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教授从肝肾论治睾丸鞘膜积液临证经验探析

2021-12-08 20:50徐新宇费辰宇管鹏飞应志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利水疏肝肝郁

徐新宇,费辰宇,徐 谦,管鹏飞,应志康,崔 云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3.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4.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睾丸鞘膜积液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睾丸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异常,导致鞘膜囊内积聚过量液体而形成的病症[1]。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可能与感染、损伤、肿瘤以及鞘膜组织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有关[2]。现代医学以手术、穿刺引流及药物注射等治疗,但易复发,且有局部红肿、发热、药物过敏等副反应[3]。崔云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男科临床30余载,认为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张从肝肾角度论治此病,常获良效。兹将崔师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从肝肾论睾丸鞘膜积液的病因病机

1.1 肝肾经络联络和维系睾丸《灵枢·经脉第十》载:“肝足厥阴之脉……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足厥阴之别……循经上睾,结于茎。”《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经循行经过会阴部,并借其经别联络睾丸,肝经含水谷精气,其经络气血濡养睾丸,肝气之舒达保证下焦水液周流顺利。《灵枢·经筋第十三》载:“足少阴之筋……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睾丸为重要的生殖器官,为肾所主,肾之经筋循行过阴部,与太阴之筋相并而受其气血精微濡养,并借以濡养睾丸。肾居下焦,肾气蒸腾气化正常,保证水湿的正常代谢。《灵枢·经脉》载:“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髓生肝即肾生肝,肝肾之间借助经络相连而精血相通,肝气畅达,肾气蒸腾,既保证了睾丸的物质营养支持和功能正常,又维持了睾丸的新陈代谢,使下焦气血津液各行其道,不生邪为害。

1.2 肝肾失调形成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属中医“水疝”“阴肿”范畴。《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认为“厥阴所谓颓疝”,《灵枢·经脉第十》认为足厥阴“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儒门事亲》言:“岂知诸疝,皆归肝经……惟厥阴言疝独多,为疝之主也。”即疝气为足厥阴肝经异常所致,且肝气上逆者可致急性发作。《诸病源候论》云:“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下通于阴。小儿有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邪气冲于阴,与血气相搏结,则阴肿也。”即肾气内虚,正气匮乏,外感邪气,虚实相因,致阴囊肿大。

崔师认为,肝肾既维持睾丸生理、促进其水液代谢,肝肾功能的异常可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留滞睾丸,排泄不及时,变为睾丸鞘膜积液。导致肝肾异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先天禀赋不足,尤其对于小儿稚气未充,肝肾不足,常易内湿不化,御邪无力;成人房劳失节,肾精亏耗,肾阳亦随之而泄,蒸腾之力下降,且精亏则肝血不化,肝体不足则肝阳不用,不足以利水,综合导致水湿内聚;而情志致病者,多因生活压力增大、工作不遂等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则水滞不行。诸多原因导致水液积聚体内,水性趋下,睾丸居于下焦,故常受水湿困遏之弊。崔师指出,仲景言“血不利则为水”,实际上水不利则脉道亦不通,加上肝气郁结、肾气不化、外感诸邪等,常使脉道受阻不利而为瘀,且肝肾同受脾胃之精,脾能运化水液,因此在论肝肾与睾丸鞘膜积液关系时,要结合脾虚和血瘀的因素。

2 从肝肾论治睾丸鞘膜积液的治则与用药

2.1 以疏肝补肾利水为基本治则崔师认为,扩展到论治层面,当总结肝肾不足和肾虚肝郁是本病最常见的证型。李中梓《医宗必读》言:“泻肝即所以泻肾……补肾即所以补肝……夫一补一泻,气血攸分;即泻即补,水木同府。”即“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内涵在于养肝当用滋水涵木法,补肾当用伐木安水法,形成了疏肝补肾的基本法则。崔师指出,疏肝补肾是从肝肾同源角度理解疾病治疗重心,尤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怀有抑郁、焦虑等情绪者居多,肝郁则气血不畅、精血不化,肾亦随之虚损,或兼作息不规律、偏嗜烟酒、炙煿而伤阴,呈现出肾虚肝郁证候,治疗上以补肾疏肝为原则[4]。对于睾丸鞘膜积液而言,证属肾虚肝郁者亦多,而湿邪是疾病形成的关键要素,因此属阴虚肝郁者,当滋阴疏肝利水;阳虚肝郁者,当温肾疏肝利水,另重视脾阳与肾阳、湿邪之密切关系,温脾以达助温肾、利水之功。对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皆虚者,当补益肝肾利水,尤其重视温养。另外,水不利则瘀亦成,瘀作为睾丸鞘膜积液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当于以上诸法之中配入化瘀法,以使血行水亦行。

2.2 从肝肾论治的用药特点崔师从肝肾论治睾丸鞘膜积液,分阴虚肝郁、阳虚肝郁、肝肾不足三型。治疗阴虚肝郁证,见胸脘胁痛,口苦口干,舌红少津等,崔师以滋阴疏肝法,用一贯煎合柴胡疏肝散化裁,口干不著者,常减去北沙参、麦冬之滋。口干明显者,加葛根、天花粉或石斛,配茯苓、白芷、黄芩、萆薢、滑石等清热利湿。血瘀明显者,柴胡疏肝散中常以赤芍易白芍,并配刘寄奴、牛膝、川芎等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治疗阳虚肝郁证,见胁肋胀满,四肢不温,神倦体乏,舌淡苔白等,予以温肾疏肝法,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本方原治女子梦交、男子失精,但崔师认为,桂枝汤原为小建中汤化裁而来,具有温补中焦之功,中焦得温则脾阳充养肾阳,而龙骨、牡蛎皆归肝肾经,既可固护肾气、敛阳气下沉于肾水,又可疏解肝气之郁结,诸药配伍而成温阳解郁之效果。温肾可配乌药、仙灵脾、补骨脂、干姜等。疏肝可配川楝子、荔枝核、橘核、柴胡等。利水可配猪苓、泽泻、白术等;治疗肝肾不足证,见腰膝无力,眩晕耳鸣,舌红苔薄等,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三补肝脾肾之虚,三泄湿浊之蕴结,精亏明显用熟地黄,并加黄精、制狗脊、五味子等。见烦热、口干、失眠者用生地黄,并配百合、天冬、远志等。而不论何证,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利水为必需,化瘀为辅佐。清热、化瘀药的使用不可过量,以防清利之品伤及正气。

由于睾丸居于下焦,药物难以发挥直达病所之效,崔师主张内外合用,即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坐浴,通过浸泡阴囊,使药物直接与阴囊皮肤接触,被皮肤有效吸收。在用药方式上,或内外合用,即药物煎煮内服后配合药渣坐浴;或是单纯煎煮外用浸泡,1次/d,每次温水浸泡20~30 min为宜。

3 典型医案举隅

3.1 案1黄某,男,34岁,已婚,2020年8月2日初诊。诉3月前出现右侧阴囊坠痛,伴小腹坠胀,未予重视。后阴囊逐渐肿大,胀痛感增加,遂于6月13日至宁波市第一医院行阴囊B超示:睾丸:左侧39mm×18 mm,右侧36 mm×19 mm,双侧睾丸内均见数个点状强回声,右侧睾丸鞘膜腔内见液性暗区,深约31 mm,内见分隔。诊断:1.右侧睾丸鞘膜积液;2.双侧睾丸内微石症。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炎症,予以左氧氟沙星配合迈之灵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拒绝手术治疗后求治中医。问诊知平素容易发怒,脾气差,加之更换工作后压力增大,常有头目胀、嗳气及胸闷感,口臭明显,且晨起口苦,睡眠欠佳,便干。刻诊:患者右侧阴囊卵圆形肿大,透光实验阳性,舌边尖红,苔薄黄腻,脉细数。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阴虚肝郁、湿热蕴结证,拟以滋阴疏肝、清热除湿,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药如下:柴胡8 g,生白芍15g,川芎10g,枳实8g,陈皮6g,甘草6g,香附10 g,赤芍15 g,生地黄15 g,栀子10 g,黄芩15 g,泽泻10 g,绵萆薢15 g,白芷10 g。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睡前药渣坐浴。嘱调畅情志,注意休息。

2020年8月9日二诊:诉阴囊胀痛感缓解,口干口苦略有改善,睡眠欠佳,胸闷嗳气仍存。前方加茯苓15 g,郁金10 g,再进7剂。

2020年8月16日三诊:诉阴囊胀痛轻微,望其阴囊外观光亮度降低,略有缩小,透光实验仍阳性。前方去栀子,加功劳叶10 g,再进7剂。余同前。

2020年8月30日四诊:诉无胀痛,口干口苦改善,惟入睡困难,宁波市中医院查腹股沟/双阴囊彩超示:右侧阴囊内见范围约24 mm×28 mm的液性暗区。鞘膜积液较前明显减少。前方去赤芍、生地黄、郁金,加生黄芪15 g,生白术15 g,再进14剂。

2020年9月13日五诊:喜诉睾丸大小基本恢复如初,未诉不适,因患者自觉无恙,未再行检查。原方再进7剂巩固治疗。电话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本案患者平素易怒,加之工作压力大,肝气疏泄失常,气机失却畅达,阻碍水液运行,水湿下注,形成积液。结合舌脉,辨为阴虚肝郁、湿热蕴结证,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重在疏肝解郁,配合赤芍、栀子清肝热,白芷止痛,兼能燥湿,黄芩、泽泻、萆薢共用以清热除湿,生地黄滋养耗损之阴,且川芎、赤芍相配可消瘀滞,诸药共用,疏肝理气、清热除湿、滋阴消瘀兼备。二诊时,药中病机,症状缓解,考虑睡眠欠佳明显,故加茯苓祛湿宁心,郁金疏肝宁心。三诊时,疼痛已轻微,去苦寒之栀子以防苦寒败胃,加功劳叶清热养阴。四诊时,症状缓解明显,考虑寒药久用伤正,故去赤芍、生地、郁金,并加黄芪、白术,扶正之余更能利水祛湿,药用14剂后收效明显。

3.2 案2叶某,男,39岁,已婚,已育,2020年7月21日初诊。诉左阴囊肿大2年,阴囊坠胀冷痛,伴早泄(<2 min),小腹冷有不适感,腰酸,神疲乏力,怕冷,饮食及睡眠尚可。5月在外院行泌尿系B超示:左侧睾丸鞘膜腔内见57 mm×28 mm×38 mm液性暗区,透声可。余未见异常。诊断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刻诊:患者左侧阴囊卵圆形肿大,透光实验阳性,精神欠佳。舌胖淡,边略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阳虚肝郁证。治拟温肾疏肝利水法,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药如下:桂枝6 g,白芍15 g,大枣15枚,生甘草6 g,干姜6 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芷10g,五倍子10g,五味子10 g,乌药10 g,仙灵脾15 g,当归15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药渣煮水坐浴,每次30 min,2次/d,内外配合。另嘱其调畅情志,注意保暖,性生活适度。

2020年6月9日二诊:患者诉早泄、怕冷有所缓解,自感服药后有热气下达小腹。腰酸改善不明显,仍有乏力。原方加制狗脊15g补肾强腰,仙鹤草30g补益虚损,改善乏力。7剂。服药及医嘱同前。

2020年6月16日三诊:腰酸缓解,乏力改善,性生活时间增长,约5 min,阴囊坠胀冷痛消失,望其阴囊外观亮度降低,略有缩小,透光实验仍阳性。总体而言,药中病机,持续显效,且患者未诉其它不适,故前方再进7剂。

2020年6月30日四诊:诉腰酸、乏力较前改善,余无不适,宁波市中医院查泌尿系彩超示:左侧阴囊内见范围约44 mm×28 mm的液性暗区。右侧阴囊内见深度约7 mm的液性暗区。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包块回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鞘膜积液减少,前方去五倍子、白芷,加茯苓15 g、黄芪10 g益气扶正,再进14剂。药渣坐浴同前。

2020年7月13日五诊:喜诉睾丸大小基本恢复如初,未诉不适,因患者自觉无恙,未再行检查。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加茯苓15g,白术15g,再进14剂以巩固治疗。并嘱其每月服2~3次当归生姜羊肉汤。电话随访至今,睾丸鞘膜积液未再复发。

按 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认为肝肾阳气皆不足,且因病久焦虑而兼肝郁证,肝肾功能失调,精关藏泄失职,故兼见遗精。治疗上当温补肝肾、疏肝利水兼顾。崔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达温阳疏肝之效,同时方中喜用干姜,增强其温阳之效,干姜归脾肾经,《药性论》言其能“治腰肾中疼冷,冷气……主温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既助桂枝温阳利水,又增肾中相火。配以五味子、乌药、仙灵脾暖肾固肾,白芷、五倍子燥湿利水,当归补血活血,诸药共用,温肾疏肝、活血利水兼顾。待二诊时,症状改善明显,惟腰酸、乏力仍存,故加制狗脊补肝肾、强腰膝,兼能利湿,加仙鹤草补益虚损。三诊时,药中病机,腰酸、乏力皆有改善,肝肾失调改善,早泄亦随之得治。四诊时,复查彩超,见鞘膜积液较前明显减少,故去五倍子之寒、白芷之辛,防久用伤正,加茯苓、生黄芪扶正兼能祛湿利水。五诊基本恢复,故用扶正祛湿法巩固以收效。

4 结语

崔师辨治睾丸鞘膜积液经验丰富,认为肝肾与睾丸生理病理联系,睾丸鞘膜积液的形成与肝肾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主张从肝肾论治睾丸鞘膜积液可分为阴虚肝郁、阳虚肝郁、肝肾不足诸型,并根据证型特点,确立治疗方法及方药,分型论治之余,主张利水祛湿贯穿治疗始终,兼施活血化瘀法以取“血行水亦行”之意,思维严密,值得借鉴。不少医家都注意到了肝脾肾同调、利水为关键的诊治特色[5-7],但集中在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围绕小儿稚阴稚阳、先天未充的生理特点,确立了系列治疗方法。但如崔师所言,影响成人发病的因素较小儿更多,包括社会压力、不良饮食及作息、情欲所伤等,使得成人睾丸鞘膜积液的诱因更加复杂,对患有此病的成人亦当重视诸法的确立。同时,发现中药外用和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此病较多,中药外用包括外敷、外洗、浸泡,使用的药物包括单味药、经方、名方、自拟方等,收获一定效果,但总体呈现出文献研究较少、缺乏试验研究、经验报道的数量偏低等特点。在有限的报道中,又存在试验样本量小、缺乏统一的纳入标准和疗效鉴定标准、缺少远期随访记录、缺乏对于联合疗法的探究等不足,使得中医药治疗本病难以体现出更强的规范性和说服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积极总结医家治疗成人睾丸鞘膜积液的经验,其次未来研究应当专注于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试验研究,探讨针灸、推拿、中药等联合疗法的优势;组织权威专家,制定统一的纳入标准及疗效鉴定标准。同时建立有效的远期随访机制,并体现在临床报道中,使得研究更具备说服力,更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利水疏肝肝郁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国医大师治肾病水肿验方精选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化瘀利水方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18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