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审美角度阐述当代中国画笔墨的存在必要性

2021-12-09 01:58霍书源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画家

霍书源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在中国画写意人物创作中,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该如何保持传统笔墨的精髓是我一直以来关心的问题,也是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解,从传统审美角度探索这一问题,在中国画本质和中国画的内在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谈谈如何保持笔墨的独特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纵观历史,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成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具备鲜明的民族特征,并被历代画家发扬光大。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历史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象征,它以独特的审美格调和艺术特色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笔墨程式,这种体系与中国哲学思想紧密相关,或者说中国画不是简单的画种,而是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拘泥于绘画对象的外表形似,而更强调神似。所谓“画意不画形”,形似只有外表的逼真,神似才能表现内在的本质精神。这也是中国画最本质的特征,画面中的物体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只是借助大自然,借助景象来描绘画家心中的想法,不受光影和空间的限制,只是参考对象,画出的是作者本人的向往。清代画论家笪重光说过,“妙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虚实相生就像中国太极思想,阴柔并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互生互动。黄宾虹的绘画是表达中国古代易经思想道学理念最成功最集中最典型的杰作。笔墨的存在,让中国画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表面上是一种画面呈现的视觉效果,实际上则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民族精神。中国画不应该命名为“水墨画”,“水墨”的含义是为了与油画,版画,水分,水彩的命名方式趋近,同样使用媒介来命名。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接受这一画种,但究其根本,这种东西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画面构成,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语言,亦可称为一种精神内涵。笔墨的形成,让中国画有了血肉,从古至今每一幅佳作,都透露着作者用笔墨情怀来向观众诉说着某种情绪。从吴道子的淡彩吴装,李公麟的白描,到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直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通过呈现墨色的浓淡干湿微妙变化,用笔和墨的巧妙结合,相互映发来诠释他们对画面的感受,这些因素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审美特征也是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中国画也是变化和发展的,只是这种变化和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观念更新”,一下就来一个观念的大更新。中国画没必要做改观。中国的文化发展不像西方那样要革命,要推翻上一个时代的全部,而是重视自然的传承,不否定过去人留下的精华,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提炼,在文化上保留,在形式上改进。

二、笔墨的延续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中国画家一直在延续老祖宗的独特的笔墨程式,如果现在就要一下抛弃是不可能的,必须找一个契合点,能够恰当地将两者融合,产生一个更有魅力的新的绘画面貌。中国画要想在世界艺术中有话语权,创作者就必须对上述状况有一个认真的反思和审视,要随时保持中国画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中国画本该有的历史使命,我想我们要保护它改进它,让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永远流传下去,遵循那些基本规则,但也不能死心眼,把外来的好的元素融合进去,让它更完整更有内容。要知道笔墨是为了变现什么如同律诗的格律是一定的,只要是律诗都必须遵守,不能出一格。但诗与诗的内容不同,每一首都不可能相同,唐诗宋词元诗各有特色,诗是发展变化的,如同画也一样。传统的笔墨必须表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产生更好的作品历代优秀的作品都是如此。“笔墨当随古代”其实是当随传统,但是是古代的传统,而非现在的新传统,笔墨如果一直都跟随古代,那岂不是一成不变,千载一法了,中国画艺术的生命不就终结了吗?所以必须知道笔墨表现什么,知道了笔墨的目的就不会一直一样。在西方艺术审美中,强调画派之间的对抗,变革,面貌讲求焕然一新,中国画的复杂就在于把不同时代不同画派的不同相互贯通,犹如将阴柔与阳刚糅合处之强调双方的中和,没有缝隙,没有边际,虽然在调和过程中或有偏胜但更主张由偏胜而入大胜,正因此,我们才能解释中国艺术审美中“大巧若拙”,“大朴不雕”,“返璞归真”等主张才能解释中国画为什么不图真不图像。纵观中国美术史,会发现每一个朝代都在继承以前时代的传统,“传统”这个词几乎被人谈烂了,一说起来传统感觉是假大空,是一个中国画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自言自语,但是仔细想想,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传统遵循传统,而又从传统中走出来,做到了创新。为什么传统这么重要?仿佛中国画的发展是逆向发展,不是说越来越不好,而是每一位相对的后人都在努力继承前人的成果,如果没有董源巨然,就没有后来的四王,他们的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是某种程度的巅峰。在学习前人时,虽然与这些大师们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他们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血缘般的亲和力,我无意沾染大师们的光彩,可我无法回避他们在民族艺术土壤里的真情耕耘和早已播下我们今天艺术探索的种子。其次就说道师承,然后一幅画如果想站得住脚,其中必然有传统的脉络可循,上文中提到,中国画的发展注重传承发展,一个新的面貌的出现,背后一定是有张旧面貌在支撑着他,也就是师法于哪里,不能凭空创造,唯有充分体现中国画的深度和特色,才能找回民族艺术的精神,不论时代在如何发展,中国画是存在于一个自己的时空轨迹中,不被外界所制约影响,生来是华夏身,身上流的血就不会变,这是骨子里的一种民族特性,凡是民族主义的东西一定含有复古主义的思想在里面。时代在发展,变化的是我们周遭的环境,是外在的现象,可是不变的是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国画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从内在发生变化。现代人可能受很多世俗的影响,想法不再那么单纯,伴随着这个世俗的社会,作品也自然流露出来,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让我们手中的中国画出淤泥而不染,不被世俗所沾染,保持它的那份纯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传统与前卫

当今时代,中国画将会如何发展是一个问题,历史证明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是靠承与变得巧妙运作,不能总是把继承当成模仿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知古意的本意,也不知辩证以求进,结果就会反其道而行,变得华而不实,或繁而无章,或枯而无神,停留在临摹和仿制,不能与当今社会所同步。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随时存在着。当我们在创作作品时,除了考虑创新思维,画面效果之外,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所完成的是一幅中国画创作,每一处的处理都要体现笔墨的精髓,首先画面气息要保证是有笔墨涵养的,有深度的,有文化支撑的,而非一些简单的用色平染,水彩式的表现手法,抑或是过于西化的表现手段。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假设要用水墨去画一位模特,结果必定与油画不同,这其中的区别不在于表面的材料不同,而是要深刻体现毛笔宣纸之间的微妙关系,那种关系是任何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也就是笔墨的独特性要充分发挥。我认为中国画的创作要紧紧围绕笔墨构成,浓淡干湿,把握节奏韵律,用笔墨的特有美感与呈现中华文化的独有审美理念,这也可能是中国画的根本存在价值,才能时刻保持笔墨的独立性和单纯性。从自身角度看,我通过大量学习传统和比对中西绘画,古人的作品也罢,前时代的老先生也罢,或是当代的成功画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在探寻中国画的笔墨,探寻中国画的精神,笔墨是种方式,但可能更是一种精神支撑,如果一幅中国画没有了笔墨,可能也就犹如假花假草一般没有了生命,没有了跳动的脉搏,没有了画家跃然纸上的激情。在学习前人时,虽然与这些大师们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他们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血缘般的亲和力,我无意沾染大师们的光彩,可我无法回避他们在民族艺术土壤里的真情耕耘和早已播下我们今天艺术探索的种子。古人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必定不一样,变化的是我们周遭的环境,是外在的现象,可是不变的是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国画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从内在发生变化。现代人可能受很多世俗的影响,想法不再那么单纯,伴随着这个世俗的社会,作品也自然流露出来,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让我们手中的中国画出淤泥而不染,不被世俗所沾染,保持它的那份纯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从1960到1970年代初这段时间,中国出现了一批用西画技法创作歌颂社会主义的作品,可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写实画”比较恰当,那时的画家开始把西方的素描光影融合到中国画之中,这种变革可能是以前前所未有的,但是这种变革似乎又显得很为合理,可能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吧,但是我想不应该对此有成见,中国画的发展走到这一步可能是必然,由于政治,教育,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我们看到的东西愈来愈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所见也越多,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发展都在不断刷新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如何把现代产物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普遍问题。

传统中国画的题材多局限于山水、花鸟、界画和古典人物,中国画要融入时代的主流,至少在主题上要与现在的世情所吻合,不能远离人群,可能中国画无法像其他画种广纳题材,但是笔墨的特色和独立性永远存在,只要不丢失笔墨,中国画就永远吸引着眼球,触动着观者。由于我是人物画专业,在此就特以人物为中心来论述。外貌上,从长袍大褂变成了西装革履,T恤牛仔裤,还有各类纷繁新奇的穿衣风格,面对这些于古代绘画截然不同的对象,还能否在不丢掉传统的情况下表现呢?我想着装变了,但是绘画思想不能变,尽管不能用古人的描写形式来勾出长长的大袖袍,但是笔墨的多样的化却可以由我们尽情开发,不同材质不同款式,可以用不同的笔墨语言来塑造,却不能显得四不像,只是拿着毛笔用着墨,却好像不是中国画的口味。当代人物画创作在画面对象的表现上要有新意,一看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要与同时代的观众有共鸣,表现手法上,在保持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可以吸收借鉴壁画元素,甚至是西方的不同画派特色。民间艺人与画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优秀的画家最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体现在创造性上,而创造性则来自于对现存秩序的挑战和反抗,这样的老生常谈衡量出了事物的质的区别。作为一个画家,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一刻也不能停,那么在画面中如何做到精神的体现,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充分体现笔墨的活力,每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笔墨方式都不一样,笔墨好像成了每一位画者的情绪流露,这与好坏没关系,笔墨好像会说话,画家每一刻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笔墨表现在纸上。如果没有笔墨,没有情绪,就像圆珠笔在纸上死死划过的痕迹,那么这张画也毫无生命力可言。许多的中国画看上去就是表面运用中国画材料,只不过是作画工具和材质的不同罢了,也许正是这种原因才把它划为中国画这一评审范围的。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墨、颜料在宣纸上绘制具有西方审美特点的作品是当代中国画画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说有不少国画家试图以这种方法强调自己的“创新精神”,以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但是这种简单粗暴,没有思考的生搬硬套,可以说是对中国画的践踏和不尊重。缺乏中国画本质笔墨的表现语言,脱离传统,脱离民族审美,又怎么能使中国画发展。新的当代水墨画,要使得画家和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都有可能在多样式的审美角度中得到体现和满足,比如一种技法或表现形式让观众得到了视觉享受,会感到是“极具传统元素的新式中国画”。传统中国画的画面呈现样式不再是唯一的、老旧的中国美术样式,而只能是中国美术多样式中的一种。现代中国画的全新构成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必然变革的必然结果。现在社会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争论从未停止,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对于传统和外来都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都会造成绘画面貌的繁杂,在这种生生不息,千变万化的时间潮流之中,作为一个中国画画家,要时刻冷静,时刻自省,不丢传统,跟随时代,才能无愧于心,创作出打动心灵并且合理存在于中国美术史的作品。

四、结语

从中国传统的美学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中国画艺术的独特鲜明的特点,作为一名中国画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拥有更丰实的基础可以深耕这块文化田地,例如对传统的理解与运用,对文化思想的熟悉与融入等等。在未来漫漫艺途中,一定要从中国画思想层面切入,深入探讨中国画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牵引,思考是什么在如何影响中国画发展,并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画家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笔墨童年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