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 种细菌鉴定法对微生物的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改善

2021-12-09 11:52:22曹云霄
人人健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革兰单胞菌符合率

曹云霄

(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研发愈发多样,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抗菌药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手段[1]。但研究表明,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仍旧存在过量用药、错误用药等不科学用药问题,致使患者机体内病原菌耐药性日益提升,显著降低了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增加临床细菌检验难度[2-3]。现阶段,临床常见的细菌检验方法主要有直接药敏试验法、常规药敏试验法、血清凝集试验法等,本文即选取直接药敏试验法、常规药敏试验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2 种细菌鉴定法对微生物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影响,以探究最佳的细菌鉴定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感染科接收感染性疾病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4例,女患者46 例,年龄22~74 岁,平均年龄(48.17±10.25)岁。均以全身感染症状入院,病原菌分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65 例(埃希菌15 例、克雷伯菌15 例、假单胞菌10 例、不动杆菌15 例、肠杆菌10 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35 例(气单胞菌8 例、葡萄球菌20 例、肠球菌7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符合诊断标准[4]。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资料不全者。

排除标准:入院前2d 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入院前接受类似检查及其余治疗措施的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

1.3 方法

纳入患者均行血菌培养,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法、常规药敏试验法进行细菌鉴定。检查前,由检查人员叮嘱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4ml,即刻送往本院微生物室进行血菌培养,采用Bactec-9120型全自动培养系统仪,开启仪器自动培养模式。

常规药敏试验:待仪器培养标本阳性后,取适量血液样本,使用血平板、巧克力、中国兰平板进行接种(均由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恒温箱37℃下孵育,孵育时长24h,随后对生长的菌落进行细菌鉴定,并实施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实验法:待仪器培养标本阳性后,取适量血液样本(无菌注射器取样),置于试管中实施密度梯离心处理,离心时长5min,初步分离上层清液,随后加大离心速率,再度离心处理15min,分离上层清液并洗涤、沉淀,重复2 次,以分离细菌,取20μL 悬液图片,革兰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测涂片变化,最后将悬液调节菌液浓度,行细菌鉴定,并实施药敏试验。

1.4 观察指标

1.4.1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微生物类型鉴定的符合率。

1.4.2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药敏结果的影响。

1.4.3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测耗时。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6.0 系统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2检验,P<0.05 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微生物类型鉴定的符合率

埃希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气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常规药敏试验法鉴定符合率均为100%。而直接药敏实验法鉴定符合率为埃希菌93.33%、克雷伯菌100.00%、假单胞菌90.00%、不动杆菌100.00%、肠杆菌90.00%、气单胞菌100.00%、葡萄球菌90.00%、肠球菌100.00%。革兰阴性杆菌鉴定中,对照组检测符合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鉴定中,对照组检测符合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微生物类型鉴定的符合率[n(%)]

2.2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药敏结果的影响

两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结果比较(P>0.05)。详情见表2。

表2 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药敏结果的影响[n(%)]

2.3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测耗时

经统计,对照组检测耗时平均为(40.18±1.42)h,观察组检测耗时平均为(16.22±0.53)h,两组检测耗时比较(T=158.0804,P=0.0000,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居民保健意识逐渐提升,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重视程度也有所增长,但仍旧相当部分的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较低,药物滥用、错误应用等状况不在少数,致使某些细菌乃耐药性越来越强[5]。临床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接纳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机体内必定携带耐药性细菌,若未能使用敏感性更高的治疗药物,很可能导致此类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提升,加重患者病情,降低治疗效果[6-8]。故此,在感染性病症诊治时,往往需针对患者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直接药敏试验法、常规药敏试验法是临床常见的两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细菌鉴定主要采用表型鉴定法与基因型鉴定法,表型鉴定法即通过观测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蛋白质等指标来完成细菌的鉴定[9],而基因型鉴定法则通过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鉴定细菌,后者对医学水平要求较高,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受制于经济水平,难以实现该项鉴定[10]。常规药敏试验即通过表型鉴定法鉴定细菌种类,细菌需在恒温箱内孵育24h 小时,孵育完成后再以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等药敏试验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总体检验耗时较长,而直接检验法则不进行孵育,有效缩短了检验时间[11]。本文中,对照组检测耗时平均为(40.18±1.42)h,观察组检测耗时平均为(16.22±0.53)h,两组检测耗时比较(P<0.05)佐证了这一观点。而两组细菌鉴别结果、药敏结果比较(P>0.05),则表明两种细菌鉴定法对微生物检测及其药敏结果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直接药敏试验法、常规药敏试验法对微生物检测及其药敏结果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但直接药敏实验法检测耗时更短,建议应用。

猜你喜欢
革兰单胞菌符合率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