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及影响因素

2021-12-08 11:15张海茹李茜易子涵鞠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社区

张海茹 李茜 易子涵 鞠梅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德阳市人民医院;4西南医科大学)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急剧增加,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1〕。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98亿,且高龄化发展加快〔2〕。“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期寿命,使居民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3〕。从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概念,并将其作为应对全球老龄化的策略,到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各界都关心着老人各方面问题,都望老人能拥有良好状态和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本研究旨在了解宜宾市南溪区社区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9年5~8月,运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了宜宾市南溪区的340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者;②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者;③长期居住于所调查的社区;④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调查者。排除言语表达不清楚者。

1.2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该表为自行设计,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子女数、居住方式、医疗保险情况、体检情况、就医方便度、活动参与频率情况、目前健康状况;②积极老龄化量表〔4,5〕,包含36个条目,7个维度,包括了自理能力、积极学习并融入社会、建立经济保障、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奉献社会及传承孝道以身作则,该量表的Cronbach α为0.932,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2、3、4分,量表总分144分,分数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程度就越高;③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主要是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包含10个条目,共100分,根据总分分为重度依赖(≤40分),中度依赖(41~60分),轻度依赖(61~99分),无需依赖(100分);④老年抑郁量表(GDS)-5〔6〕:筛查老人的抑郁情况,量表5个条目,总分5分,用“是”“否”进行回答,条目2~5为“是”=1分,“否”=0分,条目1则反向计分为“是”=0分,“否”=1分,当总分≥2分时则可推断有抑郁症状,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1.3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自填问卷形式,调查前根据知情同意原则,获得被调查老年对象的同意,选择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前调查人员运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问卷填写方法等,随后发放问卷,对于不能自行填写问卷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根据其口述,遵循调查对象的意思代为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出3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为340份(94.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及得分情况 社区老年人在积极老龄化量表中的得分为(109.21±19.58)分,条目均分(3.03±0.5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将积极老龄化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顺序进行排列,得分最高的为自理能力,得分最低的为积极学习并融入社会。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各维度得分分)

在积极老龄化量表中,将各条目的得分按照降序排列可见,得分前5位的条目为:在寻求别人帮助之前,先尝试独立照顾自己(3.70±0.72)分、我教育孩子们懂得自己照顾年迈父母是应尽的义务,要学会尽孝心(3.67±0.65)分、我仍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3.66±0.72)分、我能独立应对一切日常活动(3.61±0.79)分、我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活动(3.59±0.85)分;得分后5位的条目为: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或寻求新体验(2.47±1.17)分、我会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等新的信息技术和便捷设备(2.37±1.25)分、我向别人传授自己的经验、智慧和技能(2.34±1.00)分、我参与社区宗教活动或传统庆典活动(1.97±0.96)分、我是所在社区的顾问、专家或智者(1.80±0.91)分。

2.2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比较 不同年龄、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就医方便情况、体检情况、活动参与频率、目前健康状况、依赖程度、是否抑郁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比较分)

2.3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积极老龄化量表的总得分作为因变量。将依赖程度(1=重度依赖,2=中度依赖,3=轻度依赖,4=无需依赖)、活动参与频率(1=3~4次/w,2=1~2次/w,3=半月1次,4=很少或无)、收入水平(1=<1 000元,2=1 000~2 000元,3=2 001~3 000元,4=3 001~4 000元,5=>4 000元)、体检情况(1=1年1次,2=2年1次,3=3年1次,4=从不体检);目前健康状况(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子女数量(1=1个,2=2个,3=3个,4=≥4个)、抑郁(1=是,2=否)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赖程度、活动参与频率、收入水平、体检情况、目前健康状况、子女数量、抑郁情况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n=34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区社区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比张建阁等〔7〕〔(102.40±19.0)分〕及张慧颖等〔8〕〔(92.05±18.09)分〕所调查老年人群的积极老龄化水平略高一些。低于韩二环等〔9〕〔(110.46±25.23)分〕所调查老年人群。可能与样本量、地域差异及本地区的城市规模小,生活节奏慢,生活及经济压力相对较小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对于养老问题逐渐重视,推出了更多的适老、惠老政策。在本次调查中,以女性(59.1%)、有配偶(74.4%)、城镇户口(84.4%)、小学(43.5%)及初中(33.8%)文化程度、每年进行体检(55.6%)及有1个子女(33.2%)的老人居多,高龄(16.2%)、独居(9.4%)老人相对较少,老人收入水平不等,>4 000元月收入的老人较少(15.6%),被调查的老人大多数都有医疗保险(98.5%)且就医方便(98.5%)。

积极老龄化量表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自理能力,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大部分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完好(84.7%)及目前健康状况有关,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只占小部分(10.3%)。得分最低的维度为积极学习并融入社会,这可能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频率有关,调查发现,有较多很少或者没有活动参与的老人(41.2%),还有可能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老年人并不能完全的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并且此地区的老年人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对于事物的接受度较慢,自然而然融入社会的程度就要低一些。

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赖程度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低。与张慧颖等〔8〕、韩二环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理功能和各系统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患病率增高,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功能。自理能力的下降,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上升,老人无法对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不仅会增加家庭照顾者的负担,老人也会产生愧疚和自我放弃的心理,增加了实现积极老龄化难度。所以,在关注老人各方面情况的同时,老人的照顾者也应该被关注到,可以设立日间照料中心等,让老年专业护理人士对这部分老人进行更好的康复照料,政府也应该为其设立专门的补贴或者保险制度,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使这部分老人的生活从各方面得到保障,促进其积极老龄化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参与频率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高。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在老年期参加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所以,提高老人的活动参与频率可以有效地提高老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张一〔11〕的研究中发现,老人的社会参与度在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失能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社区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到这些因素,增加活动的多样性,难易并存,让更多的老人加入其中,丰富生活内容,实现老有所乐。并且,近年来随着老年大学的普及,可以对老人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养,使老人发觉自己的潜能和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对生活更有信心,提高老人的成就感,更能有效地趋于积极老龄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高。与张慧颖等〔8〕研究一致。有研究显示〔12,13〕,经济收入较好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物质生活情况,收入相对较高的老人承受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较小,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积极老龄化程度也就越高。以后在不断完善老人收入补贴制度的同时,社区部门及社区卫生中心也应该关注到这部分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医疗服务和咨询服务,减少老人在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等支出方面的负担,定期开展讲座,让更多的老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低患病率及使老人建立自我疾病的管理意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检频率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较高。定期的健康体检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的诊治〔14〕。丁建萍〔15〕认为老人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水平,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交通和行动的方便都对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体检意识有影响。提高老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结构、类型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水平,结合老人的主客观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最需要的健康知识〔16〕。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社区医院每年都会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等健康服务,但是这项卫生服务的利用度并不高,有些老人甚至不知道这项服务的存在,或者老人认为体检项目太少,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有部分老人体检是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而被动进行,自我的健康意识过于薄弱。因此,社区卫生中心及工作人员应该对社区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大力的宣传,让老人或者老人家庭知晓,可以通过社区设点宣传、网络平台、电话短信通知等多渠道方法进行。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使工作人员更专业、细心,项目更多样化、精细化,尽量的满足老人的需求,对于一些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的老人,可以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和义诊服务,减少老人的经济负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优先服务。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高积极老龄化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越好,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高。这与贾红力等〔17〕、Fries〔18〕的研究结果相似。身体情况不佳,会导致老人更加依赖他人,老人自身的活动范围与能参与的活动形式都会受到限制,也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相比较身体更健康的老人,生活乐趣减少,老人有可能会产生负性情绪,影响老人的生活态度与质量。家庭与社区人员可以帮助这部分老人树立积极治疗疾病,防未病的意识,做好平时的检查工作,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目的的接受健康服务,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积极老龄化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女越多,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低。这可能与当前我国的社会和家庭结构改变有关,调查中大多老人只有一个孩子并居住在一起,已有研究表明亲子支持、孝顺期待能够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增加老人的幸福感〔19〕,这满足了老人的亲情需要,也巩固了家庭关系,老人在帮助子女处理家事或者照顾孙辈的过程中发挥了剩余价值,让老人觉得“老有所用”,积极老龄化水平也得到提升;研究中,反而有些子女较多的老人是独自居住或者是和各子女轮流居住,这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及老人频繁更换住处的适应过程,可能会让老人觉得子女是在完成任务式的尽孝,老人的孝顺期待降低,进而影响到了积极老龄化的水平。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功能不仅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还有精神支撑,并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20〕。子女应该更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因老人年迈需要照顾而对其进行抱怨指责,做到尊老、爱老,给予老人情感支持和适当的经济支持,老人与子女之间相互理解,彼此之间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对于社区护士或者养老事业的工作者,也应该多关注到老人的家庭情况、居住情况和老人的生活积极性,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帮助老人协调家庭关系,以此提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倾向越高,老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越低。李硕等〔21〕研究指出,抑郁焦虑等情绪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度相关。老年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思维运动迟滞和躯体不适等症状,如未得到重视和治疗,更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22〕。

平时不仅要关注老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家庭是与老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家庭成员应该与老人分享喜怒哀乐,对老人产生的情绪有及时的反应,当老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分担问题,积极与老人讨论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鼓励支持老人参与不同的活动,尝试新的发展,多与亲朋好友走动,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并在适当的时候对老人表达情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待这部分老人更应该有爱心和耐心,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老人自身也应积极的进行调整,与人多交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抑郁情绪,保持豁达、平和的生活态度,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积极老龄化水平。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社区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