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清
(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261)
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课外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人类而言,阅读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的主要路径。小学生大量识字能够跨越识字障碍,顺利进行阅读和交流。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快,教师应致力于寻求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小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快,很难长时间安静,求知欲望高、好奇心重,因此刻板的文字教学效果并不好。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运用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文字,了解文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体结构,还要知晓其中的含义;懂得合理运用所学文字,并建立与文字的感情,也就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此,游戏教学法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明显的契合性,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第一阶段(一二年级)认识1600~1800 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 个会写。”[1]这个识字量在新中国历次大纲中是罕见的,占小学六年总识字量的50%以上。因此,小学语文识字任务较重。但从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教学并未完全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识字教学只是单纯教师讲、学生学,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学生难以对识字产生兴趣,也无法掌握识字的技巧,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提前做好阅读能力准备,教师要真正从学生这个主体着手,针对识字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通过“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切实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本文基于“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尝试运用科学识字,帮助学生扩大识字量,提前完成2500 个汉字教学的任务。
虽然游戏教学法提出时间较长,但是其真正运用于教学中,却是因为激趣教学呼声的日益提高。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设计识字游戏,促使学生在“玩中学”,构建识字体系。在玩耍过程中牢固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型、字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快乐、期待的学习体验。如此,学生学习心态得以优化,既集中了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面对各种认知挑战,因汉字结构复杂,造成一些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自信,无法做到有价值的学习。教师在识字课堂教学中导入游戏,设计趣味性挑战任务,激发其求知欲望,促使其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为了能够获取胜利,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较好的识字效果。
汉字学习本身能够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其学习状态,促使其能够真正内化知识。然而,怎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呢?在教学中,识字游戏可积极发挥启思的功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到游戏探究活动中,由此渐渐进入最佳学习心境,全身心投入到深入探究的学习中。在沉浸式游戏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更新知识体系,强化思维品质,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识字是小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对整个语文学习起着极大的支撑性作用。“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第一阶段内容,它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全过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保障”[2]。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识字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采取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在课堂上构建活跃、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舒缓身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主动跟上教师讲课思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让教学过程更有趣味性,带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识字。例如,在课文《树之歌》教学中,首先,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汉字,借助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和银杏等事物呈现出来。在图文转化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加一加”游戏活动,顺利完成对同偏旁的归类,并找出教材中同偏旁字的数量,比一比谁说的最快、最准确,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逐步加深对偏旁的认知以外,也能实现自身归纳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又如,《小青蛙》这一课,将文中的“清”“情”“请”“晴”“睛”寓于儿歌之中,它们都是共同母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论证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儿歌、寻找生字的规律、游戏巩固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青”字族汉字的特点,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3]。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游戏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识字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性,提高其对汉字的识记效果。例如,在《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多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确保学生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我来讲一讲”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为学生留下足够时间朗读课文,初步接触文中的生字。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读生字,并试着组词与造句。教师则注意观察各小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最后让各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读生词,并完成组词和造句,由其他小组同学负责补充与纠正。在比赛过程中,主要看哪个小组读生字、组词和造句最准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我识字、分析字等能力得到提升,也逐步形成合作精神,实现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如,在“票”字族儿歌中,学习了“票”字,区分了“飘、漂、瓢、瞟”。“小小票字真奇妙,和谁都能靠一靠。票跟风字靠一靠,羽毛随风轻飘飘。票跟三点靠一靠,小船随波漂一漂。票跟瓜字靠一靠,小小瓢虫哪里跑?票字跟目靠一靠,我向花儿瞟一瞟。”利用“字族文”识字方法,可以将单个识字变为整体识字,变零散识字为系统识字,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而高效。汉字中类似这样的字族文识字有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联想、想象、举一反三,学习创编字族儿歌,从而扩展识字量,促进识记能力的发展。
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形象、生动的教学画面,创设趣味性情境,传授学生生字识读方法及字面意思,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记忆,实现高效教学[4]。例如,《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文字图片学习“尸”字旁(此处最后将古文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尸”字的甲骨文就像一个坐着的人,金文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篆文到楷书逐渐变成封口的字形;尸字头就像“一个人屈蹲身体的样子”,演变至今,有尸字旁的字都和人体有关。接下来在系统学习“屁”“尿”“屎”三个字时,开始放手,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分析得出“屎尿屁”都是人体的排泄物。又如,根据本课的生字特点,笔者借助课件给学生演示了月字旁汉字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请用图片展示)由此拓展学习了“月字旁”又带出了一串月字旁的字,让学生充分观察,发表看法,不仅增强识字趣味,也进一步巩固了汉字的音形义,在独立识字中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也使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国汉字一撇一捺都有十足魅力,一声一调也蕴含着丰富情感,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等财富。[5]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他们对汉字魅力有进一步体会。例如,教师采取“找一找,配一配”的游戏方式,要求学生将亻、彳、讠、饣、艹、勹、犭、辶、寸、里、早、吾、欠、头、青等补充完成,构成新的汉字。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则随机让一些学生展示出来,相互之间补充与纠正,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分,给分数最高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汉字构成有深入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汉字,逐步养成求实求生的学习精神,实现了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识字教学并非单纯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将其拓展到课后、学生生活中。[6]低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课外活动、游戏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应当主动迎合学生的这种特性,不妨在教学之后设计一些集体性的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知,掌握熟练应用汉字的方法。[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认名字”的游戏,让学生去了解同学的名字,掌握名字是怎么写的,比一比谁掌握的名字最多。如此,学生既在一种竞争的、趣味的游戏过程中巩固了友谊,又拓展了自己的识字量。又比如,课后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字谜,回到课堂以后,组织学生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你问我猜的过程中学习更多新的汉字,同时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中各种字谜。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各种字,校园当中各种标语、橱窗当中各种宣传画。学生相互之间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你一言、我一语,不仅让学生熟悉更多汉字,也能够为学生课后生活增添乐趣。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关注点从图画转移到各种汉字,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从生活中去挖掘各种汉字,进一步深化汉字的认知,即便是课外阅读,也能够挖掘识字的趣味,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汉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字是一种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书面沟通的主要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工具。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识字教育,强化学生识字技能;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引入游戏教学法,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上切身感受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并牢固掌握识字方法,强化识字能力。这种“科学识字”为识字教学锦上添花,帮助学生提前完成识字任务,进一步为学术的阅读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