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林
摘 要:目的 评价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应用效果和SAS、SD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应用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在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方面的评分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SAS;SDS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058-03
在现阶段,人们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运动量不够问题导致了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年龄、基因、饮食、药物等刺激都有可能导致胆结石,在临床上的治疗方式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在围术期的胆结石患者通常会因为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而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6例,就常规护理和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1.5±3.6)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1.8±4.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结石直徑≥0.05 cm,采取保守治疗无效者。
排除标准:结石直径<0.05 cm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严重脏器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指导和饮食干预,术后依照规定对患者进行术后检测等。
观察组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个体化健康教育。认真观察并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等方面的习惯以及患者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应用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文化水平的差异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书面或口头上的调整,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护理模式等,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也能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②个体化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基本的手术流程和术后护理流程,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及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个体化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测,防止管道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注意引流量的颜色和性质,及时更换引流袋,对患者的伤口要加强护理,观察渗血情况的同时注重敷料更换的时间。④个体化饮食干预。为不同患者制订合理的、有针对性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促进胃肠道的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对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整体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则证明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分别在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对患者采用SAS和SDS评分,0~45分为正常,46~55分为轻度抑郁风险,56分以上则有中度、重度抑郁的风险,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压力越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GIQLI评分
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应用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在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方面的评分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指包括胆囊与胆管在内的胆道系统内发生结石。手术治疗作为胆结石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微创治疗方法,也由于患者認识不到位而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和手术必要性充分认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治疗的应用效果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目的[3-4]。个性化护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让患者对胆结石的相关病理知识、手术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全面性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开展更能在保证患者尽快恢复的前提下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个体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积极主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加上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更能对应胆结石患者在围术期的需求[5-6]。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应用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在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方面的评分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采取个体化护理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菊.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9):128,132.
[2]张娜,林立,邓倩,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6):164.
[3]曹妍妍.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231.
[4]漆晓莲.个体化护理影响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8,31(24):153-155.
[5]邵玉梅,王仙娥.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7):237-238.
[6]李锐.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人人健康,2020,39(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