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泊船瓜洲》“间”的释义和读音

2021-12-08 05:14魏文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瓜洲平声平仄

魏文潇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早已家喻户晓。关于诗中首句末字“间”的释义与读音,古人因其较为习见,故未曾注释,今人的看法则众说纷纭。这些意见,概括起来,约有以下两派:一是主张“间”应读去声,即读jiàn,并释“间”为“间隔”,以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等为代表。一是主张“间”应读平声,即读jiān,且以为“间”并非“间隔”之义,而是应当释为“中间”,以刘培国《〈泊船瓜洲〉中“间”的读法》[3]等为代表,或当释为“狭窄”,以莫俊峰《〈泊船瓜洲〉之“间”字正音管窥》[4]等为代表,或当释为“之间”,以刘泽宇《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5]等为代表,或当看作“量词”,以鲍道宏《“间”,量词还是动词——〈泊船瓜洲〉解读释疑》[6]为代表。

以上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并未详细陈说“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因何要释为“间隔”并读成去声,揣其原因,大概与诗中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隔”字的运用,并受其连带影响有关。第二种看法,各家用以证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为格律,二为文意。其中格律方面,证据有二:一是以为《泊船瓜洲》通篇押平声韵删部,首句末字“间”入韵,故应读平声。二是以为“间”只有读平声,首句末三字才不会出现三仄尾,才能符合七言律绝的平仄句式。文意方面,各家多数以为用“间隔”释“间”,不符合诗中作者以为瓜洲、京口、钟山三地相距不远的心理。

我们认为,《泊船瓜洲》的“间”确应读作平声,但所持证据与前述诸家不同。事实上,以上诸家所提供的论据也并不可靠:如七言律絕的首句,完全可以不入韵。三仄尾也并非七言律绝的大忌,而是其常规律句之一[7]。此外,以“间隔”释“一水间”的“间”固然不妥,但“间隔”并不一定代表主观心理上的“相隔遥远”,这一点从此诗第二句“隔”字的用法,便可见出。一般来说,“间”在古典诗词中,主要有两种读音:一为名词,读平声,意为“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此种用例较常见,不必举例;一为动词,读去声,意为“间杂”“间隔”等,此种用法较少,如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红树间疏黄”[8]等。

一、以“名物+间”的组合为视角

据我们考察,古典诗词涉及“间”的使用,绝大多数均以名词的形式出现,“间”作动词者虽有之,但极为有限。其中“间”作为名词,又多以“名物+间”的双名词组合出现,其意义可释为“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9],而以“在一定的地方范围之内”为主。在“名物+间”这一组合中,“名物”既可以是天文类名物,如李端《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逍遥落日间”之“落日间”,也可以是时令类名物,如孟贯《山斋早秋雨中》“卷箔早秋间”之“早秋间”。既可以是地理类名物,如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但欲死山间”之“山间”,也可以是花草类名物,如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梦尽落花间”之“落花间”[10]。在如上的组合中,“间”的意义基本上都可以用“中”字加以变换,如“落日间”即为“落日中”,“早秋间”即为“早秋中”,“山间”即为“山中”,“落花间”即为“落花中”。事实上,类似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请再看以下数例:

1.天文类:桑柘夕烟间(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晚眺》),插影浮云间(韩垂《题金山》)。

2.时令类:来朝数月间(李秘《禁中送任山人》),未抵熏炉一夕间(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二))。

3.地理类:或落江湖间(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七)),萍流淮海间(张继《晚次淮阳》)。

4.花草类:洗钵古松间(王维《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犹从芳草间(刘长卿《送友人南游》)。

与以上“间”作为“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等意义相对应的是,其声调在唐宋诗词中则无不读为平声。这一点通过以上所举各例“间”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即可见出。如李端《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一首,除第二个韵脚字之外,其它三个韵脚字“山”“闲”“还”均属平声韵删部,根据唐人用韵须声调相同的道理,此处“间”自然也应读作平声。又如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一首,通篇押平声韵删部,故“间”同样也应读作平声。

明白了以上道理,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之“水间”的释义与读音,完全可以以此类推,即王诗“水间”一语,实属于上文所说的“地理类名物+间”。

二、以“名物+间”的对仗为视角

王安石“一水间”一句“间”的释义与声调,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名物+间”的对仗运用中见出,而且相对单纯的“名物+间”组合而言,处于对仗中的“名物+间”,“间”的表义更为明确。其中“间”与“里”相对的,如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云间堕箭飞书去,风里擎竿露布来”等。“间”与“外”相对的,如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四)“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等。“间”与“上”相对的,如李白《从军行》“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等。“间”与“下”相对的,如温庭筠《开圣寺》“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等。“间”与“处”相对的,如韩仲宣《晦日宴高氏林亭》“柳处云疑叶,梅间雪似花”等。“间”与“后”相对的,如李绅《灵蛇见少林寺》“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等。从以上所举例子可知,在“名物+间”这一组合中,与“间”相对的均为“里”“外”“上”“下”“处”“后”等方位名词(包括时间和空间),根据同类相对仗的道理,“间”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名词。这种对仗,多数为空间维度的对应,如上举吴融、朱庆馀等五人的例子,也偶有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对照,如上举李绅一例便是,又如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也属于这种情况。综上,“名物+间”这一结构里,“间”作为“里”“外”“上”“下”等的同类词,皆可释为“在一定的地方、时间或人群的范围之内”,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与上述对仗中“间”所表示的意义相对应的是,其声调则一概读为平声。如上举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一首,“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云间堕箭飞书去,风里擎竿露布来。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通篇每一句都是律句,各句、各联之间也均符合对、粘的要求,且中两联对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其中“云间堕箭飞书去”一句所用的平仄句式为“平仄平仄”,其中“间”正落在平聲的位置。又如,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四)一首,“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通篇每一句都是律句,各句、各联之间也都符合对、粘的要求,中两联对仗,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其中“萤飞白露间”一句所用的平仄为“平平仄平”,在这一平仄句式中,“间”显然也应该读作平声。此外,根据古代诗歌,押韵须声调相同的道理,此诗通篇押平声删部,也足见“间”应读平声。不特以上两首诗如此,其它格律诗中,“间”但凡以“名物+间”的形式出现,实未见有读仄声的先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水间”的“间”,当然也不能例外。

三、以“水间”或“一水间”的惯常用法为视角

如果说,前面两部分我们主要是从单句和对仗两方面,对“名物+间”这一构词法中“间”的释义和读音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例证和解析。那么,具体到“水间”或“一水间”这一惯常用语,其释义与读音是否也有如上的对应关系呢?

先看“水间”一语在诗词中的运用,其例有韩愈《木芙蓉》“远比水间红”,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春畦乱水间”,雍陶《明月照高楼》“荡妾浊水间”等。此数例中,“间”均可用“中”代替,为一定的空间或地方之义。与这类表义相适应的是,其声调则一例读作平声。如韩愈《木芙蓉》一首,“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通篇律句,对、粘均合,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其中“远比水间红”一句所用的格律为“仄仄平平”,足见,“间”当读平声。与“水间”这种用例相接近的,还有“云水间”“烟水间”等用语,如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六)“画出楼台云水间”、李德裕《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方之名因以此诗为报奉寄刘宾客》“悠悠烟水间”等。从格律来看,这些诗中的“间”,也都应读作平声,如李德裕一首,是五言律诗,无论从全诗的押韵来看,还是“悠悠烟水间”所用的格律“平平仄平”来看,“间”的声调概非平声莫属。

再看王安石《泊船瓜洲》首句末三字“一水间”在古诗中的运用。早在东汉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诗歌中已有“一水间”的用法,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但由于此诗并非格律诗,且“间”又不在韵脚处,故无从判断其读音。到了唐代,类似的用语就慢慢多了起来,较为重要的例子,如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伤春一水间”,应物《龙潭》“且饮溪潭一水间”,张又新《谢池》“犹是婵娟一水间”,西施《西施诗》“鸥鸟浮沉一水间”等。类似的例子,其意义当然还是宜解释为“在一定的地方范围之内”,至于其读音,从各诗的格律来看,则无一不是平声。如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一首为五律,“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其中无论是从全诗押平声删韵来看,还是从第二句“伤春一水间”所用的平仄“平平仄平”来看,“间”均应读作平声。以此类推,王安石《泊船瓜洲》“一水间”的“间”自然也应该释为“在一定的地方范围内”,且读为平声,即“jiān”。

参考文献: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8.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6.

[3]刘培国.《泊船瓜洲》中“间”的读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2(10):10.

[4]莫俊峰.《泊船瓜洲》之“间”字正音管窥[J].新语文学习,2007(03):118.

[5]刘泽宇.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J].中华诗词,2019(11):72.

[6]鲍道宏.“间”,量词还是动词——《泊船瓜洲》解读释疑[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42.

[7]张培阳.近体律句考——以唐五律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3(03):56.

[8]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18-219.

[10]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瓜洲平声平仄
楼船夜雪瓜洲渡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回不去的瓜洲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瓜洲:大运河的那颗“纽扣”掉了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春天的马蹄声
“逾”与“愈”不同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