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无为”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基于茶文化的视角

2021-12-08 14:10
福建茶叶 2021年1期
关键词:淮南子朋辈茶文化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200)

茶有健身、治疾之效,又可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当前,茶已成为最大众化、最受欢迎也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文化指的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具、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有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能。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儒道佛所蕴含的思想精华,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散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指导意义。《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与其他各家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淮南子》的“道”论及“无为”论,来源于《老》《庄》,却又不同于老庄,它对“无为”论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淮南子》的“无为”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不主观妄为,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而为,不改变、不违背自然的本性,这与茶道和茶文化精神内涵无疑是一致的。《淮南子》“无为”思想和茶文化的育人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也要循理而为,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发掘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自然、健康成长。

1 《淮南子》“无为”思想

《原道训》指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指出“无为”的含义是不主观妄为,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而为,不改变、不违背自然的本性,根据事物的自然法则而治。《修务训》则更明确的指出:“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这里的“无为”强调要抛弃私心贪欲,坚持公道,不能有私心;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事物本来的资质和特性促进其自然发展;要谦虚,不骄傲、不自夸,功成名就而不据为己有。所以,无为并不是消极应世、无所作为,而是“循理举事”,尊重自然规律而为。可以看出《淮南子》所说的“无为”是指因循自然,“循理而举事”,“有为”则是指“用己而背自然”,即违背自然之理的主观妄为。“无为”与“有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遵循自然之理,还是违背自然之理。

2 《淮南子》“无为”思想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1 “无为”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为”

《淮南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主观盲动的“为”,而是循理而为、因资而为。这就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来做事,做到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实现目标。可见,“无为”实则是一种潜移默化地“为”的艺术,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上,就需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中有序进行,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2 “无为”应当鼓励个性化发展

“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 “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尊重事物本身的特性,遵循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做到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事物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因人而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提升育人质量。

2.3 “无为”要懂得适当放手

“无为”需要懂得适当放手。新时代大学生都是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渴望自己做决定的群体,因此,教育者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自主决定的空间。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安排好学习时间,并划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复习,最后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也选择“满堂灌”的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尽管老师在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甚至吼得撕心裂肺,下面的同学却是姿态各异:睡觉的,吃零食的,谈笑的,玩手机的,发呆的……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很自觉的认真在做笔记,这样的少许通常被称为“学霸”。因此,很多教师也苦恼,自己费尽心思备课、上课在教学上却不见成效。这样一切被安排好,自己顺着“脚印”去走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的详尽安排和严格管理,往往容易失去方向,感到茫然和困惑。因此,老师们要懂得适当放手,给学生一些自己解决问题,自主规划时间的空间和自由,实现 “不为”而“为”。

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课堂教学为主,忽视第二课堂的教育

当前大多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方式进行,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用理论教育的方式在课堂上直接“灌输”给学生,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对于第二课堂的教育落实还不够。但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更多是体现在行为表现上,仅仅通过理论知识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践行理论知识所代表的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2 单向传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个职业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享受着至高的荣誉和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似乎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也成为千百年来学校教育中的一大特色。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和学生自主意识的提升,“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渐渐吹进各大校园,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和阻挠。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学生大多时候依然是被动学习者,他们将学习视为负担、压力,久而久之,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身心问题。

3.3 统一教学为主,忽视个性发展

夸美纽斯创造的班级授课制,对于教学管理、教学效率及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等各方面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也是教育教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特性,由于教育对象价值观差异,道德水平高低差异,家庭环境影响差异,性格差异等各方面原因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乏针对性和个体性,否定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忽视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实际,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沦为空洞说教。

4 借鉴《淮南子》“无为”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根据《淮南子》循理举事,因资而为的“无为”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中进行。这和我们如今倡导的情景教学和隐性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教育者应该转变思维,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及成人,真正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隐性教育法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方法,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内容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中,通过激励、暗示、熏陶等渗透性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思想的教育方法。根据“无为”思想和隐性教育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1 创造良好的熏陶环境

熏陶感染法是隐性教育方法的一种,特点在于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具有很 强的隐蔽性和无意识性,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引发思考,得到启迪。茶生长于自然山水之间,吸收日月之精华,好山好水孕育出好茶。同样,人也受环境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才有千古传颂的“孟母三迁”的故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利用环境的影响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温馨的校园氛围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促使积极健康行为的发生。高校可以通过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宿舍环境来创造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校园网站、校园文化长廊以及各种社团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一个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渲染一种文化韵味,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4.2 行不言之教

《淮南子》说:“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可以看出道德具有一种潜移默化,于无形中感染人,教化人的作用。古代著名教育家孔老先生就非常重视身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学之首老子也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可见,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也是教育人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的示范作用去感化、影响学生,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气馁不认输的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迎着朝阳,勇往直前。

4.3 树立朋辈榜样

朋辈榜样是指朋辈群体中的能够对其他成员产生典型教育作用的优秀成员。

朋辈群体有着相同的年龄层次,相似的地位,共同的经历、相近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在思想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产生行为的模仿和学习。朋辈榜样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对朋辈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为大学生树立“优秀大学生”、“三好标兵”、“道德之星”等朋辈榜样,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引导他们自觉学习良好道德行为,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4.4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然“无为”是一种遵循规律的“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而为。因此,教育者应该懂得适当放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由发展、自主决定的空间,而不是仅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计划按部就班,也不是按照别人期待的样子去“委曲求全”。拔苗助长必然颗粒无收,以淮灌山必然得不偿失,只有循理而为才是明智之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教育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做计划,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我,即使失败,也能从中汲取教训,强大自我。让学生增强独立意识,提高自立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在困难面前镇定自若,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淮南子朋辈茶文化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嫦娥奔月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淮南子》一部先汉学术史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