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 王军 张尚洁 梁金虎 史艺萌
摘 要: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提高整体治理效果,减少搭便车问题。本研究基于296份白洋淀流域调研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意愿SEM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行为意向受到的总效应依次为,主观规范(0.420)>行为态度(0.380)>知觉行为控制(0.340)>环境认知(0.325)>政策认知(0.306)>企业认知(0.153)。据此建议,发挥村委会职能,增强农户参与治理能力;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农户知情权监督权;加强政府引导协调,构建三元协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参与意愿;计划行为理论;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22;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11.014
Research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in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Baiyang Watershed: Take the PPP Project in Anxin County as an Example
LIU Ye,WANG Jun,ZHANG Shangjie,LIANG Jinhu,SHI Yim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Abstract: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livability",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farmers,improve overall governance effect,reduce free rider problems.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96 farmers in Baiyangdian Watershed,this study used the SEM model to explore farmer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empirical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 of farmers' behavior intention in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was from large to small:subjective norm(0.420)>attitude toward behavior(0.380)>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0.340)>environment perception(0.325)>policyperception(0.306)>company perception(0.153).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conclusions: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village committe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management;improve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nd protect farmers' right to know and supervise;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coordination, and build a ternary coordinated governance mechanism.
Key word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白洋淀流域近些年經河长制改革,多次生态补水以及禁养清网后治理成效明显,水质基本达到四类水。城区工业污染源可控性较好,农业养殖近些年也被严格限制,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成为白洋淀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国打造农村美丽村庄的一大关键环节,是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2020年《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再次强调,到2025年实现环境敏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机制。
目前农村水环境治理中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城乡工程规模不一和特殊村庄处理难度大等技术问题以及管理效率不高、筹备资金不足等治理问题。Kongkiti等[1]经济学家提出了农业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提供的不合理性,认为推广公私合作模式(PPP)可以提高政府效率,解决资金问题。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引入PPP模式,可使得公私双方共同合作投资运营相关项目,共同分担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最终解决白洋淀地区农村水治理项目资金来源问题,发挥社会资本效率优势,高质量完成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Cunningham[2]认为在有效沟通、包容性、制度化的前提下,由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公众进行共同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有效率的。Michael[3]指出,公共管理中的协作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协作只能作为是补充而不是替代或超越,政府依旧需要处于主导地位。康洪等[4]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愿的原则。许玲燕等[5]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验证了只要政府和企业联合行动以切实保障农户的利益,就有利于促进农村水环境质量提升。牛坤在[6]认为农户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是实现乡村社会公共事务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农户参与治理影响因素方面,毛馨敏等[7]认为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意愿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规范>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关系网络。牛坤玉等[8]认为社会资本投入的规范与信任维度对农户参与意愿有积极影响。李泽宇等[9]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村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的社会资本与村域生态治理的参与意愿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关系。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研究已经逐渐系统化和多角度化,从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农户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在农户影响因素方面,尤其是政府与企业共同作用情境下的研究较少,均概括而论。本研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各个因素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差异,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为合理引导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研究依据。
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2.1 模型构建
Ajzen[11-12]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PB),该理论强调个体意愿是影响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意愿又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的共同影响。与理性行为理论相比,计划行为理论放弃了“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的假设,增加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使改进后的理论更具解释力、适用范围更广。在农户行为研究中,TPB理论多用于研究农地整理项目中农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近年来有学者用于分析农户生活垃圾处理[13]。土地整治、生活垃圾处理与水治理均具有典型的准公共品特征,因此本研究尝试将TPB理论引入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研究。
2.2 研究假说
农户对环境、企业、政策有基本的了解,具备正确的责任意识,是其产生参与协同意愿和合理协同行为的基础条件,也是行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基础条件。环境认知、政策认知和企业认知两两相互正相关影响,且都对水治理参与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农户对环境、企业、政策感知较好的情况下,会具有积极的态度,否则持消极态度。行为态度是农户基于对参与协同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判断而形成的行为信念和结果评估;主观规范反映了农户进行协同治理时的意愿行为受其他相关重要人或者团体的影响程度;知觉行为控制是感知力和控制信念的结合,反映了农户对实际参与协同治理时的难易程度。计划行为理论中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H1:环境认知对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作用
H2:环境认知对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向作用
H3:政策认知对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向作用
H4:政策认知对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作用
H5:政策认知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正向作用
H6:企业认知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正向作用
H7:企业认知对行为规范有显著正向作用
H8: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作用
H9: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作用
H10: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作用
H11:政策认知与环境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2:环境认知与企业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3:企业认知与政策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区域,最终选定安新县中涉及到农村水治理PPP项目的安新镇、赵北口镇、大王镇以及圈头乡为调研地点。农户调查分为预调查和正式调查。2020年10—11月于安新县进行预调查,与当地企业进行了访谈并随机访谈了当地农户,最后根据预调查时发现的问题完善并形成了正式问卷。2021年4—5月进行正式调查,同时与有关村庄的村委会成员以及北排污水处理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正式调查的问卷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计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7%。
3.2 样本特征
如下表1统计分析显示,在性别构成上,男性占农户总数的58.40%,女性占41.60%,比例相差不大,基本保持一致且分配较为合理;年龄结构中,35~50和50~65岁的农户数量最多,其次为65岁以上,占比23.30%;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少部分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政治面貌方面,群众占比最大,为82.40%。综上,本次调研的村庄农户中多为受教育水平有限的普通中老年人。收入特征中,农户普遍家庭年收入在0~4万与4~8万之间,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大主要原因为白洋淀景区带动了周边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际常住人口明显比家庭户籍人口数少,体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容易导致过年过节时生活污水排放量激增。
3.3 量表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问卷设计采用Likert 5级量表,对应的量值为1~5(非常不赞同为1,非常赞同为5),经统一处理和简化后的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如下表2所示。
4 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
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本研究进一步衡量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常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作为建构信度检验的指标。如表3所示,全部潜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值大于0.80,说明各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很高。通常采用因子分析检验数据的结构效度。如表3所示,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均小于0.05,且所有指标在各自归属的载荷基本在0.70以上,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利用AMOS23.0软件选取了平均方差抽取量(AVE)与组合信度(CR)对问卷的收敛效度进行检验。CR值均大于0.6,AVE值均大于0.5,表明问卷收敛效度较好。利用AVE值与两个不同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值的平方作比较,各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其他相关系数值的平方,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4.2 模型拟合与适配度检验
一般而言,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绝对适配度指数GFI、RMSEA、SRMR,增值适配度指数TLI(NNFI)、CFI、IFI和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PNFI来衡量模型整体拟合优度。修正前绝对适配度指数GFI和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PNFI较小,根据已有学者Bollen&Stine[14]和Enders[15]的建议,造成模型整体拟合度不佳的缘由可能是样本量过大或者模型本身不好。基于此,本研究采用Bollen-Stine 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如下表5所示,经过2 000次bootstrap抽样修正后的模型结果拟合指数表现均良好,模型本身具有良好的整体拟合适配度,说明模型拟合度相对不佳的原因是样本量过大。
4.3 假说检验与结果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表6所示,研究假说H1~H12均得到证实,表明农户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行为意向逻辑符合计划行为理论,遵循模型设定的路径,且均为正向影响。
对行为意向的总效应中主观规范最大(0.420),其次是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环境认知,总效应分别是0.380,0.340,0.325,企业认知对行为意向影响最小(0.153)。
主观规范测量指标中SN2(受村委会的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0.74),其他3个测量指标的系数相近,表明农户在权衡是否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时受村委会的主观规范影响最大,政策、企业以及亲朋邻里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环境认知与政策认知对主观规范的总效应分别是0.386,0.306。环境认知测量指标中除EP4(对本村水污染治理了解程度)外,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在0.75左右,政策认知测量指标中PP3、PP4(政府有效保障了农户对水环境治理的知情权、监督权)标准化路径系数明显较大,分别是0.80,0.760,表明保障农户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提高农户的环境治理意识可以有效激励农户参与协同治理。
行为态度测量指标中AB4(相比不参与,参与治理更能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0.80),其次为AB1(参与治理对水环境是有利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较大(0.77),行为态度受政策认知、环境认知和企业认知的正向作用,其中环境认知的直接效应最大(0.430)。由此表明,农户在权衡参与治理意愿时水环境质量感知敏感,与经济效益相比更关注自身居住环境的改善,体现治理的边际经济效益小于边际环境效益。
知觉行为控制测量指标中PBC2(农户有能力、知识和时间与市县政府协同治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0.80),其次是PBC3(农户有能力、知识和时间与村委会协同治理)和PBC4(农户有能力、知识和时间与企业协同治理),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8,0.79。政策认知对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作用(0.366)明显大于企业认知(0.172)。表明相比于企业,政府培训提高农户的政策认知的效果更为明显。
行为意向控制测量指标中标准化路径系数BI4(农户遇到破坏水环境行为时,进行劝阻、举报)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0.79),其次是BI2(向邻里间宣传政策),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5。表明农户在与政府企业协同治理进程中,更倾向于扮演监督者和宣传者的角色。
5 对策与建议
5.1 发挥村委会职能,增强农户参与治理能力
农户在农村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专业知识较为薄弱,争取和利用机会及各方面资源的能力较差,模型拟合表示政府政策培训对农户的治理能力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有效,且农户在权衡是否参与时受村委会的主观规范影响最大。首先,村委会可在村庄张贴通俗的宣传标语、横幅等,定期广播环境治理知识,发放企业参与制作的宣传单、环保手册,加强农民对环境知识及政策的了解;其次,发动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户参与志愿活动,激发农户责任感,鼓励有能力的农户积极参与“一事一议”;最后,政府与企业可共同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普及水环境工程治理知识,企业进行工程建设运营时优先雇佣当地农户,有利于农村污染量减少和后期基础设施的维护运营,促进农户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護生态的行为意识。在上述培训中,应同时注重对乡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更好发挥村委会的协调组织作用。
5.2 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农户知情权监督权
良好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对农户行为意向有较大正向影响,但农户在信息公开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在农村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政府、企业与农户地位的不对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参与实践的信息成本过高,使其失去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首先新旧媒体同步建设,构建农户易于接受和接触的信息平台,如引导热线或者网络平台,降低农户参与实践的信息成本、激发公民参与意愿;其次,建立农户进行投诉、建议的绿色通道,使其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户知情权、监督权的行使;最后,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对举报人进行保护,提高农户的获得感。
5.3 加强政府引导协调,构建三元协同治理机制
农村水治理中,政府职能包括制度供给、引导协调和法律监管。模型拟合结果中政策认知与企业认知相关系数较低,体现政府引导协调职能有待加强。政府需成为企业与农户协同治理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使农户诉求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解决,以真正实现农村水治理与农民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治理效率。首先,水治理项目由立项到结项过程中,政府企业议事应约请农户代表,增加农户全程参与的话语权,保证农户的诉求渠道保持通畅,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三方有效沟通;其次,建立农户参与的评估机制,明确责任追究条款等内容,构建相互制衡的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监管,制约不当行为;最后,考虑乡村末端治理项目规模普遍减小,政府应有意识的将小型项目倾斜于中小企业,甚至让农户就近投资参与到企业治理中,体现治理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PHUSAVAT K, ANUSSORNNITISARN P, COMEPA N, et al. Service innovation and organisa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0, 8(4): 383-397.
[2] GUNNINGHAM N. The new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he localization of regulation[J].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2009, 36(1): 145-166.
[3] MCGUIRE M.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assessing what we know and how we know i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6, 66(S1): 33-43.
[4] 康洪, 彭振斌, 康琼. 农民参与是实现农村环境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5): 579-583.
[5] 许玲燕, 杜建国, 汪文丽. 农村水环境治理行动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5): 17-26.
[6] 牛坤在.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25(1): 72-74, 82.
[7] 毛馨敏, 黄森慰, 王翊嘉.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福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调查[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3(1): 40-47.
[8] 牛坤玉, 金书秦, 陈艳丽, 等.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先问题和资金来源初探[J]. 农村金融研究, 2019(1): 15-20.
[9] 李泽宇, 罗小锋, 黄炎忠, 等. “激励”OR“约束”——社会资本对农户村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作用再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25(2): 184-198.
[10] 夏嘉呈, 王祺斌, 马鸿祯, 等. 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认知及满意度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9): 33-36.
[11] AJZEN I.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KUHL J, BECKMAN J, Action Control.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85: 11-39.
[12]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13] 崔亚飞, BLUEMLING B. 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4): 37-42.
[14] BOLLEN K A, STINE R A. Bootstrapping goodness of fit measur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1992, 21(2): 205-229.
[15] ENDERS C K. An SAS macro for implementing the modified Boollen-Stienboorstrap for missing data: implementing the bootsterap using exi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5, 12(4): 620-641.
收稿日期:2021-08-27
基金項目:2019—2021国家社科基金后资助项目(19FJYB031);2020—2021雄安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XASK20200049)
作者简介:刘叶(1997—),女,河北辛集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王军(1963—),男,河北保定人,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