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08 07:13尹元福高子壹何乐周淼顾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建议

尹元福 高子壹 何乐 周淼 顾佳

摘要: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之后,中国的扶贫取得了显著性的成就,在2020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摘帽脱贫的伟大举措。尤其是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的成果尤其突出,虽然脱贫容易,但是想要不“返贫”更是一个饱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滇西南边境县的贫困内涵,总结归纳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后再分析得出对滇西南地区生态运行与反贫困的建议。通过旅游、农业、教育等當地特色与数字经济相结合,走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使该地区真正实现脱贫减贫,维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西南边境;贫困减贫;建议

一、引言

扶贫、减贫的工作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人民安居乐业,进入全面小康生活的一个重要保证。2021年2月25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胜利,现行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实现脱贫减贫。但是“脱贫不复贫”,是一个现行条件下将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在滇西南地区边境线上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滇西南地区处于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并较为偏远,地理环境较为特殊,扶贫手段失去了其他地区具有的“普适性”,保持“减贫不复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否与该地区特殊生态资本化运营相结合成为了该地区扶贫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本文首先进行了中外学者对该区域贫困问题的目前研究状况,提出本文的具体研究模式,再具体研究位于云南省西南地区边境线上的贫困问题的内涵。其次,再研究该地区的自然、人口以及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对可能复贫有什么具体的影响,辩证的看待这些影响因素是否会变成实现该贫困地区减贫的工具。最后分析滇西南贫困地区的生态运营,并对要实现反贫困、不复贫的目标,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滇西南边境贫困地区的各个区域的精准扶贫、减贫的事业献言献策。

二、滇西南边境地区贫困内涵研究

(一)滇西南边境地区发展现状

云南滇西边境地区涉及保山、丽江等10个州市,其地理位置和其具有的经济意义尤为特殊。作为全国范围内贫困面积最大、拥有最多的贫困人口的省份,其贫困程度非常深,复贫可能性较大。

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滇中地区经济发展好,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遍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以原始的农业及副产品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差距有在逐步扩大的走向。各州市的GDP在全省中的排位与人均GDP排位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先进,第三产业仍处于发展迟缓阶段。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开花,云南省委政府结合地方特点,从产业、健康、教育等方面出台并实行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扶贫政策,切实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总体收效良好。目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云南省的脱贫攻坚任务已进入到“冲刺期”。在这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致贫原因错综复杂。细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尤其是西南边境会发现些许问题,纵观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自生动力的不足,导致贫困人口过度依赖外力,过度依赖政府政策。并且物质生活资料与基础文化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贫困现象呈现综合性与复杂性。

(二)滇西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内在原因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云南省在全国有45个国家贫困县。贫困深度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和长期落后的发展状况,该地区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滇西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近年来,滇西南地区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仍远低于其他地区。

2、自然环境恶劣,由于复杂多样的地形,经济资源极为贫乏

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致使土地资源进一步贫瘠,从而导致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泥石流等,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前进。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环境复杂,且资金投入不到位。由此可见,滇西南农村地区的致贫因素复杂,引发了一系列难题,导致边境治理效率不高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3、经营方式落后,西部农村地区农民教育文化水平低

在新思想和新科技的推广方面,滇西南地区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相当多农村依然采用传统的农耕技术,新型农业技术和农村机械应用较少。惠农政策推广不全面、经济发展严重迟缓,更加重了滇西南地区现有的贫困状态。

4、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贫困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基础设施较差,发展水平落后,教育质量水平低,因此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贫困问题的缓解。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着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任务,其往往承担着扶贫资源的分配任务,是开展精准扶贫事业的基层堡垒,但由于缺乏治理能力和缺乏公信力,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落的“熟人社会”中的治理中,往往会导致上级颁布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无法发挥其本质效用。

5、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制度和政策

在滇西南边境贫困地区,土地制度不够完善,以此引发出不能顺利推行经营模式集约、规模化的问题;工农业基础较为薄弱,使得部分农民消极思想加重;此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这也大大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

(三)滇西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外在原因

1、扶贫立法滞后,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扶贫领域的立法相对空白,这使得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扶贫政策不能精准落实到位。扶贫领域立法空白,这使得精准扶贫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导致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稳定性与权威性。

2、扶贫工作不规范,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精准也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从贫困人口识别到扶贫资金运作再到扶贫资源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真正做到精准。但在当前扶贫领域立法滞后,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现状下,扶贫工作的实际运作缺乏规范性。再加之贫困人口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无法做到参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全过程,导致本就不规范的实际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滇西南生态运营与反贫困建议

1、扶持生态产业,促进循环发展

滇西南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其农业、旅游业發展的基石。

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在利用生态资源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扶贫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和资源禀赋,与新时代信息产业相结合,融入“互联网+生态产业”模式,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三者的相互平衡。并且在指标评价体系设计中,将生态保护、生态恢复、防止回归贫困和相对贫困作为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

保护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加强地区居民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自然循环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另外,西双版纳自治州丰富的生态系统对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生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限制和禁止一切破坏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2、发扬民族特色,推动旅游减贫

云南由于其交通不便、地形气候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滞后,除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外,大部分旅游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滇西南边境地区政府积极响应云南旅游产业在“十三五”规划的号召,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旅游合作路线设计,利用多个信息化平台加强旅游宣传与营销、促进品牌效益最大化。

滇西南边境山区有着我国高度贫困地区的通病,教育水平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差异,居民对青少年教育不够重视。要实现反贫困的目标,必须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加强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培养问题,注重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现代化农户、农产品经营能手、专业种养大户,引进外地专家和高效联合建设,加强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利用群众智慧,因地制宜的创新减贫致富的发展道路,逐渐构建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

3、创新农业多元化发展道路

现代化农业生产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现代的机械设备和科学的生产技术,还需要高效的经营方式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优化生产要素投入。通过产业调整,将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尽力提高农业生产抵御旱涝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能力,改变以往农户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另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受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又因为农户缺少营销头脑,营销渠道狭窄等因素,传统农业发展受众面较窄,难以跨越地区障碍使农产品“走出”山区,形成新型农业多元化发展。

云南西南边境地区要充分发挥光热和地形地势特色,大力发展农业特色,通过使地区特色产业和新型经济产业有机结合的形式、以种植业为基础,借助数字经济、网络电商等多种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销量,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农户走上可持续的良性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

[1]Beck Jimmy,O'Hara Kimberly L ,Falco Carla N, Bassett Hannah K,Randall Cameron L,Cruz Stephanie, Senturia Kirsten ,Hanson Janice L, Wignall Julia, Opel Douglas J. How attendings can help residents navigate moral distress: a qualitative study.[J]. Academic pediatrics,2021.

[2]郑秉文.“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9(09):17-25.

[3]郭景福,田宇.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减贫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04):144-148.

[4]高俊,王灵恩,黄巧.边境旅游地乡村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路径——云南打洛口岸地区的民族志研究[J].地理研究,2020,39(10):2233-2248.

[5]黄晋生,蔡文伯,袁雪.多维贫困视域下的教育减贫效应研究——来自民族地区的经验证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07):8-13.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边境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扶贫研究(19BSH064)。

作者简介:

1.尹元福,男,博士,吉林人,重庆工商大学经管实验教学中心,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农业经济。

2.高子壹,女,辽宁人,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何乐,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4.周淼,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5.顾佳,女,云南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