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织锦绣 不拘一格著文章

2021-12-09 21:21陈贵友赵丽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服作文题命题

陈贵友 赵丽艳

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已经相继落下了帷幕,出于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钟情语文教育的初心,笔者搜集整理了全国近50省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并与202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有以下几点思考写在这里,以期抛砖引玉,唤起更多的人对作文教学更为深入和更加有效的思考。

一、全命题及半命题仍然是命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收集到的55个作文题目看,全命题、半命题共32个,占总命题数的58.2%,材料作文16个,占29.1%,话题作文7个,占12.3%。后两项加在一起占41.4%,比命题作文少16.8%。今年的命题作文还基本上都表现出了一个共性的特征:都是先给出一段材料或者给出一个生活情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浓缩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就这个题目行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考生写作时的审题难度,考生在行文过程中会自觉地往给定的材料上靠,会依据所给定的材料有限度地自由拓展。所谓“有限度”,就是无论怎么联想和想象,也不能突破材料所蕴含的主旨,这样所写出的文章才不会脱离主题;所谓“自由”,就是文章选材可不受所给定材料的限制,可以围绕主旨广泛地拓展,这样的命题原则鲜明地突出了对课程标准“不人为设置审题障碍”理念的落实。比如荆州市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三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我们都有自己的校服,它或许很丑,看着它会有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它或许很重,浸透了三年来肆意挥洒的汗水;它或许很乱,到处都是不经意间留下的斑驳墨痕……它陪伴我们朝朝暮暮,妆点我们的少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1)请以“校服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人认为,学生应该穿统一的校服;有人认为,学生不必穿统一的校服。请你就其中一方的观点立论,写一篇作文。

(3)或许你对校服有自己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创意,请你展开想象,以“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引出了三个写作选项:任务一是 “校服的故事”,要求學生写一篇和校服有关的故事,因为是故事,所以首先要突出情节的趣味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这个故事又必须与校服有关,绝对不能脱离校服编故事,可以写“我”的新校服的来历,可以写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因为校服引来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紧紧围绕校服做文章。任务二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就是否应该统一着装校服发表看法。行文中可以写学生应该穿统一的校服,这样不仅有利于识别身份、避免虚荣攀比,也能够彰显新时代中学生的风采和英姿,突出集体荣誉感,尤其是在一些活动中也能够突显和烘托气氛等;当然也可以反向立意,写中学生不一定要穿统一的校服,全班甚至全校都穿整齐划一的同样的衣服,会显得很呆板,很单调,缺乏生气,这样不利于彰显个性,表达愉悦的心情等,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任务三要求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件心目中理想的校服。怎样的校服才是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校服呢?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处于花季时代,活泼、浪漫、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因此,行文中不仅要写出这件校服的材质、款式、颜色,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给自己带来哪些方便和好处,还要写出穿上这件理想校服的时候自己怎样的心理等。说不会脱题,是因为虽然是三个写作选项,但必须紧紧围绕“校服”来做文章,写别的内容不行;说可以自由拓展,因为三个写作选项等于给考生提供了三次选择机会,可以编故事、可以发表看法,可以展开联想,基本不存在审题难度。还有很多省市的题目也都是这样,比如苏州市的题目:“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葸不前。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还有一个优势:所给定的材料都能够突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这样形成的文章就不至于出现方向性的原则错误,也不至于出现由于对材料含义认识不清导致立意不准的错误。同时,还免去了考生审题时的煞费苦心与焦虑不安,为考场快速作文节约了宝贵时间。并且这些引出题目的材料也非常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有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有充满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有明快隽永的小诗;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泛,家庭、学校、社会、自然,方方面面,无所不有。这实际就是在警示我们,要想写出考场佳作,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多看、多积累、多写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能投机取巧,不能靠押题宿构。“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七步成诗”“倚马可待”的功夫都是平时多读多写练出来的。总之,全命题半命题这种命题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

二、成长类考题占据行文内容的主打地位

把搜集到的作文题分为“成长类、生活类、励志类、感恩类、学习类”这样的五个大类,其比率依次为:32.8%、23.6%、25.5%、7.3%、10.1%,其中,关注学生成长类的考题占的比率最大,和2020年相比有所变化,2020年是生活类题目排在第一位。这样的变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无论是生活类考题还是成长类考题,都应该是考查的重点,多写生活类文章能够更多地引导考生对身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成长类文题更贴近学生的自身成长实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经历都会有所不同,每个阶段的所思所想也有所不同。这期间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这期间的懵懂、叛逆和自律,他自己最清楚,他自己最能表达明白。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写这样的文题,能够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的考题,也“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每位考生都会畅所欲言。不仅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有意识地强化在日常成长中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大多省市的命题者,在命题的切入点上,都刻意地注重并突出了这一点,积极引导考生审视自我,回眸成长历程,写出成长中的体验和思考,写出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个性,“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实感。比如湖北宜昌的作文题:“婴儿从孕育到出生,主要靠脐带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充满着憧憬与希望,伴随着纠结与迷茫。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自己青葱岁月中的这条“脐带”了吗?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请以《青春的脐带》为题,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青春年华乃人生的大好时光,正值花季的孩子从懵懵懂懂到心智成熟的转变过程,其间不乏欢歌、激情与浪漫,也不乏迷茫、低沉与怅惘,行文就要围绕青春讲述自己的故事,围绕“青春的脐带”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中心:或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辍求索;或珍惜青春时光,不虚度年华;或高度赞扬母爱;或不忘师长的培养和教育,懂得感恩。然后考虑写作素材的选取,写作素材是一篇文章的血肉,捕风捉影、空洞无物的素材,即使写了进去,文章也不会丰满,所以素材一定要真实、新颖、典型,避免写进不切合生活实际的、千人一面落入俗套的以及生拉硬套勉强拼凑的素材。再如成都市的作文题目:“写给三年前的自己”或者“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就题目一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一是回忆成长的经历。感恩三年来学习生活中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感恩三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二是正确地审视自我。三年前正是从小学毕业开始初中生活的关键节点,三年前懵懂、幼稚、无知的自己,可能会做一些不太适宜的事情,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遗憾、不甘和悔恨,这样就可以写一写如何采取理性的做法去弥补不足。三是珍惜美好的时光。三年弹指一挥间,也许还没来得及认真面对就要毕业了,也许还没来得及贴心相处就要离别了。因此应该加倍珍惜当下美好的时光,珍惜这稍纵即逝的大好青春,慢慢地仔细地品味和享受青春的滋味。题目二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立意:一是展望美好的未来。两个月后就将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了,可以描绘一下自己对未来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展望,立下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进的目标,放飞自己的梦想。二是合理规划学习生活。高中,又是一个学习和奋斗的起点,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需要认真理性地规划,尽最大努力为自己的茁壮成长赋能加油。三是以小见大突显家国情怀。可以考虑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蓬勃发展的大格局当中,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再如怀化中考作文题目《担起这份责任》,陕西省的《这,是我的节奏》,莱芜市的《为自己成长赋能》,枣庄市的《做一个阳光男(女)孩》,淮安市的《我想清楚了》,连云港的《对自己满意》等都属于成长类文题。考生一看到题目与“我”有关,会油然而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快速地进入创作佳境。相信在以后的中考作文命题上,这一点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更加突出了正能量的价值引导

当下社会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以说,“四个自信”具有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是人们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在目前多元化的社会里,引导学生崇尚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在2021年的作文命题中体现得更加突出。比如北京市的作文题:

(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    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有学者说:“读史使人明智。”了解过去,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思考。假如有一部可以跨越时间的电话,可以打给过去的任何人,你会打给谁?想了解什么?打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我们觉得,北京市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时代性,坚持了立德树人的导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的楷模、祖国的命运、他人的幸福、历史的更迭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未来的展望等等结合起来。比如题目一,从刚刚去世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引出,意在启示学生应该如何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点是这个题目对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导向。再者,这个题目还特别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真实体验,非常“接地气”。可以说,小小的“一粒种子”正是一个蓬勃生长的阳光少年,“要做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则是考生思维的生长点。行文中,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思考与真实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做一粒发光的种子,带给他人以温暖与希望;做一粒努力吸收阳光、汲取养分的种子,促成自己的顽强生长;做一粒传播正能量,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让自己的人生实现应有的价值……可以说,这个题目考生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广阔,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行文,都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如山东莱芜市中考作文题目:为自己赋能。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赋能,一个是自己。何为“赋能”?就是增强能力,为自己赋能就是为自己增强能力,增强能量,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有能力的人。要写好这个题目,就要涉及到个人的追求、父母的期望和国家社会的需要。从写作思路来看,写清为什么要为自己赋能是一个方面,还要写清怎样为自己赋能。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悟,谈设想,谈做法,最后上升到为国家强盛中华复兴而赋能,做最好的自己。行文中要表明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如果只写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赋能,那立意就是浅层次的了。必须联系家庭、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来写,必须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这样的文章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才容易得高分。再有四川遂宁的作文题: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请以“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四川广安的作文题:题一:因为心中有你,让我感到温暖;因为心中有你,让脸颊上的泪水不再流淌;因为心中有你,让生命更加……让生活更加……请以“心中有你,让我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二: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张定宇有……的初心,吴孟超有……的初心,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的初心。作为青少年,你有什么初心呢?请以“初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的文题本身就蕴含着正能量的因素,学生在行文中一定会受到正能量情感因素的熏陶,受到正能量事件的感染。這样的命题突显了立德树人的理念,也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四、更加强化对社会时政的关注

新时代的中学生早已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个身处信息时代的“弄潮者”,是改革者,是建设者,是战士,他们勤于关注社会热点,勇于关注国计民生,这些都历练了他们多角度观察社会的本领,提升了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体验的高度。综观2021年各省市的作文题目,有很多命题都突出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有机地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比如浙江衢州的作文题,材料是关于美国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和中国“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的概述,要求学生写一篇发生在火星上的科幻故事。这个题目体现了鲜明的素养导向:一是“立德”导向。引导和激发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二是“生活”导向。题目延展了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校园、家庭生活,更要关注国家、社会和宇宙。让考生站在更广阔的生活经度和纬度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在“问天”中思考人类和人生的价值,从而建立起一种绿色健康的写作观、人生观。三是“能力”导向。科幻作品在统编教材各年级均有涉及,本题紧扣教材文本,体现了教学和评价一致的教学理念。再如浙江金华的作文题:材料一引用了一段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文字材料;材料二是一则漫画,大意是某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下课都不让学生出教室。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启示?这个题目由文字与漫画构成。主旨需要学生从中提炼。材料一的“主动关切学生的心理情感诉求”与漫画里的具体行为(禁止外出教室)相互矛盾,从而引发出对如何保护学生安全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知道,教育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家长问责学校”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学校如何智慧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也是难点文题。这个题目的选材也比较广泛,可以是广阔的社会空间,只要聚焦在“保护学生安全”这个点上去选材就可以。还有湘潭市的作文题:“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袁老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追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些题目都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唤起考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忧国忧民情怀,勇于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知道应该怎样做,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以上是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的述评,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会有怎样的特点呢?基于“稳中求变”“宏稳微变”的命题规律,我觉得应该侧重关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命题形式上看,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肯定还会继续占据主流。这种命题中单纯的只用一句话命题的情况会更少,少之又少。基本都会采取给出一段话、一个小故事、一首诗、一组名言警句,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主旨句或者几个角度的命题形式。提炼一个主旨句就以这个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如果提炼几个角度,这几个角度肯定是代表不同的情况,意在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种形式的命题,比单纯的材料作文相对降低了很多难度,材料作文虽然也提供了写作材料,但要求考生自己提炼写作主旨,自己确立写作题目,这虽然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但难免会出现审题不准的偏差,难免会“偏题、跑题”,并且评卷时在评价标准上也难免赋分有失公允,而提供材料的命题作文恰好规避了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预判2022年一定会有更多的省份采取这种命题形式。

二是从命题的数量上看,肯定会有更多省份继续采取两个以上题目的选题形式。从搜集到的2021年近50个省市的作文题看,有近40%的省市使用了双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这种形式的命题等于给学生又多提供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两个题目互为补充,一个偏重于感性认识,一个偏重于理性思维;一个侧重于记叙,一个侧重于议论或者抒情,让考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写作,其效果自然比单一的命题形式更好。比如山西省的作文题:题目一:像xxx一样生活;题目二:微笑着前行(二选一)。题目一是个半命题作文,而且题目是一个比喻句,行文中要抓住“像”和“生活”两个关键词,像什么呢?可以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喜欢的、敬佩的或人物或植物或动物填充,比如选择填写蓝雪花,像(蓝雪花)一样生活,就应该确立这样的写作主旨:蓝雪花花朵虽小,但不自卑,不悲观,而是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由蓝雪花的这一特点可以联想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比如参加某一学科竞赛虽没有获奖,但依然努力拼搏;在班级里虽是极为平凡的一员,但依然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快乐地生活。题目二微笑着前行是一个命题作文,行文中要抓住“微笑”和“前行”两个关键词,“微笑”就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应该确立这样的主题:“前行”的途中难免有风雨,有磨难,有坎坷,面对这些沟沟坎坎,要怀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勇敢地面对,正如苏轼所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有微笑着面对风雨,人生才会收获更美的风景。再如甘肃兰州的作文题:(1)请以“向往那些有书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请在“知识探索”“思想进步”“趣味生活”中选一个,写一篇演讲稿。我们有理由说,这种有选择的考场命题形式,既体现了考纲关于命题尽量避免人为设置审题难度的理念,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应该大大地点赞。

三是从命题的内容上看,会继续以关注“自我成长、社会生活体验”这样的关键点设计作文题目。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中学生应该积极地深入生活,既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他们在生活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的一些人和事,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知,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培养起自己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品德素养,会形成自己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是今后中考作文命题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

四是从命题的育人导向上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文题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题会成为内容的主体。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一直都比較注重弘扬时代精神、体现立德树人、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作文育人的德育功能。今后,紧扣时代脉搏传递正能量的时代热点、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英雄人物、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以及反映主流文化的文题一定会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

五是从各省市命题的个性特征上看,每一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各省市的命题形式各不相同,但每一个省市自己相近年份基本是一样的。比如北京市2020年的作文题之一是:请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力,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2021年的作文题之一是:请你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简直如出一辙。吉林省几乎每一年都是一个单纯性的命题作文和一个材料作文,而且这个材料一般都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这已经成了不变的常态。比如2021年的作文题:命题作文《播种》,材料作文的内容是:

“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

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如果只算大窝凼的现场团队,还要再年轻10岁。被誉为“中国天限”的500米口经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青春,是奋进。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整整两年时间,这些青年人经历近百次失败,却不畏惧失败,越挫越勇,勇往直前。

青春,是创新。这些青年人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索问题关健,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青春,是担当。这些青年人将个人的科研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肩负巨龙腾飞的使命,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天眼”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走在人类“视界”的前沿。让考生根据这段材料自主拟题写一篇文章。这种格式已经维系了近10年,从来就没有变过。其实这本身就给复习应考提供了依据。即使像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这些省份的地级市自主命题,命题的形式每年都基本相同,比如湖南省今年每个市的作文题都是以袁隆平的事迹和他的“两个梦想”为内容进行作文命题。有些省份即使有一些变化,也只是微调,绝不会出现大的变动。所以在备考上一定不能忽视近年作文的命题形式孤立地复习备考,要科学参照上一年或上两年的命题特点采取科学的应考策略。

以上是笔者总结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的一些思索,希望能给热心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应考研究的有志之士一点参考。

猜你喜欢
校服作文题命题
我的校服我做主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