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散文的选材技巧

2021-12-08 05:21翟淼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选材姥姥散文

翟淼淼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记叙散文,巧妙选材是关键。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等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文章选材的优劣,那么如何做到独具慧眼、妙拾佳材呢?本文主要介绍记叙散文的三种选材技巧。

一、选有深切感受的材料

散文是“生活的博物馆”,它篇幅短小,但其取材和其他体裁的文章相比,却是最广泛、最自由的。正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思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乐,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那么,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写入记叙散文吗?作家冯骥才在《趣谈散文》中说过:“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所以,我们选取的材料,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熟悉的有深切感受的人、事、物。

如在作家李娟的散文作品集《我的阿勒泰》中,阿勒泰大地的每一个人、每一处风景都是那么的生动,外婆和妈妈、乡村医生、一只猫、三条狗、杂货铺、满天的云、河里的水、起伏的大地、跳的舞、爱的人、坐的车、散的步、过的年、采的木耳……这里的一切一点一点安静细致的铺展在我们面前,感动着我们。为什么《我的阿勒泰》有这样一份力量,因为李娟所选的材料都是自己熟悉的并且有深切感受的材料。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才能写好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否则会造成文章的枯燥乏味、空空泛泛。

怎样寻找有深切感受的材料,让那些已沉睡心底的人、事、物再现呢?我们不妨借鉴《开始写作吧》一书中的一个有意思的练习——《一页纸中的生命》,花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一部分:

描述你的一生,用手写完成,叙述不超过一页。在空白页的顶端写上你的生日。当你写到这一页最后一行的时候,标上当天的日期,然后停笔。最好是能总结出你人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重大的事件、年份甚至时代。

从出生到现在,在大家十几二十年的生命里,一定有很多难忘的人,或许是你的亲人,或许是你的朋友,或许是街上一面之缘的过客……一定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或许是小时候一次被打,或许是考试作弊被抓,或许是一个重复了又重复的梦……这个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不经意的过往去认真地回忆,有机会去沉淀我们的情感和人生,同时也感谢你重新拾起了被忽略的风景,让眼前的这张白纸从此有了生命,且行且记且忆。

这个练习的过程好比我们在沿着石滩散步,然后在一堆普普通通的碎石中淘出零星的几块精致的玻璃石和玛瑙石。当这个练习结束的时候,在纸上所呈现的一定是有深切感受的材料。

二、选择新奇真实的材料

在记叙散文写作中,我们不要总是去选择那些千篇一律的材料,一写到母亲,就是“无私的付出,头上的白发,额上的汗珠”;一写到老师,就是“严厉的目光,熬夜改作业,累倒在病床上”,诸如此类,把人物脸谱化,把生活模式化,使人读之,毫无新意,味同嚼蜡。我们写文章应该力求让读者阅读之后愿意咀嚼,感觉有点味道。所以,记叙散文选材要有新意,要鲜活,每一个事实、每一个细节都要由自己发现、观察得到,不要老调重弹,更不要拾人牙慧。例如,有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一进门,只见妈妈两手趴在桌子上,两眼紧盯前方的显示器……妈妈这几天瘦了,她太累了,每天泡在《传奇世界》中打装备,练级。

……

姥爷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每时每刻都要人照顾,妈妈是家中的长女,而且舅舅又在外地,这份担子自然落到了妈妈的头上,她早上5点多就起来,天天往姥爷家跑,给姥爷收拾院子,洗衣服,做饭,天天忙碌着,我自己独自在家,少了那天天在我耳边的唠唠叨叨,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十几天过去了,姥爺的病情好转,妈妈终于回来了,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游戏世界!我看到妈妈又瘦了许多!

我回到家,发现有好多人在自家的房间走来走去,开开这个抽屉,动动那个柜子,我呆住了,妈妈一把把我拉到她的身边,示意我闭嘴,家中的电视机,电脑,冰箱早已不见了踪影,我没有吃饭,下午在学校度过了难熬的几个小时,晚自习没上就回家了,打开门,怪了,东西都回来了,妈妈大叹一声:“以后咱买点卡的钱不用找你爸爸要了”原来,妈妈是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将东西全放在叔叔那,自己申请了一份最低生活保障金……

这篇记叙散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痴迷于游戏、又孝顺老人、又有点歪心眼的立体而丰满的妈妈的形象。材料选择新鲜有趣。“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平时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努力寻找并着力挖掘最能表现人和事的某方面特征的独特新奇的材料。想要写好叙事散文,就要选择不同凡响的能表现独特个性的题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能找到表现一个人独特个性的材料,谁就能发现人生某种深厚的底蕴!

当然,记叙散文选材在做到新奇的同时,还要真实可信,不编造,不做作。有些同学,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信笔写来。

如有同学写道:母亲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你真是和你父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语言描写,但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不真实。

再比如:有同学写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发烧到40度,妈妈发现后二话不说将其背起往医院跑,自己在妈妈的背上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个小学生在自己发烧到40度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的表现,显然,情感太不真实。

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不要说打动不了别人,恐怕就是自己读了也要反胃的。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文章,不仅要有真实的故事,还要有真诚的情感。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的可能”。只有让读者感到文章的真实、你的真诚,才会真正地打动读者。

在这里,我们可以继续《一頁纸中的生命》练习,花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二部分:通读一遍你所叙述的内容,在任何一个需要多加注意的时间或地点上标记星号。只要你认为材料新鲜合适,在任何你觉得需要进一步叙述的地方上标记星号。

这个练习让我们从自己有深切感受的材料中,再进一步寻找新鲜真实的材料。

三、选择小中见大的材料

很多同学写叙事散文,总想写大事,觉得小事不值得写。可是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有那么多“有意义的大事”可写。许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一般早已为人熟知,因而缺少新鲜感,而生活中一些琐碎小事却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如果细心观察,精心选取能深刻表达主题的平凡生活小事,具体细节,往往能通过这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使文章产生新奇的效果!

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甚至是有意思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因为以小见大,本身就是文章最好的写作方法,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是这样做的。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琦君的《髻》、巴金的《怀念萧山》、张洁的《拾麦穗》、冯骥才的《书桌》、三毛的《背影》、林清玄的《飞入芒花》等,这些都是大作家选择小事写出佳作的成功案例。

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以小见大,往往不仅指小角度切入,更多的是指以小题材见出大社会,以平常的、琐碎的现实生活的叙写,让人领悟出蕴涵其中的社会人生的真谛。以小见大的“小”一定是富有代表性的细节。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有同学写了一篇《背上的梦》,记录了小时候在姥姥家过夜时的情景:

这时姥姥就向后拢一拢她的头发,从炕上下来,拱上她的灰布鞋,背过身去,我就边哭边乖乖的趴上她的背,姥姥就起身背我出去,无奈却又细心地对我说:“走,带你去找你爸妈。”夏天的夜晚格外闷热,姥姥背着我,在村口的路上走了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嘴里总是重复着:“我带你去找爸妈,不急,不急。”我听着听着,便安静的趴在姥姥背上,看着被路灯拉长的身影,听着小渠里蛐蛐青蛙的二重奏,忘记了哭闹,忘记了找爸妈,大多数的夜晚都是这样在姥姥的背上睡去,无比心安与满足。

这一段就写得很精巧细致,姥姥的动作、语言和环境,在这些细小的元素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带给作者的温暖记忆。

最后,我们继续回到之前《一页纸中的生命》练习,花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三部分:

选一个星号。回忆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场景或事件。然后闭上双眼,仔细思考这起事件中的某个精确的时刻。保持双眼紧闭,细细品味、用心体验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仿佛它们已融入你所选的这段叙述之中。睁开眼睛,集中精力将这一时刻描述成一个场景,仔细留意其中那些具体的、有形的、基于情节动作的细节。

这个练习让我们在进一步筛选材料的同时,来练习细节描述,使“以小见大”的“小”更加精彩动人、细致深刻。

当然,以上的选材技巧并不能囊括记叙散文选材技巧的全部,但希望可以通过以上技巧和训练方法对初学者在记叙散文写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雪莉·艾利斯.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创意写作书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李娟.我的阿勒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杨大忠.谈《金岳霖先生》的几个细节[J].语文学习,2015年第3期.

[4]牛爱.记叙文选材六技巧[J].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选材姥姥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我爱你,妹妹
聪聪的信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选材“碰头”好热闹
绣花高手姥姥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