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视觉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2021-12-09 01:58马楠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文字

马楠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文字中蕴含了民族永恒的价值观和明晰的实用主义,这其中既体现出民族独有的造物文化思想,又体现出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审美的趣味。文字作为所有视觉信息传播的基础,从它的产生开始,便记录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不断推进着人类文明、科学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字从刻绘到手绘再到印刷,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使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字都呈现出了不同形态的可视化图形特征,都代表着那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都与政治、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高速发展,世界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促使了文字的使用呈现出同质化发展进而减少的趋势,这对开展民族文字的多样性保护造成制约。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发展,加速了外来文化对原生母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使民族文字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发展的机遇和前有未有的挑战。2005年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使用是加速语言文字消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上月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半数面临着本世纪消亡的危机。高科技和新媒介的传播运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也会加快一些语言的“灭绝”,使全世界的语言文字趋于统一,语种的多样性遭到破坏[1]。所以,关注不同民族文字的视觉特征,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不仅有利于对各民族文字的传承和保护,还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经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激发出民族文字在传播推广和创新运用中的新活力。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现状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大省,世代居住于此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以外,其中有25个少数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形态迥异的少数民族文字,在文字结构、形式美感等方面各具特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民族智慧锤炼的艺术精华,是少数民族先民馈赠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根据现代语言使用形式来看,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可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个类别,多民族、多语种的构成格局,形成了与其相应的多文种。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和水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使用26种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南亚两大语系,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种类丰富、造型多样、民族特征鲜明的文字特点。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进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走出民族聚居区向城市迁移,使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正面临着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实际功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要么只在相对闭塞的民族地区较小范围内才得以传延,要么只作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媒介,更甚者则被自然废弃。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字面临存亡的危机,不利于开展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因此,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体系中“图形联动视觉,信息传达思维”的理念,深入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可视化图形特征,探讨其在创新设计运用实践中的现实价值,将更好地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视觉化特征分析

文字视觉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外化的造型,文字本身不仅具备了很强的审美性,而且在表意上与其他图形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形成一种丰富的图形语言形式。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地域的明显差异,民族立体分布非常明显,既有生活在河谷平坝地区,又有生活在低山和高寒山区,部分民族还地处边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文字不同的视觉化特征。例如: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依然保留着早期文字的原始形态;傣族文字具备辅音、元音、声调等特点的拼音型文字;彝族的古彝文以表意文字为主,又包含假借字、形变字,形声字等。

(一)具有象形化特征

象形化文字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以图画来表达含义的文字。例如:纳西族东巴文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其书写样式依据当地纳西族在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所创制的图画形文字,具有文字信息的象形化特征。在保证图形形象可识别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概括提炼,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平面化图形,造型生动质朴,部分图形加入了色彩填涂,使视觉信息的传达显得更加简洁直观。东巴文在表示静态事物时常以对事物的直观或抽象化的描摹而构成,而在表示动态形象和场景时往往是在静态事物的基础上加以趣味性的变形,其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扭卷、开裂折断、变位、弯曲延伸、部分放大与重复、加点、加线、加色、加块等[2]。在东巴文创制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美学规律。如:在进行表意时,对事物造型概括的基础上,加入多种线条。表达不同含义:用单线条表示运动趋势、方向以及相互关系;以多线条表示颤抖、震动、发出的各类声响、产生的烟雾、发射的光线等。从东巴文的构成特征上分析,又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构成不谋而合。东巴文字形中的点元素一般对应物体数量的多少、聚散以及装饰性关系;线条元素强调曲直、位置、移动的方向,有时会作为其他文字的点缀;块面元素所涵盖的范围更加的丰富,不仅包含了具象的形态,包括三角形、圆形、不规则造型以及各类抽象形态,指向性更加多元化,由点、线、面元素组合既能实现象征表意的功能,又能形成画面的层次感、韵律感,为现代的视觉审美提供了更多的创意思维和美学视角。

(二)具有拼音化特征

拼音文字是只表达发音,自身没有特定含义的一种文字。例如:傣族文字源于古印度巴利文字母体系,现在有较大的变化[3],是傣族使用的文字总称。包括西双版纳傣文(又称傣仂文)、德宏傣文(又称傣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四种[4]。书写时从左往右,换行时自上而下,形如豆芽,由于地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字体结构形式上产生一定差异。其形体上主要表现为圆体傣文和长体傣文。西双版纳傣仂文和傣绷文字体的整体形态为圆形,德宏傣文(又称傣那文)和金平傣文字体的整体形态为方形,虽然字体形态有区别,但都属于拼音型文字,包含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声调及其他韵母字符,书写时以辅音字母为主体,在其上下左右组合元音字母、韵母字符,并将声调标识在文字上方。傣文的书写一般通过硬笔来完成的,结合傣文圆体和长体的风格特点,书写笔画产生出“牵、卷、弯、漂”的表现技巧,不仅增强了文字本身的节奏感,又表达出傣族丰富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属性价值。随着傣族文字体系的逐渐完善,这种拼音化特征的文字结构相对严谨,具有视觉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审美趣味。

(三)具有表意化特征

表意文字是用象征性书写符号来承载信息的一种文字体系,用符号表达语义。例如:彝族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分散迁徙时发展尚不成熟,迁徙之后,因只被各地毕摩掌握,文字数量又不足以满足生活使用需求,不同地区出现了各自造字的情况[5]。现代规范彝文,在古彝文的造字规律上,采用象形、指事、变体、变音等造字方法,运用直线、曲线、折线、点、圆、半圆等笔画形式,组合出具有表意化特征的文字形态。这种造字手法是对事物形象的表意化体现,一方面,如果描绘的对象事物具有特定的可视化视觉形象,则通过对其真实形象的轮廓形状进行抽象描摹,以简约和典型性的符号进行表意。另一方面,如果描绘的对象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事物,则采用某种特殊的符号来进行指示表达,或是在原有表意符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减少笔画,或者与其他符号的组合,从而形具有新。如彝文中要表达绿色,就会采用有绿色植物的形状轮廓。彝族文字“九”“雷”“熏”“底”,四个字读音都同“九”的发音,不同概念主要区别于造型上的点、圈、线,“雷”字下方的圆圈意为“雷光闪电”,“熏”字下方的小点意为“烟雾”,“底”字下方的两条短线意为“大地”。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价值体现

(一)审美价值

在少数民族曾经产生的文字中,有些可能早已消失,有些只能保留在博物馆中,相对于大部分的国人来讲,好多甚至都没听说过。其中有些文字或已经不再使用,但文字形态样式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和民族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文字的原始美

云南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在过去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沟通交流也很少,因此环境相对封闭,有些民族还存在强烈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这为少数民族文化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很多民族在文字的刻画和书写时,载体不限,形式多样,风格豪放洒脱,具有浓烈的原始质朴美感,与现代流行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体现出更加浓郁的民族特色。

2.文字的象征美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从周围生活事物的观察中产生灵感,从一开始的简单的人物、动物、植物、生活器具等临摹再现,逐渐发展为选择性的对某些形态特征进行提炼、夸张、重组,既有具象事物的直观表达,又有抽象造型的提炼概括,象征性极为明显,为后人去解析其文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文字的装饰美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形态取材于生活环境,通过不断的简化演变,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趣味性,并巧妙地将平面构成中的对比、均衡、变化、统一等形式美感运用其中,形成了强烈的装饰性。例如,将纳西族东巴文字元素进行可视化设计融入到现代产品中,充分地迎合现代人对自然返朴归真的强烈需求,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色彩上,都透露出很高的审美情趣和感染力。

(二)社会价值

文字是每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体现,是通过祖祖辈辈不断的繁衍和更替积累起来的,在思想道德、宗教信仰、世界观等方面都是有重要的记载,从中都可以追寻出各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和发展轨迹,对整个人类文明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民族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极其渴望自己的民族文字走出去,发扬光大,人们对自己熟悉的文字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中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将具有民族特征性的文字进行合理的创意开发与利用,将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民族文化的一致性,会激发各民族的自豪感,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认同。尤其在当下快速的民族大融合洪流中,这种民族情感的认同性将会变得愈加强烈而重要。因此,对少数民族文字的视觉特征进行提炼、整理,一方面不仅能够强化民族个性,还能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另一方面,将成熟的少数民族文字深度融合于不同社会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将会在教育、政治、社会性的问题上形成更大的赋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在保护民族文字资源的同时,激发出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活力。

(三)经济价值

少数民族的文字被称为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产生出了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和创作素材。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字视觉特征的创意开发与利用,将现在视觉的审美样式与传统的民族文字相结合,产生出了符合当下人们能接受的视觉图形语言,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少数民族文字的社会经济价值。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围绕地域文化、民族特征所开展的品牌形象设计、广告宣传设计、包装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等设计创意运用领域,不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品牌特征,还吸引了更多的消费人群;另一方面,随着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消费市场对文创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包含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个性化的品牌,更能迎合了受众消费趋向和审美心理的要求,随之产生了许多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怀的设计作品,从而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经济价值。

四、结语

文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不管是即将消失的文字,还是正在使用的文字,虽然少数民族的文字在使用环境和范围上具有局限性,但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文化形成了重要的补充,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视觉特征和应用价值,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字中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优势,既能破解当前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在信息识别、视觉传达和传播推广中的困局,还能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在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传播与推广中,探寻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构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更广阔的资源发展和传播交流的平台,为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助力。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文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文字的前世今生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