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省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更趋于理性,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波动、品格形成,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受生活阅历的影响,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人和事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浅薄。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足够好,就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被忽视,这显然是错误的。受年龄的限制,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中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背景下,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情境体验式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伴随科技的进步,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逐步深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我们在一起”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提高道德修养。这种有趣而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实现学生的内生长。
重视基础素养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公开学习。教师要多动些,要想方设法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组织和指导教学。这样做会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充满好奇心,勇于尝试,体验有趣的事情,独立探索和解决学习问题。学习过程变得灵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有效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制定积极合理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凭分数高低来判断学生的能力,而应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