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娣,徐 娜,李丽媚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母乳喂养被认为是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有研究表明,其成年后的智力、情感及身体素质均与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总量成正比[1]。然而,近年来,国内外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未能达到WHO的标准[2];母乳喂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公共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职业女性孕产妇比例越来越高,而产后返岗是导致职业女性母乳喂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应同时关注职业女性孕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指产妇对婴儿实行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的产妇更可能选择母乳喂养,是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可干预变量[4]。有研究表明,孕产妇心理状态是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5]。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的一部分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是反映社会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6]。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的探索。本研究探讨了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旨在为构建延长职业女性母乳喂养时间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0月在肇庆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待产的职业女性35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职业女性界定为全职就业,以一定的组织为载体而依存的职业女性群体[7]。351名职业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9.76±0.32)岁,22~<30岁169名,30~<35岁111名,35~45岁71名;学历:高中及以下60名,大专121名,本科及以上170名;职业:行政/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81名,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125名,个体化/其他45名;单位性质:机关/事业单位165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113名,个体经营/其他73名;家庭月均收入:<5 000元107名,5 000~10 000元190名,>10 000元54名;初产妇185名,二胎及以上166名。
1.1.2纳入标准 (1)全职就业;(2)已婚,年龄22~45岁;(3)孕37~42周。
1.1.3排除标准 母婴患有疾病或缺陷。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1.2.1.1一般情况调查表 (1)职业女性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产次;(2)职业女性工作情况,包括职业、单位性质、工作时间、预计产后返岗时间;(3)职业女性母乳喂养情况。
1.2.1.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 1999年加拿大学者DENNIS开发了自我效能量表,原量表有33个条目,包括技能维度和内心活动维度,2002年戴晓娜等[8]翻译并修改后形成了包括2个维度、30个条目适合我国国情的量表,其中内心活动维度和技能维度各15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总分为30~150分,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3。本研究测得该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5。
1.2.1.3主观幸福感量表 其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测查工具,是用于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段建华[9]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共18个条目,包括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6个维度。量表总分为14~120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内在一致性系数为男0.91,女0.95,重测信度为0.85,该量表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观幸福感测评工具之一。本研究测得该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4。
1.2.2调查方法 研究者取得医院相关部门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入院待产的职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由4名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发放和收回问卷。依据知情同意原则征得孕妇同意后将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发放给孕妇,要求孕妇在30 min内独立填写完成,调查人员现场回收问卷,并检查问卷填写是否完整。共发放问卷 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2.1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得分 351名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平均总分为(109.48±16.07)分,平均技能维度得分为(53.06±8.32)分,平均内心活动维度得分为(56.42±8.49)分。
2.2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 不同学历、人均月收入、产次、产假时间的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n=351)
2.3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 351名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量表平均总分为(82.11±10.82)分,平均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得分为(6.62±1.59)分,平均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得分为(11.49±1.57)分,平均精力维度得分为(19.79.48±2.39)分,平均愉快的心境维度得分为(15.28±1.92)分,平均对情感控制维度得分为(11.13±2.03)分,平均松弛或紧张维度得分为(17.79±2.62)分。
2.4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分析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853,P<0.05);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对健康的担心维度、精力维度、愉快的心境维度、对情感控制维度、松弛或紧张维度与母亲角色适应均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分析(r)
2.5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主观幸福感、母乳喂养意向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2个因素对母亲角色适应共解释74.8%,见表3。
表3 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3.1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 本研究351名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平均总分为(109.48±16.07)分,表明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姚微等[10]对初产妇产后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选择的时段不一样有关。本研究调查时间为职业女性入院待产阶段,还处于对母乳喂养满怀期待的阶段。但低于陶洋等[11]对230名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职业女性对母乳喂养的顾虑较多有关。因此,了解与分析影响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非常必要。
3.2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3.2.1母乳喂养意向 本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意向是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可见母乳喂养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能与母乳喂养的信念有关。职业女性纯母乳喂养的信心越充分、态度越积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12]。由于职业女性重返工作后会遭遇种种母乳喂养难题,为增加职业女性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的信心、避免过早断奶或添加配方奶,建议实施以下措施:(1)由医务人员组建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利用“互联网+”向职业女性普及返岗后继续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进行母乳喂养技能示范及指导,协助职业女性解决母乳喂养问题;(2)医疗机构应重视对职业女性的家属的健康宣教,对母乳喂养意识缺乏、态度不积极的家属进行针对性干预[13]。(3)改善职业女性母乳喂养工作环境,提供母乳贮存、挤奶场所,为“背奶”妈妈创造持续母乳喂养的条件。
3.2.2职业女性产前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853,P<0.05)。同时,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是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针对主观幸福感与母乳喂养相关性研究较为缺乏,仅有少量研究对产后人群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蒋曼[14]对150名产妇进行调查发现,产妇主观幸福感对产后角色转换与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主观幸福感较强的产妇产后角色转换与睡眠质量较好。AKSU等[15]研究表明,产后睡眠质量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由此可见,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的一部分,能激发个体自身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16]。职业女性在生产后必须面对就业和母乳喂养的冲突,而缓解就业与母乳喂养冲突的政策和机制却不尽完善[17],在处理母乳喂养和工作关系过程中职业女性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会出现焦虑、产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提前中断母乳喂养,这对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18]。因此,要足够重视职业女性孕产期的心理状态,不仅是消极的情绪,还应关注其主观幸福感。建议实施以下措施:(1)在全社会加强支持职业女性母乳喂养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2)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时注重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减少其对健康、形象的担心,保持其情绪稳定;(3)鼓励职业女性产后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孕妇的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成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仍有上升的空间,其得分情况主要与母乳喂养意向、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有关。为提高职业女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应该关注妊娠期职业女性的积极情绪和满足感,采取措施提高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对职业女性的产前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而产后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及婴儿的到来,职业女性的情绪状态会发生较大波动,建议今后了解职业女性产后主观幸福感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积极开展针对性措施以保障持续母乳喂养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