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邓丽妮,邓介廷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541001;2.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干燥的种子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具有抗炎、抗渗出、消肿及抗氧自由基的神经保护作用[1]。临床主要用于脑出血、脑水肿、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肢体肿胀等治疗[2]。该药由于疗效确切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其无法被胃肠道吸收,肌肉注射容易引起肌肉坏死,故只能通过静脉给药[3]。七叶皂苷钠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引发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4⁃6],临 床 表 现 主 要 为 静 脉 炎[4⁃8],其 中80%以 上 病 人在用药后3~5 d 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改变、红肿、疼痛,对药物敏感者甚至当天即出现血管炎性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血管硬化。病人有时因静脉炎不得不中断用药,等好转后再继续治疗[9]。静脉炎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大了医疗开支,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10]。因此,快速缓解病人因静脉炎带来的痛苦在护理治疗中尤为重要。在治疗静脉炎方面已有热敷、中西药外敷及药物封闭等手段[2,10⁃12],但目前尚未检索到应用超声理疗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报道。本研究尝试将超声理疗应用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治疗中,探讨其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5 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使用生理盐水500 mL+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5 mg 静脉输注致静脉炎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选取上肢前臂静脉进行静脉输注;②意识清楚,表达正常;③用7 号针头一次穿刺;④液体输注后,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评定标准[13],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为1~3 度。排除标准:①有周围血管病史;②有药物过敏史。最终获得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2 度静脉炎的病人80 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3 度静脉炎的病人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 度静脉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 度静脉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否、疾病种类、静脉炎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每日接受2 次50%硫酸镁湿敷干预,每次30 min。观察组每日接受2 次超声理疗+50% 硫酸镁湿敷干预,每次超声理疗15 min、50%硫酸镁湿敷30 min。超声理疗:在病人疼痛、水肿、硬结及静脉条索状改变处皮肤涂抹超声耦合剂,将超声治疗仪(ES⁃Z 日本)调至低强度、小剂量,频率调至70~100 kHz,设置超声理疗时间为15 min。硫酸镁湿敷:将50%硫酸镁纱布湿敷在病人疼痛、水肿、硬结及静脉条索状改变处皮肤,30 min 后将纱布取下。
1.3 评价指标 ①静脉炎严重程度:根据INS 评定标准评定病人治疗3 d 后静脉炎严重程度,0 度即病人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1 度即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和水肿等,病人的静脉未出现条索状改变,触诊未发现硬结;2 度即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和水肿等症状,病人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触诊未发现硬结;3 度即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和水肿等症状,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触诊发现硬结。②疼痛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评定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静脉炎处皮肤疼痛程度,0 级为无痛,Ⅰ级为轻度疼痛,Ⅱ级为中度疼痛,Ⅲ级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33.19 和47.18,平均秩次差(d)为−13.99,两组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5,P=0.002)。见表1。
表1 两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3 d 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 单位:例(%)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15.65 和25.35,平均秩次差为−9.70,两组治疗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4,P=0.004)。见表2。
表2 两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3 d 后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 单位:例(%)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疼痛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40.48 和40.53,平均秩次差为−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0,P=0.99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33.20 和47.80,平均秩次差为−14.60,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6,P<0.001)。见表3。
表3 两组2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例(%)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疼痛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21.90 和19.10,平均秩次差为2.80,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3,P=0.388)。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程度平均秩次分别为16.35 和24.65,平均秩次差为−8.30,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见表4。
表4 两组3 度静脉炎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例(%)
超声治疗学是集声学、医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医学与工程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产、学、研、用结合的特点,是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治疗学可分为理疗和治疗两大类[14]。其中,超声理疗临床应用较早,一般利用低强度、中小剂量、0.8~1.0 MHz 的超声波(最新研究表明70~100 kHz 超声波在某些方面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人体器官或系统进行刺激、调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是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空化效应、弥散效应和触变效应等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15]。
超声波机械作用能够加快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对机体产生微细按摩作用,引起细胞功能改变和生物体反应,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保护血管壁,增强细胞膜弥散过程,从而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本研究在INS 评定标准基础上制定超声理疗方案对病人进行治疗,3 d 后观察组2 度静脉炎和3 度静脉炎病人,静脉炎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超声理疗能有效治疗静脉炎所致的肿胀及血管条索状改变。
致热作用能够升高组织分界面温度,不仅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加强机体新陈代谢速率,还可以增强体内酶活性,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从而减轻疼痛。超声波能改变组织酸碱度、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本研究根据WHO 的疼痛分级标准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表明:治疗3 d 后,观察组2度静脉炎和3 度静脉炎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超声理疗能有效减轻静脉炎疼痛。
此外,弥散作用可以促进细胞膜两侧物质交换,加快组织代谢,改善组织营养。超声波可以修复细胞和分子,使组织酸碱度向碱性方向发展,缓解炎症局部酸中毒现象,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和胶原蛋白合成,影响血流量,加快损伤愈合和修复,从而改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症状。
静脉炎是静脉的一种无菌炎症,常见原因有血管损伤、输注高浓度药物或刺激性药物等,主要表现为血管条索状改变、红肿、疼痛。超声理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减轻疼痛、肿胀、软化血管的无创治疗方式,在静脉炎治疗、护理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虽有报道证明超声理疗对静脉炎症状、体征有一定疗效[16⁃19],但各研究者所用仪器、超声强度、剂量、频率、治疗时间及评估指标不一,需进一步研究获得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