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舞 续红色血脉”
——谈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

2021-12-09 01:58沈荣峰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诗化舞剧题材

沈荣峰

(作者单位: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

舞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源自十七世纪法国,主要以舞蹈语言来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辅以音乐、美术等,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斗争历史,无数前辈先烈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坚定地无产阶级信仰、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无不感召着大批文艺工作者进行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艺术创作。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众审美文化倾向发生改变的新时代,其创作存在一定的思想指向性,这就为我们探寻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风格特征和时代性奠定了基础。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理念和创新点,不仅提升了舞剧的整体风貌,还为舞剧创新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立意

以人民为中心的舞剧创作立意,就是始终坚持在舞剧创作中表现广大群众、服务广大群众,并以此引领舞剧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从内容来源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我们党宝贵的实践经验是其主要思想源泉;从历史脉络方面来看,我们党有关文艺作品的有关文件表述均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舞剧创作立意既是坚持党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出了新时代对续写红色血脉的客观要求。

立意,既是舞剧创作中架设在选材和结构之间的桥梁,又是舞剧创作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直接关系着作品最终的社会价值和受众接受范围。舞剧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文化需求,故此其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是在大众的欣赏中得以实现的,过分追求创编者的自我思想感情表达而忽视了客观真实的作品,就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和欣赏,也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舞剧作品。

革命题材舞剧不管是寻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还是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或是寻求各种艺术手段的融合以增强感染力,其前提和基础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立意,都是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挖掘与讲述人民群众的故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展现出舞剧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小刀会》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意,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的历程,展现出了舞剧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二、多角度刻画英雄人物形象

舞剧一般没有台词,所以它主要是依靠舞蹈语言来诠释人物、塑造人物形象。

舞剧中的人物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特别是在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中,正反面人物的性格对比极为明显,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的对立。舞剧创编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舞剧语言的保持,还要积极寻求打破这种京剧脸谱化式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可以通过对革命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对英雄人物的走访,挖掘出更为真实和少有人听闻的信息,并据此对舞剧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多角度形象刻画,让人物形象塑造更为丰满、真实可信。

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中,或多或少的对女性英雄人物的塑造都带有时代性的标签印记,如因受到压迫而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巾帼不让须眉等,女性的细腻情感表达方面稍显不足。近年来,随着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经验的日趋丰富,在进行女性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时,更多的编创者将重心放在人物的情感表达和日常生活行为表现上,这样就使得形象塑造更为丰满真实,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例如,舞剧《乳娘》中的秀珍渴望与丈夫厮守在一起,分别后她通过梦中相会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她给孩子一次次盖被子的动作,则是表现出她对孩子深深地爱。这种对爱情的含蓄表达和日常给孩子盖被的动作行为,既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又切合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主题,自然地表现出秀珍作为乳娘哺育革命英雄后代的无私大爱,让观众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由然地产生敬佩之心。

英雄人物革命意志坚定、具有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但是他们也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所以舞剧编创者不仅要展现他们成长后的英雄表现,还要重视对他们日常生活细节的展现,以便塑造出具有凡人情感的、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形象。例如,由安徽演艺公司牵头整合多方资源编排的原创红色舞剧《立夏》,讲述的就是金寨县团总家少爷洪旭光向往革命但遭到其父反对,在被迫与财主家小姐苏嫣红成婚后,帮助其逃走去寻找革命伴侣林映山,立夏节武装起义之后,洪旭光也毅然加入革命队伍,走入枪林弹雨。在对男女主人公进行形象塑造时,舞剧编创者将他们信仰的珍贵和爱情的纯正,以生动的肢体语言一一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由于有了层层的铺垫,观众的情感一点一点地累积,当全剧高潮来临之时,观众感受到了慷慨和悲壮的革命精神,心中革命的热血沸腾了。

三、革命精神的多元诗化表达

“诗以言志。”自古以来,诗歌就是文人志士抒发情感的载体。在舞剧创作上,也可以通过多元诗化表达,淡化情节,发挥出舞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强化舞剧中的情感冲突,以情叙事,从而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舞剧的艺术感染力。第一,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背景下,更倾向于百姓情感的表达和民族精神的展现,不过由于这种题材作品往往是以政治任务来推动英雄人物的行动,所以多数作品中的英雄缺少生活的质感,显得有些符号化。如果能够在有限的舞台时空范围内,营造出具有特殊质感的空间意象,将生活片段真实地展现出来,就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中个体情感表达不足的缺憾。第二,由于舞蹈动作是一种直观的语言形式,能够使观众形成直观的审美体验,所以舞剧创编者可以通过对人物内心真实理想的体验创作出揭示人物隐藏动机的舞蹈形体动作,为观众呈现写意性的诗化审美体验。第三,舞剧精神的诗化审美表达,也可以通过舞台场面的设计(利用灯光、音乐、道具、舞美等)来加以呈现。

革命精神的多元诗化表达,一直以来,都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编积极探索的方向。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首演于2006年,是一部以女性视角描绘革命精神的、具有唯美气息的长征史诗,其诗化的意境不仅源自细腻的舞蹈语言,也源自全剧的结构形态和情节展开。例如,舞蹈演员在表演过雪山的片段时,肢体动作主要是膝盖弯曲、垫脚、上身背枪身体前倾,甚至是在地面上滚动,这些动作均源自真实的生活体态,并且将女性的轻盈柔美融入到舞蹈语言当中,与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革命精神演绎得柔美而忧伤,给观众以极强的诗化审美感觉。此外,编创者还将现代舞和中国舞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舞剧中的三段爱情双人舞,通过不同质感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爱情状态,塑造出柔美而又不失坚韧的女兵形象,让观众在双人舞的欣赏之中,忘却了战争的冰冷和残酷,在眼前的只有她们诗化的爱情和高洁的革命情怀。在舞剧的尾声,红军女战士面临生命流逝时,舞台上出现的大片麦田,以及麦浪中孩子的欢笑,赋悲壮的生命以诗意的感觉,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浪漫的情境中得到感人肺腑的展现。

四、以心理为线索的舞剧结构

舞剧通常是以舞蹈的方式推进情节的发展、铺排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的构建往往需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以心理为线索的舞剧结构方式,就是根据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对舞剧内容和情节进行编排,重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发展变化。当人的心理活动成为舞剧内容编排和情节推动的主要对象时,舞剧结构就很容易出现主观叙事和时空交错的特点。

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结构,一般多是在虚拟故事中铺排框架,安排情节冲突。这就要求舞剧除了要注重舞蹈语言的表达,还需要注重情节的逻辑性。尤其是谍战类型的舞剧,不仅情节要复杂,人物面孔的转换还要有反复性,这就对舞剧创编者“心理造型空间”的营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创编者设计舞蹈动作时,不仅要考虑传统舞剧线性的时空叙事法,还要考虑舞段展现时艺术空间的转换是否会影响舞蹈自身艺术特色的展开。在舞剧中,创编者利用空间动静结合的方式,强化了人物内心的活动,由此强化人物内心和外表的差异,突显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紧张氛围,并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编创者将生活中夫妻情感的成长,以空间的交互加以实现,回忆往昔的甜蜜,对当下的别离感到无可奈何。这种以心理为线索的舞剧结构形态,将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时空进行了统一的建构,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审美知觉空间的同时,也拓宽了舞蹈语言的舞台表演空间,使得舞蹈自身的艺术特色得以完全的体现。

五、注重舞剧市场的受众群体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最初创作的灵感是源自生活的,在发展过程中又虚实结合,将生活中的精髓进行艺术加工,但是最终又会归于生活。舞剧和其他的大众文化一样,也是要经历从艺术到商品的传播过程,需要注重市场的受众群体,否则就将会影响到其社会价值的实现。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高潮,出现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舞剧,如《红色娘子军》《狼牙山》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受众群体的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对艺术作品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革命历史题材舞剧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场面恢弘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强意识形态主题输出的作品。在创作方面,编创者的受众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表现在无论是作品的选材、主题立意、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在舞蹈语言、音乐选择、舞台艺术等方面,都充分地考虑到了受众群体的审美倾向和接受能力。

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也对提高受众对舞剧接受度、实现作品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舞剧《立夏》以安徽金寨县立夏节起义为背景,而“立夏节起义”是以当地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进行创作,在舞剧中融入大量的安徽地域文化元素,如花鼓灯、徽剧等,使得地域文化兼具了文化形态和空间概念的双重含义,更有利于受众的接受和革命精神的传递。舞剧《立夏》的制作过程,也充分体现出了对受众群体审美倾向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国内相关资源,合肥演艺先把安徽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张居淮和秘书长邓晓焰“借”到主创团队。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兵分两路,南下北上,多方奔走,联系舞美、主演、编导、作曲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舞剧《立夏》的主创团队建立起来。舞剧《立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舞美制作、运输和组装背景墙的工作,为观众呈现出了精彩绝伦的舞美效果,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赞扬。

由此看来,在进行革命题材舞剧创编时,在确保作品艺术高度和正确价值观传递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审美倾向,因为文艺作品归根结底还是要由观众来欣赏的,只有精准定位,才能使受众面不断地扩大,才能更好地实现舞剧的社会价值,从而使红色血脉得以传承下去。

六、结语

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不变的信念,是对革命历史的思索与探寻,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越来越多的舞剧创编者将自己对革命精神的思索和理解融入到作品中,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立意、多角度刻画英雄人物形象、革命精神的多元诗化表达、以心理为线索的舞剧结构和注重舞剧市场的受众群体等途径,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品。这不仅为当代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舞剧的创作指出了新的道路,还有利于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在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作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很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观众建立对英雄人物的情感认同,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新性,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猜你喜欢
诗化舞剧题材
百科全书舞剧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舞剧《瑞鹤图》剧照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