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燕
(长乐区泮野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2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文言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尤其是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对于怡情养性,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结合小学古文教学现状,立足统编版教材,以“文”言情,探寻“文”的真意。
“文”即文章、文化,“言”即对古文词组、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积累,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文言文教学,旨在通过对“文”的积累与“言”的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意趣,让二者互相滋养、相互促进。然而,囿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或多或少有重言轻文的现象,有些教师重形式、轻内涵,这是不可取的。文言文能够经久不衰,不但是由于言之优美,更是因为其承载着作者伟大的精神,所谓文以载道也。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将得其形而失其神。
学习字型、字义、发音和通假,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用现代文翻译文言文等,都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但是浮于表面的对字与词的理解,单纯地翻译句子和文章,难以产生浸润和熏陶的效果。只有充分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和创作动机,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与处境,才能真正领会文言文作品的情感之真、思想之善、意境之美,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感受,产生深刻的共鸣。
仅靠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量的。古文入门难,比现代文更难理解,需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学习,才能打好基础,领略古文之美,提高文化修养,进而融会古今文章,反过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现在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在掌握了少数浅近优美的古文之后,被稍微深一些的古文难住时,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如果从课文学习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也会形成难以逾越的绊脚石。
古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价值。在小学这一启蒙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群体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其心理特点,从文言文的意象到意境,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学习目标。小学的文言课程大多浅显短小,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特色与培养思想情感。在讲解一些词语、注释相对简单的课文时,教师的重点可以放在“文”上。辅以对“言”讲解,重视对文言文的“整体感受”,调动学生的直接思维和形象思维,着重梳理文章蕴含的思想和育人的道理。正如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比授业和解惑更高层次的教育。启蒙古文之道,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文”的引领上。
例如,学习《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折”“冀”“株”“待”等生字,重点讲解“因释其耒而守株”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生僻的字词句,不要求其能完全理解运用,而把重点放在体会这则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守株人放弃劳动而等待倒霉兔子,是因为被眼前小利蒙蔽了心智,用大好的时光去追逐渺茫的小概率事件。其实,愚者岂止是古人,现在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诈骗现象,无一不是利用了世人贪图小利的心理。寓言故事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故事感悟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人生道理。不深入体会文意,一笑了之,又怎能领悟作者的深意呢?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古文亦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心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其走近作者并与之对话,感作者文章之“言”情,品味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贴近生活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古文中与生活贴近的地方,并加以利用,让学生的生活与阅读联系起来。教师可提供较为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文中的意境,再布置学生将古文中优美的词汇摘取出来,积累并运用,使学生得到古文的熏陶,真正融入古文,与作家产生共情。
例如,在学习《忆江南》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江南的图片或者视频,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江南风景的美丽。诗词通常集精妙的构思与优美的修辞于一体,可让学生找到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结合自己的审美偏好以及生活经验,对诗句进行赏析,体验诗句所描述的优美意境。随后,教师开拓学生思维,提问:“白居易在看到江南的美景后,写出了《忆江南》这首古词。同学们想一想自己见过的美景,可以写出一篇小诗来回忆吗?”不仅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词相联系,也考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统编版小学教材中的文言内容不过是沧海一粟,显然不足以培养学生应有的文言文素养。因此,合理地拓展文源,加强课外阅读很有必要。文言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才能熟练理解,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文言文题材广泛,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学生阅读,需要有的放矢,挑选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文言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原版《西游记》是适合小学生学习古文的课外读物,主人公孙悟空也是历代儿童的偶像。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到《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描绘了山野石猴修炼得道的励志故事;《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到《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演绎了美猴王大闹天宫的传奇故事;之后,孙悟空皈依正统,历经九九八十一劫难,终于修成正果。整个故事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对小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课前或课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问一些原版《西游记》里的情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印象模糊的地方,可翻阅书籍加深记忆。虽然《西游记》的文字有些艰深晦涩,但是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容易打破文言文艰涩的壁垒,读得津津有味。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例如《世说新语》《山海经》《东周列国志》等,丰厚文化底蕴。
总之,小学阶段的统编版古文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坚持以语言积累为基础,以培养兴趣为抓手。在全面掌握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纷繁复杂的古代语言,体会文言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正确学习文言文开好局,起好步,逐渐体会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培养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