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2021-12-09 22:53李明
会计之友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会计职能

【关键词】 资本市场功能; 资本市场治理目标; 资本市场治理内容; 资源配置效率; 资金融通; 会计职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4-0002-09

一、引言

中國资本市场建立至今已历三十余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总市值规模第二,多层次、开放式的大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支持了一大批国家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企业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极大提高了国内企业竞争力,同时为包括居民家庭在内的广大投资主体拓宽了投资渠道。

然而,仅从单一规模维度上评价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毕竟不够全面。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质量亟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对于高效市场而言,证券价格指数走势应领先于宏观经济走势,证券市场应该是前瞻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证指数的变动与我国GDP变动不匹配,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呈反向走势。经济增速与股指变动相脱节,表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匹配。就微观层面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失灵的“乱象”亦是屡见不鲜。公司会计舞弊、信用评级为AAA级企业的信用债多起违约、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等“乱象”,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资本市场乱象使得那些本应流向高收益、高效率生产部门的资本被大量浪费,破坏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运转。

资本市场需保障金融安全,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发展质量问题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2020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提出坚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要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逃废债行为。要根治资本市场的种种顽疾,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需深入研究“资本市场治理”这个大命题。所谓“治理”资本市场,即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完善,以及制度的有效执行保障资本市场职能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治理的关键在于辨识其基础,只有夯实这个基础,才能从源头上做好治理。会计体系是资本市场至关重要的重大基础设施之一,资本市场职能的发挥,以会计职能的发挥为重要前提。本文拟从资本市场功能、资本市场治理目标与治理内容等方面,探索会计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以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辨析: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欲治理好资本市场,必先管好会计。

二、从资本市场功能、治理目标及内容看会计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一)从资本市场功能与会计职能的关系看

尽管学界对于资本市场功能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有三: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产权中介功能[1]。资本市场的原始功能是融资功能。它是资本市场的初始本源作用与效能。资源配置功能是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劳动效率与经济效益高的行业与企业,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与效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形成过程中,衍生出一个功能,即资本市场对其场中交易资产的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资本投资者以获取资本的未来收益为目的。这些未来收益水平在不同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且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就造成对资本投资之未来收益的定价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以公司股票为例,由于公司可能内含有未实现交换价值的自创商誉等自创无形资产,其股票的交换价值就很可能不等于其权益的账面价值。对这个交换价值的确定,面临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而股票这类风险资产在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与资源配置过程中,通过大量、频繁的交易实现了风险定价——市场发现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是对公司未来盈利折现的市场一致性估计,表现为股票的价格。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发现,就是市场风险定价功能的实现。它丰富了资源配置功能的作用与效能,并深化了配置功能的发挥。产权中介功能是指资本市场对场内交易主体的交易对象的产权约束(明晰产权)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的功能。产权中介功能也是资本市场的衍生功能,它通过对拟入场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标准化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输入、明晰产权和充当产权服务中介,在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前的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及产权重组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三者不可或缺。否则,资本市场就不完整,甚至是扭曲的,其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严重削弱。资金融通过程是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流动过程——由储蓄领域转移到投资领域,或者在投资领域内部流动。资金流动的目的在于作为资本组织生产,获取更多收益回报。资金融通的经济实质就是资本这一稀缺性资源的配置过程。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本性,该本性驱使它不断由生产效率较低(因而资本回报率较低)的领域,流向生产效率较高(因而资本回报率较高)的领域。这种自发的逐利配置机制以市场价格信号为导向。融资者获取资本的条件是有能力向投资者支付资本报酬,这迫使所有想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扩张的实体,都要想方设法地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源配置的外在表现;风险定价是资源配置功能内涵的先导性功能,服务于资源配置;产权中介功能,尤其是其中的产权约束功能则是资源配置的衍生功能。资本市场的三种主要功能中,资源配置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运用在中国资本市场功能分析中,足以说明资源配置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资本市场之所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核心环节,也在其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低效问题究其本质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资本市场治理的落脚点在于保障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而资源配置这一资本市场核心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市场定价的充分有效为前提,市场定价过程以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或以会计信息)为基础。

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

反映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指标主要是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指标,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净现金流量等。投资者根据这些财务指标判定社会经济各领域中,哪些领域或哪些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如何,并加以比较,再结合个人的风险偏好及其他非财务指标,综合权衡后决定自己的资金或资源投向。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反映的财务指标是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成果的综合反映,是反映企业价值的所有指标中的基础指标。长期看,其他非财务指标所揭示的企业价值内涵,最终也会反映在财务指标中。在引导投资者的资源投向过程中,会计反映的财务指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引导作用[2],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引导信号。

会计的职能在于反映与控制。纵观会计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会计从其产生到现在,其根本作用有两点:一是为反映并界定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财产或产权归属,提供直接证据;二是为个人或社会组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提供基礎的、综合性的决策依据并直接影响决策。其中,因个人的财产权及其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涉及个人私权和个人资源配置效率的隐私性保护,所以现代会计的研究对象中只涉及各种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而不涉及个人。但如果将个人视为一个会计主体,运用现代会计的方法记录和管理自己的经济活动,会计的上述两个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这两个根本作用其实是“会计”的内在“质料”。这个质料决定了“会计”的管理活动本质,即运用价值手段,反映并控制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过程,以实现初始性界定组织的产权归属和提升组织的资源配置效率。这种配置效率在营利性组织体现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非营利组织体现为追求最大化的资源使用绩效。会计的“管理活动本质”,决定了会计内在的反映与控制职能。”[3]资本市场中,会计反映的作用在于明晰市场主体所有的资源产权归属,为市场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权益归属提供直接证明,为市场中的资源交易创造必要交易条件,也为市场产权中介和产权约束功能的发挥创造了直接主要条件。同时,会计的反映还为场内主体的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信息。企业会计控制的目的在于优化企业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各企业间的竞争就是对企业间资源的配置效率高低的竞争。如果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市场能够提供公开、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环境,那么,企业个体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就会达到整个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因此,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的实现,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是同向的,它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底部——企业,发挥着基石性的引导与配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具有基石性的支撑作用。也即,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2020年以来,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强调,要发挥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四大枢纽作用,即要素资源配置枢纽、政策传导枢纽、风险化解枢纽和预期引导枢纽。究其根本,还是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让资本市场扎实为实体经济配置好社会资源。资本市场被赋予“枢纽”定位,是因为它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广泛参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动。政策传导、风险防范化解和预期引导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核心功能,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要发挥好这个枢纽作用,就必须治理好资本市场,而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欲治理好市场,必先管好会计。

(二)从资本市场治理目标看

资本市场治理的一般目标是确立并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下称“三公”)秩序,以保护进入市场中的投资者利益,实现市场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的“三公”原则要求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并确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良好秩序。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是保障资本市场的资源或资金来源能够持续不断。投资者是资本市场赖以存在的根基,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是资本市场的性命攸关所在。资本市场所应保护的是其所处的良好法律环境下所确立的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所谓良好法律环境是资本市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其内涵的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效果,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有效遵循。这个法律环境中所认可的投资者利益就是合法利益。反之,劣法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所认可的投资者利益可能不被社会大众接受,执行中自然难以得到保护。或者损害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秩序,扭曲或损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要发挥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四大枢纽作用,努力建立、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更好良法[4]体系,充分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发挥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形成或建立的本源初衷是,能够将社会资源由配置低效的实体经济区域,向配置高效的实体经济区域流动,实现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最大化。其前提是,市场是高效的,市场中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且披露充分,充分贯彻了市场的“三公”要求。此时,证券价格会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状况,且与其状况变动同步。如果现实状况与这个前提要求的负差较大,则市场中的证券价格不能客观反映实体经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甚至背离实体经济的变动实况,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结果是资源只是向证券价格高的企业集群区域流动,市场资源配置结果背离市场功能的本源初衷。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市场治理的失效,在于会计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

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形成初衷,是为了融通社会资金,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要实现其中的少数大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其市场治理目标所强调的口号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际上更注重投资者投资证券的获利最大化,更注重市场中的证券价格提升。而市场中证券价格的提升,会受到证券价格所代表的企业实体经济状况的影响,更受到金融市场货币供给状况及其所能够配置的资金规模的影响。如美国资本市场,20世纪初以来,美国因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而多次放大美元的市场供给,不断给美国市场中的证券投资注入大量美元,以缓解本国实体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以薅世界经济羊毛的方法,强行提升了本应下跌的美国股票市场。它对资本市场的治理目标,更注重美国金融投资者的证券投资价差利得,而非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也是美国经济多年来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治理目标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治理目标必须专注于实现市场能够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于实体经济的本源初衷。中国有14亿人口,国家发展理念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非少数人的富裕。只有人民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体经济是真正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对我国而言,庞大人口需求下的巨量日常生活消费资料与就业需求,依赖于实体经济的生产与健康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状况,事关就业与社会稳定,事关民众日常生活资料供给及日常生活质量,事关全国可用物质财富的创造。国家军事、教育、外交等非生产领域的事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实体经济的物质提供。因此,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资本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重心,必须放置于实体经济领域,必须要提升对我国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源供给与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目标应该是:确立市场的三公秩序,充分实现市场对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尤其是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枢纽作用,并优化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从中国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础内容看

资本市场的一般治理内容主要包括确立并适时维护以三公原则为基础的良好市场规则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对市场参与者的入场要求、对场内优化资源配置的一般要求与场内主体的退场要求。上述三个规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向投资者充分、真实地披露融资主体的现实状况。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与其投资回报预期紧密相关的筹资主体现状信息,就是其现时的财务状况、过往业绩表现,以及能够预测其未来盈利能力的决策相关信息。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这些信息主要由会计提供,会计信息是场内外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所需的基本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确立筹资主体入场、驻场、退场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确立筹资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以及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序进行。只有会计信息披露能够进入充分、真实并对决策有用的秩序状态,才能实现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的信号引导作用,否则就会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此,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础内容之一就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秩序的治理。目的就是在治理底层确立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秩序,保障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保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充分、真实。

鉴于中国资本市场治理目标,其治理内容应该包括:确立并适时维护以三公原则为基础的,重点关注资源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入场要求,场内资源配置尤其是实体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般要求,与市场参与主体退场规定的良好规则体系。中国资本市场治理内容中,不仅要确立好其治理底层的会计信息披露秩序,還要充分实现会计对驻场筹资主体资源配置的反映与控制职能。对场内治理规则的设定,应该注重规则顶层设计,让整个规则体系能够保障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在此前提下,场内会计环境良好,整个市场能够通过会计的反映与控制,实现并保持场内筹资主体中实体经济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状态。确保场内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始终能够以实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主要推动力量,以实体经济中筹资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带动场内其他筹资主体的效益提升。因此,中国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础内容,包含着对资本市场中会计反映与控制秩序的确立。唯有先治理好这个基础内容,资本市场规则体系才能落实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市场发展思想,稳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上所述,从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机理看,会计的反映与控制活动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从资本市场治理目标与治理内容看,资本市场治理目标与治理内容的底层内含了会计秩序的确立。因此,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三、从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看会计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一)从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看[5]

现代会计的发展几乎是伴随着资本的出现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不可或缺。历史地看,迄今为止,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点有六个。在这六个关键点中,会计始终在其中显露出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是资本的萌芽与《数学大全》一书的出现。资本的出现萌芽于意大利。资本的出现,深刻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商业与金融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更为科学的会计体系,以便清晰而准确地反映交易的实质,从而有助于资本投资者与商业主体管控其商业活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当时最为繁荣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出现复式簿记的萌芽。1494年,会计史上里程碑性的巨著《数学大全》应运而生。该书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借贷记账法的方法与内容,包括“借”“贷”符号、会计基本恒等式、财产清算方法、日记账、分录账、总账登记方法,以及试算平衡方法[5]。这些成果是对人类探索的会计体系内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总结,开启了现代会计先河。这个过程表明,资本的出现催生了现代会计的产生,资本的发展必须有会计的支撑。

二是股票的出现与股份制公司的产生。15世纪后期至17世纪上半叶,南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掀起了远洋贸易与远洋经济掠夺的扩张浪潮,创造了进行远洋冒险的巨额资金需求。这种需求在欧洲催生了公开招募股金的股份集资方式,于航行结束后退资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比例进行分配,这便是初始意义上的股份制经济组织,这种组织的诞生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这段时期,股票的出现催生了股份制企业的诞生,进而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解决股份制经营中初始投资与股利分配的会计反映问题,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概念因之出现[5]。这些新的会计理念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会计体系,对建立以年度为报告期,确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固定资产和固定负债的划分界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会计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股份制公司发展,而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股票市场的发展。近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因股份制公司治理机制的逐步成熟,以及股份制公司会计标准的逐步建立与发展,而逐步向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迈进。

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是股票市场产生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会计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约束机制,内含于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之中。

三是英国南海公司的泡沫事件。1720年1月,南海公司因发行新股购买英国国债时,允许国债持有者可以转换为公司股东,导致公司股票行市大涨,其后1年内,受市场炒作,股价剧烈波动。当投资者了解到南海公司真实财务业绩后,该公司股价大跌,造成市场动荡。迫于投资者压力,英国议会组织机构调查该事件,发现公司会计记录严重失实,存在明显的会计舞弊行为。为此,委员会聘请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的会计账目进行调查,并编制了一份审计报告书,这份审计报告详细列举了南海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5]。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揭开了民间审计走向现代审计的序幕,也促成了近代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该事件中会计舞弊对资本市场的恶劣影响,一直在警醒一代又一代的资本市场参与者与管理者:保障资本市场筹资主体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生命线。

四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债市萧条,大量金融机构、企业和工厂破产倒闭。克鲁格的国际火柴公司的倒闭及其财务粉饰事件[6]震惊了美国股票市场。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政府与社会带来的反思是,松散的会计实务要求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和萧条的主要原因。社会各界强烈要求通过立法规范公司的会计行为以及市场交易行为,要求公司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美国政府于1933年、1934年分别公布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这两部法律要求:股份公司在向公众出售股票之前,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登记,并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公司会计报表;股份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并经独立会计师审定;建立并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制定统一会计规则。经济大萧条后的美国社会反思与立法内容,再次反映出会计在资本市场治理中重要的基石性作用。

五是安然事件。2001年12月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财务舞弊被揭发,最终倒闭。尽管安然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会计准则及会计监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产品”“企业交易策划”“会计标准规则化”等方面的会计挑战,致使会计舞弊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防范与遏制,最终导致事件发生。该案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与市场信心,也给美国资本市场,乃至世界各大资本市场造成了一段时期的动荡,上市公司信譽受到极大损害。安然事件促成了美国SOX方案的颁布,其中再次重申了会计、审计及其监管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并设定了新的会计、审计要求。美国SEC也因此发布了《对美国财务报告采取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报告。安然公司事件给美国资本市场的教训是: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架构的重要支撑,会计要随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六是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该危机从2006年春季显现,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2008年7月,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形下,引发顺周期的市场恶性循环效应,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在持上述观点的各种势力的巨大压力下,SEC在2008年9月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虽然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的正确性,实质上暂时性地采纳了上述联名信的要求。”[7]2008年12月底,SEC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Study on Mark-to Market Accounting)的报告。这份研究报告是SEC根据美国《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也称“救市法案”)的要求而做的。美国社会各界在次贷危机中的各种表现,再次反映出会计对美国资本市场秩序建设、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性,也再次向世界昭示: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

(二)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与发展现状看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较短,会计在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初始,到改革发展至今,每个重大阶段中,会计都作为其中的基础性内容而被强调。最初建立时的审批制,到以后的核准制,再到现在的注册制,对入场、在场与退场的筹资主体的重要财务指标表现的审查、审核与披露监管,是历次资本市场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的基础内容。国家制定实施的金融监管、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历次重大方针政策中,都要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逃废债行为,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客观地看,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至今,其发挥最好的功能是融资功能。但以上市公司整体计算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资源配置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根据万德数据,经笔者整理,2012—2020年9年中,上市公司整体的净资产税前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表1与图2显示了2012—2020年度上市公司整体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与A股银行业ROA与ROE的变动情况。

图2表明,在2012—2020年这9年中,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以整体法计算的上市银行总体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均高于全部A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A股公司整体的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幅度较小。

从权益投资角度看,A股公司中,银行业的业绩普遍高于非银行业的业绩,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于银行业(但同期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与其在A股业绩表现的相对优势并不匹配)。场内公司的利润创造能力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等非实体经济主体。上市公司整体的经济活动具有脱实向虚的迹象。

结合权益投资与债权投资看,这9年中,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较低,ROA在1.44%~1.89%区间变动,几乎一直在2%以下作直线变动,表明市场对股权与债权投资合计的资源总额的配置效率较低。其中,银行业ROA每年均低于A股公司整体的ROA。但每年中银行的ROE又都高于当年A股公司整体的ROE,高出的最低值年份是2020年,银行ROE高出A股公司整体ROE的数值是18.6%。这表明A股公司中,银行业运用财务杠杆,以较低的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在市场中获得了远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的收益。而这些收益大部分来源于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贷款利息支出,即实体经济的经营收入金额中的较大部分被银行拿走。居民及企业存款的低利率与银行贷款的高利率之差,造就了银行较高的ROE。这种现象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实体经济企业薄利或亏损,没有发展积极性,实体经济自然要脱实向虚。图2同时也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资源配置功能未能有效发挥。2020年有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整体偏弱,优化资源配置的“枢纽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上述经济现象特征看,我国资本市场治理目标与市场功能未能有效实现。近两年爆发了多起资信评估级别很高的公司企业债违约事件,而事前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对此并有明确预警。这些现象表明,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以及对资本市场主要中介机构的业务监管存在问题。其中,会计反映与控制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问题的重要成因,市场中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或与决策不相关的问题,影响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8]。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及发展现状表明,会计对建立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充分发挥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会计是我国资本市场治理的重要基石。

四、充分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的建议

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也是资本市场功能充分有效发挥的重要支撑体,因此,欲实现资本市场治理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会计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就是会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后,给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引导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信号,并让场内筹资主体能够有效开展会计控制活动,提升其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要做到这两点,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整体推进。

(一)注重制度顶层设计,创建良好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行为,主要由违法主体的贪婪心理所驱动。但违法行为真正得以实施,一方面是违法分子胆大妄为,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环境不够“清洁”所致。市场环境的清洁,取决于以下条件的综合作用:

1.市场具备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机制。这个机制至少包括:个人、政府、社会团体在内的以诚信为主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机制;社会道德对违反诚信行为与观念的自然排斥文化。

2.市场具备足够的法律惩戒威慑机制。这个机制要能够确保社会普遍认为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所得。

3.市场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协调一致、充分、细致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得到社会个体与群体的多数认可。

4.市场立法与执法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上述四个条件的成立,需要在立法、执法与司法的顶层制度设计中加以统筹谋划。如果市场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则良好的市场环境必然能够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会计职能充分发挥的首要前提。

(二)注重法律的良性建設,有效约束和威慑市场的会计违法与违规行为

法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是法律建设能够处于良性状态。所谓法律建设的良性状态,是指立法动议过程、法律的起草过程、征求意见过程与法律的确立过程,足够体现了对社会,尤其是法律主要约束关系群体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我国法律的制定通常体现了良性状态,但一些部门规章的制定,却未能体现足够的法律良性,“从法治的要求看这些制度是否都符合法治的精神,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如何,是否属于‘良法,是否给市场主体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是否影响了企业的有效遵从等都应当加以梳理、反思。”[4]我国资本市场较多法律的执行,在具体落实中要以部门制定的行政规定为标准,而这些行政规定有时在部门间表现出不协调,甚至矛盾。有时体现了不同的部门意志与部门利益,影响了法律的良性。而资本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目标协调一致的良法[9]体系,这个体系需要得到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多数认可与遵循,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实现资本市场治理目标。会计工作需要立法体系,只有建立良法体系,才能有效约束和威慑资本市场的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和预防会计违法行为。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就是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加大了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合理增加了相关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60万元罚款,提高至1 000万元。对证券服务机构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违法处罚,由原来最高可处以业务收入五倍的罚款,提高到十倍,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10]。本次修订内容还细化强调:应当充分披露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自愿披露行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人应当披露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开承诺等;证券公司不得允许他人以其名义直接参与证券的集中交易;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未履行职责时,对受害投资者所应承担的过错推定、连带赔偿责任。上述《证券法》的新修订内容,体现了法律建设的良性状态,这些新内容在2020年以来的执行案例中,体现出能够有效约束和威慑市场的会计违法与违规行为的效果。如广东榕泰在2018年度通过虚构销售回款虚增利润1 224.69万元,占2018年利润总额的6.87%。2019年也通过虚构销售回款、虚构保理业务两种方式虚增利润2 302.22万元。2020年5月,广东证监局根据新证券法的规定,对广东榕泰及其董事长等相关责任人处以总计1 500万元的罚款,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被罚3年禁入证券市场。该案的处理较《证券法》修订前的类似案例处理的较轻处罚做法,大幅增加了会计违法成本,这将会有效约束和威慑未来的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因此,未来关于资本市场法规、规章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体现良法建设思维,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应如此。

(三)建成能够保障会计法规与会计监管法规始终处于良性状态的机制

要通过会计反映与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必须要保障会计法规及其监管法规处于良性状态。为此必须建立整体协调的良性会计法规及其执行监管法规的建设保障机制。这个机制包括:

1.会计法规建设专家与会计监管法规专家遴选机制。会计法规与会计监管法规的立项、起草、修订等工作,要保障相关专家遴选标准明确、细致,遴选办法公开透明,能够保证负责会计法规立项、起草、修订的专家,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得到会计界同行的普遍认可,专业声誉卓著。

2.会计法规与会计监管法规建设过程的充分公开与透明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可借鉴国际准则理事会在建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所采用的准则制定工作程序。

3.保障会计法规执行与监管队伍具有良好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的机制。良好的法规必须要有良好素养的执行者执行,才能取得其立法初衷。会计法规与会计监管法规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固然需要有形成良法的立法保障机制,更需要具有良好执行水平与执业道德的执法队伍。没有好的执法队伍,得不到良法应有效果。为此,应该建立起确保会计及其监管队伍具有良好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保障执行队伍与监管队伍的相互独立;保障队伍执业水平与执业道德的人员遴选机制;维护队伍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机制;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准的评价机制;执法效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4.会计法规与会计监管法规建设效果评估机制。会计规范与会计监管法规建设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需要定期对在执行的会计规范与会计监管法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而这个评估机制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与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俱佳的专家队伍。评估机制应保障评估工作的专业独立性和法规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在这个评估机制的建立中,需要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国情、现实状况的紧密结合。防止一味追求所谓理论纯粹而罔顾现实,或片面强调国际先进经验,而轻视国情。

【参考文献】

[1] 朱孟楠.国际金融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明.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4-25.

[3] 李明.当代会计研究的缺憾与会计理论的基本逻辑[J].航空财会,2021(1):17-25.

[4] 张守文,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的法治化[J].证券法苑,2014(1):46-49.

[5]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Chatfield.Michael).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6] 加里·丁·普雷维茨,皮特·沃顿,皮特·沃尼泽.世界会计史:财务报告與公共政策(美洲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115-117.

[7] 李明.被财团利益裹挟的美国会计理论[J].财会学习, 2009(5):12-13.

[8] 江伟.积极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7):1-7.

[9]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A].〔2021〕8号,202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A].2019.

[11] 钱学宁.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兼议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J].银行家,2020(11):56-59.

[12] 刘仁文.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治理资本市场犯罪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20-09-03(006).

[13] 刘俊海.《证券法》修订完善资本市场治理[J].中国金融,2020(2):80-81.

[14] 施新政,高文静,陆瑶,等.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9(12):21-37.

[15] 板谷敏彦.世界金融史:泡沫、战争与股票市场[M].王宇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6] 乔菲,张璋.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7(9):106-108.

[17] 李水房,刘峰.现代会计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7(8):103-104.

[18] 胡炳志,王兵.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分析[J].管理世界,2002(9):136-137.

猜你喜欢
会计职能
浅析网络环境下会计职能的发展
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
浅析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
论会计职能转型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基于价值链分析会计战略职能与地位探讨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关于会计职能的若干思考
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