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昀昀
距离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29公里的摩拉港,是文莱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而2017年以前,该港口的工作人员开展码头操作与统计工作,仍采用手工登记,再将数据录入电脑的原始做法。而今,港口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港口操作系统取代了过去的工作方式,全码头的操作效率及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这样的现代化转变,来源于摩拉港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以下简称北港集团)的深度合作。摩拉港之蜕变,准确反映了中文两国开展港口开发与合作的潜力和能力。
广西—文莱合作向海港发力
2014年,《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经贸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经过多年建设,该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文两国合作最具影响力的载体和平台,成为两国旗舰合作项目。而广西—文莱合作,正以海港为代表的海洋经济为引擎向前迈进。
广西拥有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三个深水良港,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东盟最近的出海大通道。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拉港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彩礼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北港集团与文莱达成合作之前,北港集团就已整合广西海港资源,建立起现代化的港口群、临港产业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这是广西北部湾港与中国许多港口的不同之处。”曾彩礼表示,这样的“广西特色”,被文莱政府看中。
文莱具有位居东盟东部增长区(以下简称东增区)核心的区位优势,摩拉港又是该国唯一的深水港口,除了油气资源外90%的进出口货物均途经摩拉港。曾彩礼表示,文莱政府也期望该国摆脱以油气产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促进清真食品、渔业、物流等产业发展,打造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经济。但长期以来,由于摩拉港运营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成本偏高,因此该港口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这便为文莱与广西进行海港开发与合作提供了空间。
2017年2月21日,由北港集团旗下的北部湾控股(香港)公司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的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挂牌。根据双方约定,摩拉港公司正式接管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这标志着“文莱—广西经济走廊”旗舰项目顺利落地。
自此,文莱摩拉港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提高摩拉港区域竞争力,体现“北港速度”
“中国管理团队让港口面貌焕然一新。”摩拉港公司的集装箱操作部一位文莱籍管理人员曾给出如此评价。曾彩礼介绍道,在正式接管的当年,摩拉港便改变了港口长期亏损、依靠政府补贴的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并继续盈利,充分体现了“北港速度”。
这样的转变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曾彩礼说,摩拉港公司利用北港集团在码头建设运营方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操作模式、业务流程、现场管理、机械设备、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完善了港口基础设施,提高了码头的操作效率及服务水平,降低了物流成本,大幅提升了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提升了摩拉港的区域竞争力。
例如,在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2017年8月,摩拉港公司在接管该港口集装箱码头短短5个月后,新增的4台正面吊、3台堆高机等流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为近20年没有新购设备的港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港口单船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0.2自然箱/小时,比接手前提高了50%以上,外拖车提还柜平均时间为25分钟,缩短了30分钟以上。
“摩拉港已发展成为东增区中在船舶靠港、装卸船单船作业及提还箱作业方面效率最高的港口。”曾彩礼称,摩拉港公司的工作赢得文莱政府、码头客商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他表示,前述港口操作系统除了直接为员工提供便利之外,还为码头客商节约了不少时间成本。“在港口操作系统投入使用前,需要人工在码头堆场寻找集装箱。但现在我们只需要一个坐标,就能在系统内确认集装箱的位置,货车到指定地点就能提货。”他说。
得益于摩拉港公司近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该港口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1年1~6月,摩拉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49万吨,同比增长8.75%;完成营业收入6655.28万元,同比增长29.52%;实现利润总额3085.96万元,同比增长91.65%。在中文兩国的共同努力下,摩拉港离建成“更为智能,更为现代化,更为绿色环保、更为国际化”的区域枢纽港的目标越来越近。2021年7月5日,摩拉港公司举行新集装箱码头扩建前期工程开工仪式,计划对原集装箱及散货码头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新建一个5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预计2023年底建成使用。届时,摩拉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提升至50万标准箱。一条更宽广的发展之路,就在不远的未来。
顺应文莱经济发展之势,多元化经营摩拉港
虽然运营好摩拉港本身的航运业务是北港集团与文莱合作的重要施力点,但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摩拉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2017年9月15日,北港集团与文莱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文莱摩拉港注资协议、文莱物流园开发建设谅解备忘录、文莱产业园开发意向书。这意味着中文双边在发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和探索符合中文双方共同利益的“港口—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港口—产业—园区”的模式有何优势呢?即港口各项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后,有助于满足产业的货运需求,带动园区发展;而园区形成一定的规模后,也能反哺港口发展。“港产园方面,主要向食品生产、海产品加工、旅游项目等招商引资或北港集团参与开发。工业园方面,以进口原料到文莱加工,出口欧美市场及中国市场为导向的产品与项目为主。”曾彩礼介绍道。2020年12月,园区开发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文莱摩拉渔港项目成功签约,摩拉港公司将拥有该项目40年的开发与运营权。“渔港项目将引进现代化渔港管理模式和采用自动化智能设备,改善码头的基础设施,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操作能力,提升摩拉渔业综合体的服务能力。”曾彩礼介绍道,该项目将吸引更多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及鱼类深加工企业入驻,将该园区打造为集渔港、补给、冷藏、加工、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渔业综合配套服务园区。2021年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摩拉港公司还积极发挥临港优势,承接了文莱国家粮食储备业务。在运输环节,摩拉港公司主动与海关对接,实现集装箱“落地即通关”。在拆箱、仓储管理等环节,摩拉港公司分别新增了机械和劳力,并从中国引进先进的粮食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仓储质量。
据了解,下一步,摩拉港公司在经营文莱国家大米储备业务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下游配套服务,有效盘活港区土地、仓库等闲置资产,并依托工厂到港口的内陆物流、码头装船等全程服务优势,进一步扩大摩拉港在文莱地区的内陆物流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为“港口—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奠定基础。
摩拉港的发展历程及双方企业的良好合作,不仅是两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两国建交30年来对接发展战略、共享合作机遇的成功典范。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