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泽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江岸明珠1-1-401 室,安徽 芜湖 241000)
怎样对患病蜜蜂进行诊断?首先要展开对患病蜜蜂的调查研究,搞清楚蜜蜂患病的时间,季节不同,其气温、气压以及周围环境有差异,蜜蜂生病与这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美洲幼虫腐臭病的发生不分季节,而欧洲幼虫腐臭病则多数在春秋两季,这和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样,春秋两季容易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高,像白垩病属于真菌类疾病,其环境温度影响此病的传播和扩散;蜜蜂黄曲霉病则在高温高湿的夏秋时节容易传染,而孢子虫病在高温下却不易传播,极端低温下也一样不易传播,只是在春繁低温下十分活跃容易感染等。要掌握这些特点,了解蜜蜂疾病发病的趋势以及发病时间等特点,这对诊断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弄清楚患病蜜蜂的蜂龄,蜂龄不同,所患疾病种类也不同,如成年蜂常见有病毒性麻痹病、孢子虫病(成年蜂消化道疾病属于寄生虫类)、农药中毒、枣花病、甘露中毒、有毒植物的花粉花蜜中毒、败血症、伤寒病等;而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疾病都是蜜蜂幼虫病,其细菌、病毒是在幼虫之间传染;蜂螨是螨卵产在幼虫巢房内,蜂螨幼虫吮吸蜜蜂幼虫和蛹的血淋巴(导致蜜蜂幼虫严重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即使有幸出房也是残缺不全,卷翅,无法飞翔,失去采集能力,严重危害蜂群的生存和发展),大蜂螨的成虫也寄生在成年蜂身上等,依据蜜蜂不同日龄、症状等现象去诊断,避免误诊。
养蜂人给蜜蜂看病,其诊断的重点是仔细地观察患病蜜蜂的症状,像老中医给患者诊断要望闻问切那样,凭借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受器官对病蜂进行察看,细听,嗅嗅,闻闻,体察,研究病蜂的动态、颜色、行为表现、形状特征、气味、味道,调动各种感受器官去“审察”“体味”“体验”“感受”“感悟”等,比如美洲幼虫腐臭病,用针挑取巢房中的腐烂幼虫,呈现咖啡色的黏性腐烂状,可拉成2~3 cm 长的细丝,并伴有鱼腥臭味。而若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用针去挑其腐烂的幼虫则没有细丝状,其味道是酸臭味,2 种蜜蜂细菌性疾病腐烂的幼虫散发的味道是不同的;不过,蜜蜂是昆虫,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病蜂的症状,然后综合分析、判断,予以“确诊”。那么,患病蜜蜂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观察爬蜂的形态、爬行速度、爬蜂体色以及精神状态等,所患疾病不同,其爬蜂形态各不相同。如孢子虫病,患病成年蜂腹部膨大、尾部发黑、行动迟缓、萎靡不振的样子,虽爬行,显得乏力,并伴有下痢,拉出病蜂中肠为灰白色,且膨大,此病一般发生在冬春、初夏之时,低温、潮湿的气候,蜜蜂体内酶活力较低,排泄又困难,容易导致孢子虫病的滋生;患蜂螨的爬蜂,体态呈畸形,或翅膀只长半截,形体瘦小(发育不良),打开蜂巢近距离查看,蜜蜂身上有寄生螨虫的存在,地上有发育不良的病蜂爬行,不仅卷翅,其身上有寄生螨的活体;同是爬蜂,农药中毒的爬行,其动作激烈,甚至在地上翻滚、抽搐、痉挛,不久死亡;枣花蜜中毒的爬蜂,其爬行怪异,一边爬行,一边向前跳跃,但必须是蜂场设在枣园内,并且有枣花开放,没枣花,哪来枣花蜜中毒?甘露蜜中毒的爬行类似于孢子虫病,腹部膨大,动作缓慢,当然,蜂场周边一定要有松树之类的植物,诊断时要联系蜂场周边环境等因素。
单纯的下痢是消化不良,或者因低温多雨,无法排泄所致,而麻痹病虽也像孢子虫病呈大肚型,并伴有下痢现象,但患麻痹病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蜂体)出现颤抖,且抖动的速度没有农药中毒那样厉害,动作要慢些,似乎无力,二者是有区别的;下痢和正常的越冬排泄应区别开来,排泄是因为长期阴冷多雨,蜜蜂没有出巢机会,无法排泄,一旦遇到阳光明媚,适合蜜蜂出巢排泄,这时可在蜂场周边看到蜜蜂将排泄物排在墙壁、草堆上,甚至晾晒的衣物上,黄色的花粉状粪便,这属于正常排泄。病态的下痢主要有孢子虫病、甘露中毒、大肚型麻痹病,要确诊患什么类型的疾病,就要仔细地辨别粪便的颜色、浓度、形态,例如孢子虫病下痢很稀,甘露中毒的蜜蜂肠内充满暗褐色或黑色黏性粪便,而大肚型麻痹病的患病蜂肠内充满稀粪便,下痢也是稀的,要抓住疾病症状具体分析,再作出正确判断。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白垩病等都可看见巢脾上有花子,即整张巢脾上的子脾呈现有幼虫、蛹、封盖子共同组成不同虫龄的现象,有刚刚孵化的低龄幼虫,也有孵化多日的大龄幼虫,还有已经封盖的老蛹,虫龄大小不一,造成花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囊病的花子可见“龙船型”的病死大日龄幼虫,即幼虫“尖尖”地向上翘起,像船头,幼虫无光泽,用镊子捡起幼虫,其尾部呈囊状,闻闻,没有臭味,西蜂对此病具有抗病能力,不易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花子就与中囊病大相径庭,捏出死亡幼虫,无黏性,极易清理,而白垩病患病幼虫一般是大日龄幼虫,细看患病幼虫于巢房,可见幼虫体上有“菌丝”存在,时间长了,巢房的幼虫渐渐地呈现钙化,就像灰色的石头似的,很容易确认是白垩病。
这是蜜蜂患有幼虫病而出现“腐烂幼虫”的通称,同样要辨别“腐烂”的形态、颜色、气味,在分析病因,最后诊断出是属于哪一类的“烂子”病,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还是真菌类的,或者是寄生虫类的,不能笼统地称烂子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都属于细菌性烂子病,白垩病则是真菌类烂子,中囊病则是病毒性烂子,导致生病的病原是不一样的。
造成卷翅现象也是有几个原因,如春末夏初,有的将包装物拆开得迟,导致“热伤”,幼虫发育不良的卷翅,或者受蜂螨危害,螨虫吸食蜜蜂幼虫血淋巴,也有可能造成幼蜂发育不健全,出房时呈卷翅;盛夏酷暑,高温高湿,以致巢内哺育蜂离巢,幼蜂营养不良而形成幼蜂卷翅,或者是饲料质量有问题导致幼蜂发育不良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卷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以及不一样的形态去分析病因,在此基础上再作正确的判断,不可想当然地断定。
蛹死于巢房,呈乳白色,称“白头蛹”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中蜂囊状幼虫病有这样的白头蛹,只不过那蛹的头部是“尖尖”地、弯弯地“翘起”;蜜蜂遭受小蜂螨的危害后也会出现白头蛹,蜜蜂患上白垩病也会是这样,但患白垩病的蛹虽白色,但失去光泽,显现出石灰状,是一种钙化,非乳白色,是灰白色,甚至是硬态的,容易辨认。
此外,疑似蜜蜂患病,还要更细致地闻味道,看颜色,查形态,辨死蜂,作细致的诊断,诸如只见蜜蜂出巢,不见蜜蜂归巢;还有蜂箱周围死蜂遍地,有的呈佝偻状、吻伸长等,要仔细观看,细心辨认,不可轻易下结论,要综合分析。
总之,如何正确诊断蜂病?最重要的是要细致地观察患病蜜蜂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症状特征再进行辩证,最后确诊,所谓辩证,就是辨认、区分、甄别不同疾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某一疾病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从而正确地诊断出蜜蜂患的究竟是哪一种疾病,以便为下一步治疗作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以误诊,只有确诊了,才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