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三维路径探析

2021-12-08 13:5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一流师资专业

李 文

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三维路径探析

李 文

(湖南科技学院 教务处,湖南 永州 425199)

针对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维共振的建设思路。以“四个回归”为根本遵循,坚持以本为本的高教理念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灵魂;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动力,汇聚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根基;以“专业认证”为重要抓手,建立持续改进的保障体系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妙方。通过内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保障三个维度同频共振,使一流专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一流专业;四个回归;专业认证;师资团队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1]。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进一步支持推动其快速建设发展。2019年4月4日,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成体系主导“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促进高校全面回归育人本质[3]。自国家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系列建设以来,地方高校迎来了学科专业建设之春。

教育部“双万计划”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无疑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4-5]。新机遇也意味着新挑战,由于受发展历史成因和发展思想封闭等因素影响,地方高校自身还面临着发展战略定力不坚定、育人师资团队匮乏、改革教育理念滞后等诸多问题[6-8]。当前国家和地方都在大力推进“双万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在发展中突围,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定位的一流专业建设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一 专业建设遵循——“四个回归”

(一)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呼唤高教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发展,世界已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科技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科技水平高低又与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国家核心力竞争的教育基础[9]。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加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来支撑。

(二)新时代高教改革主动适应战略需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通过构建并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教40条”,明确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即是指教育部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学生学习回归常识、教师教学回归本分、学校办学回归初心与回归梦想四个回归要求。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一流水平的本科教育,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10]。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一流本科、打造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水平,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同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要把握“五个重点”[11],即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及发展方法上给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专业建设遵循“四个回归”

一流专业内涵包括:培养理念、质量文化、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质量保障等七个方面。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建设“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为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开创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新局面。实现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取得突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工作;(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团队;(3)建设一流专业体系,打造优势特色专业;(4)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夯实育人基础;(5)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七个方面涵盖了专业建设的主要关键环节,体现了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的改革思路。综上七个方面的两大关键核心要素即师资团队和建设理念。

二 专业建设核心——“团队建设”

(一)师资团队建设是一流专业之核

专业师资团队指的是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以学科为龙头,以专业与课程为载体,以专业教授与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由能力互补、科学分工、团结协作的教师与教学管理工作者构成的师资队伍[12]。地方高校能否建成一流专业,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汇聚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建设是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根基和核心动力,也是制约其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瓶颈。

目前地方高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还面临着来自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学院以及专业师资团队本身等多重困境。为此,从学校职能部门的角度,应当明确师资团队建设的部门和组织机构,规划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发展目标,出台师资团队建设具体细则和指标要求,制定师资团队监督管理和评价制度;从教学学院的角度,应当明确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完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工作制度,规范监督评价体系;从专业师资团队本身的角度,应当明确并细化本师资团队建设目标,建立本师资团队建设的运行保障体系,使团队发展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相统一,贯彻落实学校职能部门及学院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综上,保障团队建设目标达成及各项工作落实,专业师资团队本身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至关重要。

(二)硬件平台打造团队是建设之基

硬件平台打造是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之基。有优秀的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有现代化的工作室及汇报交流室,有先进的教研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有丰富的实习实训基地等都是师资团队建设的有力条件保障。作为地方高校而言由于缺乏高校管理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这些条件建设都是相对薄弱的。师资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待落实。亟需将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的资源整合促进团队硬件平台建设上升至新高度。通过联合打造实践示范基地、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和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寻求专项经费支持,使师资团队的团队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软件环境优化团队是建设之魂

软件环境优化是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之魂。在政产学研合作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应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发展并使之相辅相成,通过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多元发展平台。实现政、校、企、生多方“共赢”模式[13],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行业企业所需做到无缝对接,同时解决教师应用成果转化,学生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等应用型转型的系列至关重要问题。现从发展理念、组织架构、发展方式三个方面谈谈具体优化思路。

(1)团队发展理念。结合地方产业行业及专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推应用型转型。地方高校要持续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改革创新意识,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要求,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以联合申报、科研攻关及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式展开合作,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和校地、校企合作。以团队建设为引领实施供给侧改革,及时将学科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以促进成果应用转化对接的多方共赢模式,切实帮助地方经济及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更多资源和更大支持。

(2)团队建设架构。构建“战略-需求-架构-人才-资金-技术-运营”的集“政校企”多方资源的专业师资团队生态体系。地方高校以科研处牵头成立以地方战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人力及智力资源为核心,以行业企业资金、生产技术及运营团队为基础,进行多方资源整合,构建覆盖整个区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团队体系,多方共建人才培养生态圈,人才供应生态链,通过加大供给侧改革,为国家培养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团队运作方式。团队以新时代新理念为指引,通过打造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契机,将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促进团队水平提升。通过找准团队建设与地方产业的结合点、利益共同点,同向同行,利用人力智力资源的集聚及项目资金驱动,开展人才、科技及文化等全面服务。通过政校企融合,团队运作围绕供给侧需求,从人力智力支持供给、成果应用转化供给和文化传承创新供给等全方位促进转型发展。

三 专业建设抓手——“专业认证”

(一)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专业质量保证和评价己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而高校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式也被各国所认可。2006年,教育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十多年来,我国以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为目标,以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2013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国。2018年理科类、农林类、人文社科类、师范类等专业认证相继试点,专业认证已经被列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专业认证既作为提高专业教育的手段,又能反映社会需求,是实现国际对我国专业人才流动许可的最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各国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际接轨,以增加互认的可能性。为此,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应运而生,这是世界各国工程教育相互接轨的客观要求。建立以专业认证为主要手段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与高校自我发展之间关系的对策之一,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提高高校专业办学效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认证理念与四个回归是“高度契合”

在“一流专业”建设进程中,地方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四个“回归”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思想论述的贯彻落实,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教育主管部门科教兴国的价值导向。四个“回归”是辩证统一的,回归常识是基本准则,回归本分是根本任务,回归初心是教育灵魂,回归梦想是前进动力。四个“回归”,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教育生命线。四个“回归”与专业认证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四个“回归”的核心要义是“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即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而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核心思想也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三)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是“一流之方”

从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应具备条件四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理念遵循,即立德树人,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方面是改革方向,紧扣国家发展需求,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发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打造优势专业。第三方面是育人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协同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共谋发展,在政府主导下积极集聚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五个度”的达成。第四方面是质量保障,努力完善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共同评价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改进,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行为自觉和价值愿景。四个方面进一步指明了一流专业建设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根本遵循是“四个回归”,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是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一流专业建设中专业认证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关键点如下:(1)理念认同。专业认证一切围绕毕业生的能力达成为目的,注重过程、注重整体质量,所以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其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2)过程实施。专业要明确对课程的要求,落实任课教师的责任。专业必须采取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明确OBE理念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从根本上保证认证理念的落实。(3)定期评价。采取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课程及毕业能力达成进行定期评价。(4)反馈改进。专业应真正推动建立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即“评价—反馈—改进”的工作闭环,要有稳定的制度保障工作运转,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要在工作改进中发挥作用;评价要从注重“评教”向评教与评学并举,更关注“评学”转变。

四 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我校于2012年开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来指导专业改革建设,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导各专业积极参与专业认证,认真贯彻落实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主动对标《国标》及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从修订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明晰教师责任、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条件保障,着力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相关探索改革。如2013年立项校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项目;2014年立项校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016年7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1月,学校首批立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政校企”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大数据学院共建与实践研究》立项。截止目前,我校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17个专业被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为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国家级金课3门,省级金课38门。2019年我校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即是对我校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教育部2018-2019连续两年年度重要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开展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地方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回归”这一重要精神,把专业认证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的突破口,切实保障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师资团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一流专业建设方向明确、措施得力、持续前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EB/OL].(2017-09-23).http://www.gov.cn/xinwen.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2019-04-04).http://www.moe.gov.cn/srcsite.

[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本科院校的通知[EB/OL].(2018-10-26).http://jyt. hunan.gov.cn.

[5]新浪湖南.2019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示[EB/OL].(2019-06-23).http://hunan.sina.com.cn.

[6]林健.一流本科教育:认识问题、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1):22-30.

[7]吴岩.一流本科 一流专业 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17(11):4-17.

[8]史秋衡,康敏.精准寻位与创新推进:应用型高校的中坚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96-101.

[9]赵文青.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潘懋元先生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1): 6-9.

[10]地方高校如何释放改革活力——访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和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J].中国高等教育,2019(3):19-21.

[11]新华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2018-09-12).http://www.xinhuanet.co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17).http://www.moe.gov.cn/srcsite.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教育部部长: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EB/OL].(2017-12-29).http: //www. gov.cn/xinwen.

[14]刘勇兵.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建设目标分析[J].职教论坛,2009(6):232-235.

[15]李文,黄文,尹向东,等.校、企、生“三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240-242.

2021-03-25

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湘教通[2016]276号);湖南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NKCSZ-2020-054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910551021X);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59);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特色学科资助。

李文(1982-),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进化计算与人工智能、信息安全。

G642

A

1673-2219(2021)04-0115-04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一流师资专业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部分专业介绍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