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从金银工匠到民间画圣

2021-12-09 07:59逸舟
中华瑰宝 2021年12期
关键词:春游工匠民间

逸舟

从一名普通的金银工匠到『浙派』绘画创始人,再到公认的『民间画圣』,戴进从民间走出,进入宫廷,又复归民间,演绎了一段怎样的绘画传奇?

202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重磅开展。此次主题为“林下风雅”,指的是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逸事、雅趣。通常,画史上将描绘这类题材的作品归为人物故事画,统称为“高士图”。整个展览包括“避世高逸”和“晏居幽兴”两大单元。

在“避世高逸”单元展出了一幅明代画家戴进的《商山四皓图》,其与宋代李唐的《采薇图》,清代任颐的《洗耳图》、石涛的《人物故事图》等作为重点展品呈现,互相辉映,精彩纷呈。作为中国画史第一个以地别为派的绘画流派—“浙派”的创始人,戴进无疑是有资格与这些绘画大家比肩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戴进最早的时候只是一名金银匠。他是如何从一名工匠成长为画家的呢?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600年前。

从工匠到画家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职业艺术家庭,他的父亲戴景祥是一位画师。戴进自幼受父亲熏陶,年轻时便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成为一名出色的金银工匠。他所制作的钗花等金银首饰,以及人物、花鸟等其他金银制品设计精巧、技艺精湛,颇受时人欢迎。如果不是一次意外挫折,也许他一辈子就是一名工匠了。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戴进开始有些小骄傲。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觉得自己精心打造的金银制品别人也一定会万分珍惜,视若珍宝。然而,有一天,戴进在市场上见到一名熔金者,其熔炉中所熔炼的正是他精心铸造的手工艺品。这个场景瞬间把戴进曾经的骄傲打得粉碎。对戴进来说,这些作品如同自己的孩子,凝注了自己的艺术思考和汗水,没有什么比目睹自己的作品不被重视还被销毁更让人难受了。这件事对戴进打击很大,他觉得做工匠没什么前途,作品不可“托名传世”,故“此技不可为”。于是,他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决意摆脱金银匠的身份,重新走出一条艺术之路,那就是绘画。

戴进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带着他到京城(南京)寻求发展。在父亲的引领下,戴进从工笔入手,临摹了很多古画,练就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绘画技艺突飞猛进,技巧日渐纯熟,很快便小有名气。特别是他为人绘制的肖像画绝妙逼真,看过的人都为之惊叹。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有一次,戴进在水西门歇脚,一转身的工夫,行李被一脚夫挑走了,不知所踪。他向酒家要了纸笔,凭着短暂的记忆把脚夫的形象画了下来,让众人认,果然有人认识,他找回了行李,众皆称奇,可见其画技之高,而戴進时年不过二十来岁。戴进还为杭州著名的寺观绘制壁画,报恩寺、华藏寺都留下了他的画迹。

戴进早年作品多精细之作,或与其工匠经历有关。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提升,戴进的画名逐渐在江浙一代传开,他成为一位地方闻名的职业画家。永乐五年(1407年),戴进在南京应刘素等朝士嘱托为兵部员外郎端木智六十大寿配图,作《归田祝寿图》,这是戴进早年的精品佳作,可见他的绘画在当时已得到朝廷官员的赏识。

从民间到庙堂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戴进因画名被一个姓福的太监引荐入宫,正式成为宫廷御用画家,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戴进无疑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太优秀了往往会遭人嫉妒。相传,戴进还未进宫时,就引起了以谢环为首的画院保守派的注意。

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一次,福太监拿着戴进的四幅画进献给宣宗,宣宗召画院主管谢环来评画。谢环打开前两幅春、夏图时说:“非臣可及。”待到展开第三幅秋景图,谢环妒心已起,默不作声。宣宗追问,谢环才回答:“屈原是遇到昏庸的君主才投江,这幅画本应画渔父,似有不敬之意。”当展开第四幅冬景图时,谢环妒心更盛,说:“七贤过关,这是乱世的事啊!”于是宣宗大怒,要把福太监杀掉。当时,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正在庆寿寺僧房饮酒,听到这个消息,夏芷便灌醉了寺僧,偷了其度牒,为戴进剃发改装,戴进连夜逃回了杭州,归隐于寺庙,为各寺作佛道画像。

这段记载颇具传奇色彩,也成了后世传说戴进因才遭嫉的源头。郎瑛与戴进同乡,其出生距戴进去世仅二十六年,时间很近,又看过贺御医为戴进写的墓志铭,因而可信度很高,后世画史也多引用其说。对比戴进同时代的文献记载,虽然内容有所出入,但是戴进遭受宫廷画家排挤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戴进在宫廷画院时间不久就离开了,但他的画名已广为传颂。另据史料考证,离开画院后,戴进并未立即逃回杭州,而是在京城居住了很长时间,并创作了不少画作,如《松岩萧寺图》《金台送别图》等。

戴进在京城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宠,却也不至于生活得太落魄。因画名甚显,他与当朝大臣、文化名流多有交往,生活过得较为清闲安适。其间他与画家夏?、黄希榖交好,也与张益、杨士奇、王直等官员来往密切。正统元年(1436年),夏?曾为戴进画《湘江风雨图》,并在画的自题中记述了绘画过程,言戴进“博雅之士也,善写山水,与余有旧好”,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对戴进的仰慕。夏?是当时京城的画竹名家,任吏部考功主事,对戴进的画很是推重。杨士奇在画后题诗曰:“少年放浪江湖客,题遍江头绿玉枝。今日披图看烟雨,秋风霜鬓已成丝。纷驰名利不知劳,马首红尘十丈高。谁似钱塘戴文进,小斋无事玩湘皋。”张益、王直等人也都在画后题跋里表达出对戴进的敬意,也写出戴进在京城的生活志趣:不逐名利,唯求精雅,赋闲独居,藉竹适意。

戴进在进京遭谗失意后,自叹曰:“余胸中颇有许多事业,争奈世无识者,不能发扬予论。”这既是戴进失意的感慨,也表明了他急欲有补于世的格局抱负,而现实却与理想相悖,使其未能得以伸展。自此他便淡泊名利,修身养性,专注于绘画艺术,“悦诗书以求进,洒翰墨以怡情”。他在居所植竹以明志,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怀;以画艺与名公列卿相酬往,其人品深受时人推崇。当朝宰辅杨荣在夏?为戴进所画《雪竹山房图》后题诗:“一从寄迹京华地,翘首山房想初志。阳春桃李任纷纷,劲节贞心自无异。何人为君写此图,故乡景物浑不殊。”这正是戴进坚守初志,不慕荣华的写照。

虽然戴进与当朝官员交好,但始终未能得到皇帝赏识,“无所荐达”,一些身边的好友也只能安慰他随遇而安。戴进画已入庙堂,人却还在江湖,世事无常,遇与不遇,似乎谁也无法改变。在京城客居了一段时间后,戴进回到杭州,以卖画课徒为业,继续他的绘画事业。

民间画圣的春天

回归民间的戴进,绘画造詣更加精绝高妙,明代文学家李开先曾说:“戴文进之画,如玉斗,精理佳妙,复为巨器。”戴进博学约取,兼美众善,在吸收马远、夏圭等画家精髓的基础上,又摭取范宽、米芾、赵孟頫、黄公望、高克恭等诸家之妙,绘画临摹精博,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飞禽、走兽等无所不工。最终,戴进在艺术上自成新格,开创了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地别为派的画派—“浙派”。有明一代,“浙派”绘画影响很大,成为可与宫廷画院同美的重点画派,对后世其他画派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深远。戴进也因其绘画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被尊为“民间画圣”“明朝第一画手”。

也许,在民间的戴进一直在追寻自己艺术的春天。他的画作很多以春天为主题,如取意文人清游的《春游晚归图》,描绘农民劳作的《春耕图》,刻画山翁醉酒的《春酣图》,高古清远的《春山积翠图》和静谧空幽的《灵谷春云图》,等等。

《春游晚归图》作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前后,是戴进晚年重要的代表作。《春游晚归图》描绘了天色渐晚,一位文士春游归来,回家叩门的场景。戴进以雄劲洒脱的笔法和简逸酣畅的水墨,在疏放和法度间找到了平衡,把他风雨飘摇几十载淬炼的人生积淀融于画中。画面由近及远,石坡古松、溪桥水岸、长堤柳堰、楼阁远山,布局疏朗,层次分明。在宏阔的画面中,几个点景人物显得有些渺小,独自叩门的文士和空寂的院落显得有些萧索和苍凉。对岸隐约几枝垂柳流露出浅浅的春意,远山隐现楼阁一角,不知文士是不是从那里归来?戴进便如同《春游晚归图》中清游的文士,见证过草木生发、桃红柳绿的盎然生机,感受过春雷细雨、山色空蒙的唯美诗意,也体验过“流水落花春去也,风恬日暖易消逝”的落寞无奈。最后于暮色四合,彤云向晚之际困倦归家,归于空庭寂寞。所谓庙堂与民间,不过是一次春游的距离,戴进看破了,也悟透了。他把自己的孤独植入春天的画卷,庙堂高远,不如惜取眼前春色,让左岸的几树桃花多开些时日。

“戴公戴公貌甚癯,此德于此良不孤。夭桃艳杏好颜色,风雨零落归泥涂。人生操节贵弗渝,岂与尘俗同区区。”这是戴进的好友王直安慰他所作的一首诗,正是戴进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许,戴进本就应该属于民间,他的春天都在画里,他的生命也永远留在春天。

猜你喜欢
春游工匠民间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高人隐藏在民间
致敬!老工匠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春游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我们来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