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华
(平潭城东小学,福建 平潭 350400)
当前,“语用”这一语文教学核心理念,仍有被功利地异化为作文、考试等纯书面之用的现象;在“写”少、“说”多的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语用”的重要抓手“口语”及“口语交际”,也仍有边缘化教学的倾向。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小学启蒙阶段的“语用”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口语交际”的特点、教学意义、教学策略作出简明扼要的提挈,明确指出课堂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要采用设置情境、创设话题、形式灵活、多管齐下等教学方式方法。为了落实总体教学理念与目标,课标对各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交流什么内容、怎样交流,用什么语言媒介交流等,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并把这些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体现在螺旋式上升的教材蓝图中。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为例(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教材设计遵循初入学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要求做到大声说,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注意场合,用合适的音量说,并注意说不忘听、心有他人。这些细节贯穿起来,正契合第一册“口语交际”的目标,重在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态度、习惯与自信的心理素养。在此基础上,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4 次“口语交际”训练:记住内容大声地说,麻烦别人有礼貌地说,通讯交流有顺序地说,教人活动加动作说,也呈现出梯级训练目标。
例如,在完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起做游戏”的口语交际训练前,要求学生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故事内容与过程,感受故事趣味性的同时,体会语言文字如何表达生活,并简单地讲述出来与人分享。表达中,要利用《小猴子下山》中动作化的情景边做边说,感受故事的形象性与表达的趣味性,由此迁移到该单元口语训练中的“我们一起做游戏”,使说有参照。因此,要树立学段备课理念,明确整体目标,有的放矢,学用结合,使单元“口语训练”教学板块根植于生活。
低学段语用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感。通过大量正确的语感练习、熏陶,使学生的“语量”内存不断地扩充,并在摄入语言认识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地覆盖,矫正“糙语”,使“库存”质量不断地精化,促进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口头交流、口语交际。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厚积学生语感。
“诵读可以还母语教学简单朴实,还童年以轻松快乐”。[1]低年段语文课文绝大多数是诗、散文、童话文体等,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语言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读”是最重要的语感获得方式。诵读时,语感信息会通过视觉、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提高准确率,理解和感悟的效率也会成倍提高。[2]
例如,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单元后,第一次学到的与前面儿歌不同的成篇短文,有题目,有段落,有复杂的标点,有长短句。可设计以下朗读教学流程:教师范读,定下语流节奏→学生跟读,巩固朗读基调→情景渲染,感受秋天气息→角色朗读,感知秋物之美→动感朗读,外化课文美语。通过朗读板块层次推进,学生积累的是有音韵性与情趣性,节奏感与画面感相融的语言。
仅靠课堂这一主渠道,语感的积累难成气候。还要将“读”引向家庭生活,发挥班级微信群的作用,推荐优质朗读示范音频,交流同学的朗读音视频。通过看、听、仿、比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环境”,[1]让语感在生活耳濡目染中悄然生成。
儿童认识世界由模仿开始。模仿是人类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必然要从模仿习得。统编教材是仿学语言的优质范本,文体多样,语式丰富,短小精悍,情趣相融,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贴近儿童的生活认识。教师应利用这些独特优势,抓住低学段语言学习的重点,在字、词、句上下功夫,挖掘语言,创意教学。以帮助学生把握规律,仿学扩展,提升语文素养与文化品质。
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说反义词(字),要求发现文中六组熟悉的词的特点,并拓展说出生活中类似的字词。教师把要求转化为“用一句话把它们带出来说”:老师开灯,_______;姚明很______,我很______;我喜欢_______,不喜欢_______……以句带词,趣味浓厚,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文学习规律。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1]语感往往是学习者在生活中,通过感官实践体验的内存与外化不断交互的活动形成的。语感培养,一方面依赖于课堂上静态教材学得的规范语言,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动态的非纸质“教材”的言语流通,快捷、轻松地吸纳、检索、反馈、矫正、提升。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活、学习中非纸质的“语感场”作用,广开言路,让学生长期持续地“沐语”。
第一,营造安全、放心、温馨的心理环境,树立亲切的教态与语言面貌,营造宽松趣味的学习氛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班级成为“心灵之家”,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想说。第二,考虑好问(说)听话题,让内心封闭、性格腼腆的学生有机会开口,愿意开口。第三,开展说故事、说见闻、说悄悄话、说笑话等口语活动,评出“故事大王”“说话能手”等称号,激发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让“说”成为学习的光荣。第四,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已学的语言,做“语用”有心人、热心人。
例如,教师从校园捡来两片黄叶,举起一片叶子对学生说:“看到这片叶子,你们想到了哪篇课文?”学生立刻背起《秋天》。教师又举起另一片叶子:“它像什么?”“月牙、豆荚……”《小小的船》又脱口而出。教师又问:“这是谁送的礼物?”“秋天、月亮、大自然……”教师笑盈盈地总结道:“两片黄叶,来到班上,它是月儿,它是秋天。孩子欢迎,书声响亮;孩子喜欢,明年再见!为什么明年再见呢?”“今年落叶是今年秋天,明年才有明年秋天。”教师鼓励道:“你真棒,爱动口,还动脑。”落叶这一无情之物成为有价值的“语用”教材,体现教师机敏的教育智慧与高尚的教育情怀。构建语感训练场域,就能促使学生观、思、诵、说,协同参与。
低学段“语用”教学,要树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局观念。立足课堂,明标悟本,以口语训练为抓手,以培养语感为目标。依托教材,依靠生活,潜心研究,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要素,利用生活资料,让学生读得语感、说得语感,并在语感指引下以口代手、以口代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