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那份质朴的美

2021-12-08 05:21李兴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园田陶渊明首诗

李兴茂

教学需要重视预设,但也需要重视生成,如果把握得当,抓住文本多向拓展,纵深开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曾经能动地捕捉了契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所以我上课时一般要了解学生预习文本的初读印象和观感,以便知晓预习效果。

一位同学首先发言:我读《归园田居》这首诗,总体上感觉是过于平实和平淡,除了几句形象的比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其他的句子比较浅白,好像没有什么光彩。

另一名同学接着说:我也觉得这首诗美感不太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诗句,就像大白话,算不上优美,更谈不上典雅,平平常常。

我没想到竟然连续两名同学“不看好”《归园田居》这首诗,于是索性作了一个课堂调查:“根据你们的预习印象,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举了手。怎么这么多的学生对这首诗“不来电”?我感到有必要让学生将他们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以便了解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于是我调整了既定的教学计划。

师:同学们,既然有这么多的同学不喜欢这首诗,那么咱们就将课堂变成“吐嘈大会”,说说陶渊明是怎么“得罪”你们的。(生笑)

生:我觉得陶渊明的诗句生动性欠点。你看毛主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本来是飞的,用了个“击”,多么强劲有力;鱼本来是游的,用了个“翔”,多么生动鲜活,这才是诗的语言。而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了“狗吠”“鸡鸣”,太老实了,缺乏新奇之美。

生:还有李白的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声浩叹,惊天动地,一下子将我震住了,但陶渊明把我震不住。(众生大笑)

生:还有曹操的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轻轻松松留下了一个千古名句,也传达出了自己的旷世忧情,让人过目难忘,陶公好像没有这样的功力。

师:还有吗?请大家继续挖掘。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文学批评是为了文学建设,只要是从文本出发,认真思考,求真求实,就当是给陶公提意见,我相信他会欣然接受的!

生:还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样的句子,平白如话,缺乏生动鲜活的描写,色彩感、画面感都不太强,感觉诗味不浓。

生:另外,陶渊明虽然回归田园,但他毕竟和一般的农民有所不同,应该有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生活,如吟诗作赋、纵兴高谈之类,但这首诗基本上没有涉及。

生:陶公特别喜欢菊花,也喜欢饮酒,但诗中均未写到,感觉他归园田居的生活过于冷清单调,也欠些丰富充实。

师:听到同学们的评析,感觉大家对《归园田居》的意见大致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语言平实导致的诗味平淡,二是所写的田园生活不够丰富导致的充实感欠缺。(同学们纷纷点头)下面咱们继续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切实感受,畅所欲言,既可以进一步分析作品的“不足”,也可以发掘作品的优点,为陶渊明“辩护”。

(生阅读思考,五六分钟后)

生:我特别喜欢《归园田居》中的几个比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将官场比成尘网,突出了脏和烦,正因如此,回归田园后,寻常的生活,在陶渊明来说如获至宝。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将官场比喻成樊笼,突出了不得自由的压抑和憋闷,比喻的形象和精当让人称奇,真是举重若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不必说了,将思乡心切表达得淋漓尽致,真精彩。

师:你这赏析也够精彩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初读这首诗的时候,确实觉得这首诗过于平实。但当我细读之后,特别是联系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就觉得这首诗的所谓缺点也许正是它的优点。

师:你这个说法很新奇,试说说看。

生:陶渊明是个性格质朴恬淡之人,崇尚简素,不慕浮华。诗如其人,如果陶渊明写出明丽鲜艳的诗,那反而有种,有种……

师:是不是有种违和感,与他的性格和心境不相宜,反而不美。

生:对对,正是这个意思。朴素的陶渊明写出朴素的诗,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陶渊明不写浮华的诗,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师:你讲得很好。美学上有个著名的说法是“美在和谐”,你大致说出了这个道理。文学是多元的,文学风格也应该是多元的。我非常喜欢著名作家王蒙的一篇散文作品《风格散记》,建议同学们网上搜来读一读,味道好极了。(众生笑)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分别写出不同艺术风格及其美学品格,有潇洒、含蓄、老辣、幽默、痛苦、单纯、自然、冲淡、清新、俊逸等十几种不同风格,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和独特魅力,不能厚此薄彼。陶渊明的诗风可能不是潇洒、幽默、俊逸这些风格,但具有什么风格呢?

生:单纯、自然、冲淡。

师:你们的美学感觉很敏锐嘛。同学们,你们的初中语文老师讲过“白描”这种艺术手法没有?

生:讲过。白描本来是绘画技法,后来被文学艺术借用。指通过简练、朴素、淡雅的文字描摹事物的形象,簡约而传神。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说《归园田居》用了白描手法?

师:你的感觉呢?

生:我觉得就是。

师:哪些语句让你“觉得”?

生:我觉得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都是。

师:大家的意见呢?(很多同学表示同意)

师:大家的看法没错,这些句子是典型的白描。那请哪位同学举一例说说怎么白描的?

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用“荫”“罗”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榆柳的高大繁密和桃李的勃勃生机,令人可喜,并不算美丽的两个字却有着传神的效果,因而给人的审美感觉一点也不差。

师:说得好!

生:我觉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里的两个叠音词用得非常好,不但音韵和谐,而且与“远人村”“墟里烟”一起,寥寥十个字,画出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烟村图,非常亲切,又非常动人。

师:好一个“水墨烟村图”,说得真美。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善于表达。

生:我不認为《归园田居》的文笔朴实是缺点,美是多元的。以徐志摩《再别康桥》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而言,前者是辞藻美、意境美、建筑美的典范之作,而后者则语言质朴无华,近乎口语,甚至连押韵都没有,但却给我强烈的情感撞击和心灵共鸣,因此,《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的心中分量更重,而那朴实的诗句好像也有了特殊的美感。外在的语言当然重要,但内在的情感尤其重要。当然,我不是说《再别康桥》不好,它也感人至深,但《大堰河——我的保姆》更好,简直催人泪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表面上最不像诗,而它骨子里最像诗。(生鼓掌)

师:高见啊!(我向他竖了个大拇指,学生再次鼓掌)

师:陶渊明的诗的确有点“淡”,但这种淡是淡雅的淡,淡泊的淡,冲淡的淡,已经升华成了一种人生追求和心灵境界,所谓“大雅若拙”“大味必淡”。人们总想“脱俗”,而他潜心“守拙”,“此中有真意”啊,愿同学们入情入境,细细领会。

生: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学陶渊明,回归田园,洁身自好,那么社会正义由谁去维护,社会进步由谁去推动?

师:这个问题颇有质量,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一下。

生:就怕人人都不学陶渊明,如果都学陶渊明,则巧取豪夺的少了,尔虞我诈的少了,贪污腐败的少了,人人付出各自的劳动,收获应得的果实,并且自由而有尊严地活着,社会正义也就自然形成了,而这样的社会不就是一个进步的社会吗?(众生鼓掌)

师:对!我们不必要担心人人效法陶渊明。从古至今,想为官做宰的人多,而真心想归园田居的人少,人们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嘛。即使在当官为知识分子主要出路的古代,不是也有庄子、陶渊明这样的淡泊之士不去做官吗?现在的人们出路多,更应该追求多元的人生价值。让喜欢做官的人做官去吧,只要他愿意做一个好官。陶渊明回乡以后宁可“躬耕陇亩”,过简素甚至贫困的生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显示出一种气节和风范,令人感佩;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更应珍惜。

陶渊明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不能将陶渊明的退隐当成退缩,他是富有进取精神的。他厌恶官场,但热爱人生,他在种田采菊饮酒之外,还读书赋诗,不断求索人生的意义,并以他风格独具的诗文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照亮了中国的精神天空,为那些正直耿介之士开辟了一条生存和自我发展之道,深切地影响了后世很多人,如王维、苏轼、曹雪芹等。

(学生纷纷点头)

师:同学们,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学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解读我们也不必强求一致,重要的是我们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认真地玩味诗作,并读出诗作后面那个活生生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你们做得很好。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前面说到的第二点问题:诗作中所写到的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不够丰富充实,显得有点单调。能不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陶渊明进行补充,达到你们所期望的“充实”?

生:让我们当“诗人”啊,没那本事啊!(众生笑)

师:陶渊明也不是生来就是诗人吧,要有勇气尝试。何况,是补诗而不是写作整首诗。敢不敢?

生:豁出去了!(众生笑)

师:好样的!现在快下课了,同学们课后好好准备一下,下节课咱们交流。有几个特殊要求:长短不限,但一定要押韵,同时要和《归园田居》押同一个韵;语言风格要和陶诗保持一致。另外请同学们将这首诗背诵下来。

(次日语文课。学生先齐背了一遍诗作)

师:昨天留了个小作业,请同学们为陶渊明补诗,大家准备了没有?

生(齐声):准备了。

师:那请大家贡献出来,全班共同欣赏。可以读自己的,也可以互相点评。

生:我只有四句——琴声穿林舍,下棋在花间。种桑在山下,织麻于窗前。

师:嗯。既有艺术性休闲,又有生活性劳作。

生:潭水深又清,鱼儿肥又鲜。渔人闲垂钓,农夫作田间。日落回家中,老小谈余闲。

生:哇,这么厉害,一连来了六句!

师:你有几句。

生:只有两句——窈窕花枝舞,可怜草叶翩。

师:虽然只有两句,但很生动,清新可人。特别是“翩”字有神韵。

生:邻里常往来,欢笑共谈闲。日暮黄昏后,窗外有鸣蝉。饮酒风雪时,垂钓暖风间。

师:不错。后两句“风”字有点重复,能不能改一下。

生:垂钓艳阳天。

生:那热死了。(众生笑)

生:戴着斗笠呢。(众生又笑)

师:好吧,机智对答,算你狠。(众生大笑)还有好诗吗?

生:黄发牵垂髫,散步在田间。遥遥疏影里,稀稀杏花前。

师:借用《桃花源记》的词语,妙啊;叠音词也用得不错啊!

生:我的只有两句——燕栖房前梁,雀卧榆柳肩。

师:短而有味,“肩”字的比拟手法用得多好!

生:空中燕飞舞,地上松鼠攀。

师:地上应该是“跑”吧?不过“攀”字很好,保留下来,将“地上”变成“树上”如何?

生:好好。我为押韵凑了个“攀”,却忽视了前后统一。

生:蝉鸣清池旁,果香溢满园。檐下栽秋菊,新枝长窗前。

生:菊花出来了,陶渊明的最爱。

生:晨起扛锄去,暮日游书间。我写的是陶渊明的田居两事,农事和读书。

师:“扛”和“游”看似平常,却也精到。不错不错。

生:老人作田间,幼童戏桥边。流水如鸣环,缤纷遍满山。

师:“缤纷”一般形容的是视觉形象,你用来形容流水,通感手法用得很好。

生:娇妻忙后田,孩嬉篱门前。围坐红炉火,菜香幽幽然。夕阳斜下去,与友共诗篇。

师:写出了家居的烟火气,很好。

生:日暮黄昏后,窗外有鸣蝉。交错越陌阡,儿童嬉戏欢。农人谈笑间,明月已上山。佳酿四五坛,众人醉欢颜。清茶几许盏,作文三百篇。

生:你这个太猛了吧,写了这么长。

师:不单是长,味道也不错。我特别欣赏“明月已上山”和“作文三百篇”。

生:心中有闲情,歌于绿野边。畅饮大杯酒,尘事若云烟。

师:“尘事若云烟”,多好,太像陶渊明的话了。

生:闲饮古凳上,后亭有高山。心性本无羁,难屈庙堂间。皆道尘世烦,我自立山南。

师:“我自立山南”,将陶渊明的自在和孤傲写活了。

生:浮沉心已落,独居倒自安。何处释伤情,唯在山水间。

师:你好像也钻到陶渊明心里去了!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觉很敏锐,《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六首组诗之一,作为单首,自然不够全面和充实。大家怀着美好的愿望写出了陶渊明归居田园后的“幸福生活”,但实际上他的另外五首原诗却更多地写到了生活的沉重和物质的贫乏,如其二中的“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其五中的“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其六中的“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田居生活并没有多少“诗和远方”,而更多的是躬耕的辛劳、收获的微薄和生活的困窘,但他宁可向田野躬身,也不愿对权贵折腰,这尤其难能可贵,更显出高尚的境界和风骨!你们的补诗虽然没有一句“押中”陶渊明原诗,但我很高兴,说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创作”。陶渊明幻想当时的人过上“桃花源”般的生活,就让你们的诗句为陶渊明建造一方宜居的“桃花源”吧!(众生鼓掌)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感到本课有如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作为教师,要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课堂契机,适时改变原有教学设计,生成更加有效的课堂。当多数学生不大喜欢《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时,我不是拿这首诗的名气和长期被选入教材的地位等等来硬让学生“承认”它的思想艺术之不凡,而是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民主的讨论中使学生逐渐加深认识,真正走进诗歌的内核,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认识作品的特殊魅力。

其次,作为教师,要有真正的“对话”意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有理有据地阐述。现代教育呼唤真正的“对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阅读体验是最真实的对话依据,这些认识可以有深浅之分,但都应得到充分尊重。就算是所谓的“误读”,也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解读心得表达出来,在与文本和同伴的不断对话中逐渐加深理解,由他们自主选择“坚持”还是“扬弃”。要敢于“放手”,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要认真倾听,多加鼓励和肯定,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次,作为教师,要有开放的胸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真理的味道最香甜,让真理的声音最响亮。英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英国的教科书说英国最伟大,法国的教科书说法国最伟大,应该让学生读到这两种教科书。有人问:那学生到底信谁呢?教育家回答:学生不信谁了,教育便成功了。中国古人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思维创新、思想解放是优质教育的重要内涵,现代课堂不应成为教科书的一言堂、教师的一言堂或某种定论的一言堂。要让小小的书本和小小的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野马”奔驰的原野,成为学生思维的大雁放飞的长天。学习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达成“共识”,但更多時候是为了发掘“异见”,并由此形成创造性成果。本课的个性化解读是一种创新,为陶渊明补诗也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创造性活动对于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宝贵的。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美育评价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园田陶渊明首诗
《上课没人抢》
劳动最光荣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高中课文注释辨析二例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