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1-12-08 10:40周玉洁游慧
理论观察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周玉洁 游慧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033 — 03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在救国、立国、兴国、强国下不断孕育、发展、传承下来的。在踏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回答好“融什么”“为什么融”“怎么融”三大问题,就要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彰显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拓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培育青年大学生追梦、实干、奋斗、奉献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回答“融什么”的问题

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内蕴着知、行、意、情四个维度,多视角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方向,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从认知角度来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之基。在历经各种阶级的救亡图存之下,救国、兴国的历史重托就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膀上。在多种“主义”的争鸣之下,马克思主义在那个时代凭借自身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脱颖而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救国志士,让中国人民真切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正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影响着、改变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我们面临着多少“洪流猛兽”,抑或历经着多少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如此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着共产主義伟大理想,坚信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从实践角度来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所谓“践行初心”就是牢记我们从哪里来,所谓“担当使命”就是牢记我们要到哪里去。“践行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基本主线,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人民而生。我们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党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确立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党依靠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仍要把初心使命牢记心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从意志维度来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它是一种敢于迎接挑战的气魄、勇于战胜困难的品格。不管是民族危难之时的挺身而出,还是民族振兴浪潮中的勇往直前,亦或是民族复兴大道上的锐意进取,都是这一精神密钥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性是对外部势力的回击和对自身发展的检视,也正是有了内外两种合力,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直面各种风险、战胜诸多困难,用奋斗谱写了一曲艰苦卓绝的胜利赞歌。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从情感维度来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泉。它是一种严守政治规矩的原则、站稳阶级立场的定力,是纪律性和人民性的结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政治品格与其他政党的阶级利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和政党自身的科学认识之上的。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筑牢基础,与人民站在一起,牢记“永不叛党”的承诺、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信念,铸就了百年丰功伟业。

二、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回答“为什么融”的问题

大学是塑造青年品格的节点,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阵地。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把中国共产党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时代的先锋们,培育其奋勇拼搏的追梦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和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一)知:在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奋勇拼搏的追梦精神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过兴业路、踏上复兴路,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在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有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追求,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引领航向、勇往直前。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时曾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1〕理想信念作为人精神上的“钙”,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促使人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实现个人的奋斗志向,勇担时代的历史重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利用好伟大建党精神这一育人的精神武器,通过深入挖掘其内涵价值,带领大学生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的意识,“补好理想信念之钙”,在追梦、筑梦、圆梦之时,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发扬奋勇拼搏的追梦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行:在行动上强化实践养成,培植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实干精神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生根发芽,得以开出笃行之花。

《荀子·修身》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是说再近的路,不走永远不会到达;再小的事,不做永远不会成功。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2〕实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哲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钥。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高校必须通过价值观教育等培育引导学生形成严谨务实、苦干实干、知行合一的品质。在新的赶考征程上,促进大学生磨出“铁肩膀”,干出“硬本领”。脚下沾满泥土,才能奏响时代的赞歌。

(三)意:在意志上淬炼昂扬斗志,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符号和特质,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遭遇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中国共产党人付出的牺牲不胜枚举,但这都没有阻止我们反抗压迫,追求真理,谋求幸福。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迎难而上、勇于斗争的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歌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3〕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要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促进学生不断发扬老黄牛精神,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唯有不断发扬奋斗精神、砥砺前行之人,才能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在新的历史征程上,青年人要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为座右铭,用奋进作帆,以实干为桨,为答好第二个百年问卷而不懈努力。

(四)情:在情感上涵养为民情怀,培育大学生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的整体。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胜利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矗立百年的关键所在。“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4〕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是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标识。

爱国为民、甘于奉献的服务精神一直是国家所倡导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高校要大力弘扬这种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通过党史教育和榜样引领,激发学生的为民服务情怀,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在奋斗中贡献青春的力量。继承优秀的精神基因,回应时代的召唤是学校教育的重任,也是每个个体完善自身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定然要把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铭刻在心,在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新时代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三、找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回答“怎么融”的问題

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新征程的生力军,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先锋队”。青年能否筑牢青春之信仰,补足精神之钙,担任未来之脊梁,就需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

(一)以深化思政理论课为立足点,明伟大建党精神之理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之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家得以独立、民族得以复兴、人民得以幸福。引导青年大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绽放的光芒,就要以深化思政理论课为立足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明伟大建党精神之理。

首先,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与教材内容对标对点,实现教材改革。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中,就要结合伟大建党精神,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结合起来,能深化青年大学生对于建党初期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的奋斗情怀,以此培育大学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拼搏之情。《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思政课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核心课程,应该凸出“中国精神”这一专题,目的在于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中国精神的联系与区别,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其次,除了实现教材内容改革,加强显性教育手段之外,还应当注重隐性教育的作用,春风化雨般地感化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要让大学生们主动参与,避开“填鸭式”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建立“移动的思政课堂”,以对话式、提问式、反思式等多种教育手段,引导他们主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用不断发展的真理坚定信念、指引方向。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加强社会实践为落脚点,力伟大建党精神之行

任何一种精神要落到实处才能彰显其磅礴伟力,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认知层面的坚守理想、情感层面的不负人民、意志层面的艰苦奋斗,最终要落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上去。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就必须要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身体力行地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根据青年大学生独有的认知特点,应当设计一系列以内容为王,实用有趣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渠道,以此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在实际行动之中笃伟大建党精神之行。在日常活动中,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党日活动,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 “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多种多样的红色活动,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加深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好地在追逐青春之梦中奋力奔跑。除了开展丰富的校内实践活动之外,高校还可以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党史人物纪念馆等,举行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移动的思政课堂”,将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

(三)以渗透校园文化为着力点,育伟大建党精神之意

伟大建党精神内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之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辉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依靠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积极斗争的磅礴气概。要培育青年大学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壮志之情,可以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渗透校园文化为着力点,育伟大建党精神之意。

首先,要強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运用显性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密切结合地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建造微型博物馆,阐述英雄人物救国、立国、兴国的英勇历史,唤起青年大学生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要加强教学楼、报告厅、学生宿舍等场所的文化建设,在走廊处、转角处、楼梯口均可展示英雄人物的风姿,让英雄人物事迹深入人心,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其次,要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春风化雨般感化青年大学生。例如开展英雄模范人物纪念日活动,举办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及班会活动,还可以进行以斗争精神为主题的讲座、读书会、辩论赛等等。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注入精神动力,将伟大建党精神之意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载体之中,不断发挥校园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

(四)以拓宽传播平台为发力点,传伟大建党精神之情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首要品质,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至上情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常怀忠诚之德,常持为民服务之行,才能保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保证执政安全,凝聚起磅礴伟力。针对于“网络原住民”青年大学生这类特定群体,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之情传递下去,就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因势而新、因时而进。

为了更加深入向历经“手机革命”的大学生传递伟大建党精神的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的大义之情,应当拓宽传播平台,运用全媒体手段,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顺应大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成长规律,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建立符合大学生的网络阵地,以此传递伟大建党精神之情。首先,建立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网络慕课供全体青年学生们共同学习。慕课应该注重“内容为王”,如学习“一生守好一座岛”的王继才事迹,播放心中只为了人民的焦裕禄影片。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辈事迹,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润物细无声地感化青年大学生们“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伟大建党精神。其次,采用全媒体手段,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各类社群平台,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推出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学习专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贴近青年大学生的表达方式,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感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百年党史的传承和创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高校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代玉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J〕.求索,2021,(05):33-41.

〔2〕蒋春燕,孙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59-61.

〔3〕王广义,胡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07):111-116.

〔4〕李学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党建,2021,(08):33-34.

〔5〕董振华.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红旗文稿,2021,(14):16-20+1.

〔6〕丁俊萍.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7):4-9.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