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溪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精神、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期发展阶段,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为地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内涵。本文立足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本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在“文化自信”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 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095-03
一、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概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筑根基。而少数民族音乐则是民族文化历史、精神、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是极具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稳固的群众基础,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元素。
贵州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0余个,世居少数民族18个,其中,苗族、侗族、土家族、壮族、回族、布依族、毛南族、瑶族和水族等已有上千年的聚居历史,也因此积淀了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音乐,这些音乐涵盖了礼俗歌、山歌、叙事歌、酒歌、古歌、情歌等多种类型,如同一部部典籍,记载和反映了当地民族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衍变、礼仪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和创新价值。
然而,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和工业文明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的浪潮下,现代流行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不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起冲击:一方面,以往的生活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少数民族可以在原始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情景中开展;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使得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广大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化,少数民族音乐被“束之高阁”,造成了传承与创新的缺失,当地很多少数民族孩童并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不会唱本民族歌曲,甚至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信仰都一无所知,难以担当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继承的重任,弘扬和创新更无从谈起,对于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理念极为不利。
将少数民族音乐引入课堂是改变现状,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精神、价值观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树立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如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开设“民特班”,把苗族民歌、侗族大歌等少数民族音乐引入“专业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中融合了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有序地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旨在让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目前,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师资、制度、理念和经费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缺乏重视
从世界音乐发展现状看,西方音乐的影响范围和受众人群较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明显优势,而贵州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更愿意采用西方的音乐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例如,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选择课堂的教学素材时更愿意选用《春之祭》《孤独的牧羊人》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等西方音乐,很少选择如《信天游》《天仙配》《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冷水泡茶慢慢浓》等体现本民族文化历史精神和价值的民族音乐教学素材。少数民族音乐中蕴含着本民族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更应该注重传承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学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从现阶段音乐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西方流行音乐对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而少数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传承,这对于文化自信视野下少数民族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地限制作用,同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音樂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其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还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没有清楚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目的,尽管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展现出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好唱并且好听的少数民族音乐作为课堂素材,同时详细介绍这些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并在教学中亲自示范演唱,但学生往往还是没有真正对这些歌曲融会贯通,有些同学认为少数民族音乐不好听,有些同学认为这些少数民族音乐学唱难度大,更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少数民族音乐与其它课程没有太多关联,最终造成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缺乏足够了解,对学习的意义、目的、作用缺少思考,导致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三)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急需提升
从贵州各类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校虽然也都设置了音乐学科,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师,但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缺乏全面了解,并且在中考和高考等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临近期末时,很多音乐教师被班主任“征用”去辅导学生的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课程,音乐课程往往被忽略。其次,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其它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更为薄弱,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可能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职的,在教学中随意选择几首流行歌曲就算授课完成,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更少,并且教学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第三,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教学大纲,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严格地落实各项教学任务,教师对这些精心编写的教材重视程度不够。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仍然延用考试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音乐课程又不是学生的主干课程,因此,很多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就难以避免。只有学生和老师都及时更新自身理念,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予以充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改善。
三、文化自信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应制定并完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的相关制度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应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设立相应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岗位,学校的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科学设计和制定岗位职责。现阶段很多学校以数学、语文和英语等主干学科为主,而教师也主要负责这些学科的教学工作,仅仅在其余时间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不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无法被有效激发,学生也不会认识到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虽然贵州地区的行政管理部门会对学校进行定期检查,但很多学校也只是临时聘请一些音乐教师来应付检查,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来说,要想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并更好地传承这种传统文化,就一定要具备完善的人事制度和教学制度作为基础保障;其次,还应具备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艺术教育与普通文化课教育是存在着差异的,其在经费方面的投入是要更高的,而学校和教师也应认识到这一内容,在本就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一定要合理规划出艺术教育所需要的经费,这一工作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各地区的文化和民族工作等部门也应参与进来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经费保障制度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教育、文化、人事以及民族等各个部门之间应全面地统筹部署,并共同承担这一职责。
(二)应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完善教材内容
在构建了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师资和教材等方面的保障,这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首先,在选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教材时,我国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几乎都是采用自编的教材,从学校到教师都没有全面科学地统筹和规划教材内容,有些教师甚至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今天教少数民族音乐中的情歌和山歌,明天可能就教叙事歌和古歌了,这种随意性的方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校也不好准确掌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建立一套统一的教材制定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内容一定要体现出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满足新时代音乐学科教学的实际要求;其次,还应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现阶段主要还是由一些民间艺人或是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负责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显然是不利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长久传承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从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回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从事教学工作,但在薪酬待遇和人事指标等因素的影響下,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从事其他工作了。所以,当前对于当地区域和学校的重要工作就是构建一支更加专业并且稳定的师资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要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少数民族音乐,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其教学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几首少数民族音乐歌曲,更重要的是在教唱民歌的同时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真正地形成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
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时,还应注重激发学生对这种音乐类型的学习兴趣。如果发现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并且也愿意传承这种民族文化,学校和教师都应给予其充分鼓励和支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的热情。举例来说,在我国的中高考等考试中对于体育和艺术特长生是有一定加分政策的,而对于那些在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素养较高并且也热爱这种音乐的学生,是不是也应给予一定的加分政策呢,这对于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区域内的那些艺术类院校应在附中部就设置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并结合普通音乐类专业的教学情况科学地设置文化课课程,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应为他们安排民族音乐教育和传承方面的工作,从而将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持续地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概况、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文化自信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文化自信视野下贵州地区要想做好少数民资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教育机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创新策略,从而将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许慧媛.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职民族音乐教学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1(02):17-18+33.
[2]罗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20(03):160.
[3]黄颖.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J].黄河之声,2020(04):94.
[4]张珩.“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9):359-360+363.
[5]冒小瑛.浅谈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大关系[J].黄河之声,2016(11):101-102.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大扶贫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QN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