社区组织各个家庭展开“玩具交流”活动,教师便联系了社区相关负责人,希望让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成为志愿者。在社区活动中,学生要思考如何才能和孩子、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如何能让孩子对各种玩具产生兴趣。如有的学生提出给孩子讲述《老公公的玩具店》的故事,然后组织他们展开童话剧的表演,这样他们就会对玩具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围绕各种玩具编写简短的童话故事,讲过孩子听,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和他人产生矛盾,该如何调整心理,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幼儿和其家长,也会在交往中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矫正心理,用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困扰,从而提升人文素养,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精选阅读内容,重视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发现在隐藏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不仅如此,教師还要设置各种隐形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得到儿童文学的滋养,提升人文素养。

任红霞,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儿歌儿童文学人文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睡觉儿歌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七月的儿歌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