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08 13:32程欢

程欢

摘    要:语域,意为具体化了的语境。支配语言变异的语境因素包含语场(即话语范围)、语旨(即话语基调)和语式(即话语方式)。教师应结合语域理论的这三个关键要素来设计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并注重设置真实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语境中的人物关系和语言特点使用适切的语言进行对话,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说的语用水平。

关键词:语域理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语场;语旨;语式

一、引言

作为语言交际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听与说是构成口语交际的两个必要条件,通常被列于四项技能之首,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因此,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直以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今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基本都会配套相应的听说训练,但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容易忽略真实语境创设的重要性,导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将结合语域理论对听说课的输出活动设计进行讨论,助推真实有效情境的设置,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语域理论的相关研究

语域,意为具体化了的语境。支配语言变异的语境因素包含语场(即话语范围)、语旨(即话语基调)和语式(即话语方式)。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语言发生的环境、谈话的话题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如政治、科技和家庭事务等);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体现在语篇中就是指语言的正式程度,如亲密体和随便体等,实际是双方关系的反映;语式指的是语言的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要达到的功能,是口语还是书面语[1][2][3]。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而语域的差异又会导致语法和词汇方面的不同选择,最后影响到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4]。

首先,概念意义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亦可理解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总和,强调对话发生时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其次,人际意义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亦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强调对话者的身份以及产生对话的原因。人际关系的感知非常微妙,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重音的处理都需要听者有意关注与解读。最后,语篇意义指的是语言交际的媒介,亦可理解为人与交际工具之间的关系处理,强调对话产生的方式。

根据语域理论,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内容及形式做出适当调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意义潜势”,即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当前,国内很多学者已经探讨了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翻译等领域的用途。程晓堂将语域理论与英语诗歌赏析相结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背后的美学价值[5]。张沉香论证了把语域理论引入博士生英语听说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6]。但目前将语域理论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应在听说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因为学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真正实现自然习得过程,继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基于语域理论的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Section B 1a-1f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语域理论解读听力文本,帮助学生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维度明晰实际发生的事,感知话语者之间的关系、情绪变化及其意图,并通过剖析语言交际的媒介及方式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

教材1d的听力文本如下:

Andy: Hi, Vince?

Vince: Yeah, hi, Andy.

Andy: Vince, can you play tennis with me?

Vince: Er ... when?

Andy: Today.

Vince: Oh, no. Sorry, I can’t.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and study for a test today.

Andy: How about tomorrow?

Vince: Sorry, tomorrow I have to play soccer and I have a piano lesson.

Andy: Oh, well,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 day after tomorrow?

Vince: I may have to look after my little sister.

Andy: Oh, I see.

Vince: I am sorry, Andy. I am really busy this week.

(一)语域理论下的文本解读

(1)语场(实际发生的事)。Andy邀请Vince今天去打网球,但Vince因要去看医生、准备考试而拒绝了Andy。Andy又约明天打网球,Vince以要踢足球、上钢琴课为由再次拒绝;Andy第三次提出邀请,可是Vince后天得照顾妹妹,还是说了不。

(2)语式(语言交际的媒介)。Andy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Vince发出了邀请。电话里,Vince对Andy的邀约并没有直接说“No”,而是先问了“When”。当发现三个时间段都不合适时,Vince说了三次“Sorry”,可见Vince是一个较为礼貌的拒绝者,但最终还是伤了Andy的心。而Andy急切的期待可以从他不断地追问“How about tomorrow?”“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感受到,他的失望也從最后一句“Oh, I see”中显露出来。

(3)語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从Vince接电话时直接识别出Andy的身份可以推断出Vince和Andy是朋友的关系。但从教材图片中的信息以及Vince拒绝邀请时的其中一个理由看出,两人虽是朋友,但爱好不同,Vince喜欢踢足球而Andy喜欢打网球。从Andy的再三邀请中亦可得知Andy真的非常期待Vince能够接受他的邀请,所以也可想象通话后Andy失落的心情。

(二)语域理论下的目标设定

(1)能够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并理解其因果关系,理解谈话主题,即理解该对话的语场。

(2)能够借助语境,听懂生词量不超过1%的独白,理解其大意,并且能够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感知说话者的情绪变化,即理解该对话的语旨。

(3)能够根据对话的语式特点,表达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合作完成任务;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在语域理论指导下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三)语域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1.明晰实际发生的事(感知对话的语场)

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力活动开始之前,观察图片,获取相关信息:男孩喜欢足球,他现在正在打电话。预测之后,呈现听力练习的三个问题(见图1)。这三个问题,已在前warm up教学活动中做了语言的铺设,难度不大。

紧接着,教师组织第二个听力活动,将听的重点转移到Vince拒绝邀请的理由上。学生通过填写表格(见图2),对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能够基本明晰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对话主题,明确该段对话的语场,为接下来的分析语旨和理解、运用语式等活动做好铺垫。

2.推断话语者之间的关系、情绪及意图(感知对话的语式和语旨)

在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听说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对话双方的关系及他们在交谈时所运用的语言、语气,即分析对话的语式和语旨。分析对话者关系、关注说话者所用的语言和语气,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和提升语言交际能力做好铺垫。为培养学生以上两项能力,教师设计了圈画重音的听力活动(见图3),引导学生关注语调和重音,并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判断说话者的关系、语气及意图。

该单元的主题是invitation,包含提出邀请、接受邀请、拒绝邀请三个方面。而此篇听力文本的聚焦点在于“拒绝”。因对话产生的媒介是电话,但电话用语的特征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结束用语。通话者无法看到话语者的面部表情,但可从对话双方的关系、语气、用词、重音等方面感知情绪的变化。通过最后一个追问“How might Andy feel after the phone call”,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以“如何礼貌地拒绝他人的请求”为主题的讨论。在学生展示完每个小组的成果之后,教师播放一个原创听力独白,学生结合已知与听力中获取的信息,总结出礼貌拒绝用语的三条原则:(1)Give sincere thanks;(2)Always tell the truth;(3)Pick a nice language。

3.改变三个变量,感知语言变化(语域理论下的交际训练)

听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分别改变听力材料的语场、语旨、语式,引导学生探讨在不同情境下拒绝他人该说什么、怎么说。

首先,教师改变对话中的语场,变成Andy打电话邀请Vince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如何委婉拒绝好朋友的生日派对邀请呢?生日派对与日常打球的邀请有很大的不同,生日一年仅发生一次,而打球的邀约可随时发生,作为好朋友,拒绝生日派对的邀请应更注意措辞。当听见对方的邀请“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时,出于礼貌,应先给予祝福,然后再询问具体的时间;当发现派对的时间与自己的安排有出入时,应真诚表达遗憾之情。师生在共同探讨语言选择及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可感知语场变化带来的语言转变。

接着,教师改变对话中的语旨,即将Andy变成Vince的网球教练——从朋友之间的平辈关系转变为长者与晚辈的关系。这时,双方的用语必定不能像朋友之间的对话那般随意,从接电话时的回应到拒绝理由的选择等,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对长辈的尊重。通过“It’s nice to get your call.”“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invitation.”“I really want to come ...”“Can we make it another time?”等句子,学生在该语境中可清晰感知,当对话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时,语言以及语气亦要随之变化。

然后,教师改变对话中的语式,将Andy与Vince的电话交流变成面对面的交流,而且是Andy亲自到Vince家里去邀请。电话交流时,因看不见对方的表情,拒绝时相对容易,而面对面的交流,更考验话语者的共情能力。因为是登门邀请,作为主人的Vince要礼貌表达出对客人到访的欢迎,请Andy进门、入座、饮茶等,还要给予客观、真实、说服力较强的理由,并表达真挚的歉意。可见,交流方式的转变也是交际语言变化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最后,教师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情及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设置三个不同的情境以供学生进行操练(见图4)。其语域三变量的比较如表1所示。

在完成语境对话之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将明白学会说“不”、学会拒绝的重要性并掌握委婉拒绝的方法:

If you really don’t want to accept an invitation, be brave to turn it down; When you turn down an invitation, remember to stand in others’ shoes.

在教师所设置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根据语境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语气与别人交谈,达到听说教学的目的——在真实情境中有效、恰当地运用语言。

四、启示和结语

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因此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语言教学应在增强语言工具属性的同时,提升其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语境的语域特点尤为重要。教师应结合语域理论的三个关键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设计听说教学的问题链和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对话双方的亲疏关系、通过语调和重音等推测说话者的语气和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不同交谈者的社会身份及亲疏关系等会衍生出不同的情景语境,进而影响交际時语言使用的变化。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关注语境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特点,并根据相应语境创设合适的对话,对课堂前期输入的语言及情境知识进行相关运用。这样一种在语境中输入—内化—输出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进行正确和得体的交际,实现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4):23-29.

[2]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9-13.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19.

[4]HALLIDAY M A K,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Beijing: The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21-24.

[5]程晓堂.语域理论与诗歌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11-14.

[6]张沉香.语域理论对博士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