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焰红 成 洪 熊洪霞 王 清 陈永现
(1.丹江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丹江口 442700;2.丹江口市植保植检站 湖北丹江口 442700;3.丹江口市农业环境保护站 湖北丹江口 442700)
丹江口市位于汉江上中游、武当山下,是南水北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玉米作为丹江口市最为传统的农作物,近年来,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5828 hm2,产量22600 t,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增收的又一个途径。
全市形成了三大玉米种植区:一是以江北习家店镇、蒿坪镇为主的玉米种植区,面积达2832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48%,是近年面积最大的种植区;二是江南库区龙山镇、均县镇、丁营镇等玉米种植区,面积1849 hm2,占32%左右;三是山区玉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江南官山镇、盐池河镇等山区,面积1147 hm2,占20%。
随着市场价格的逐步上涨和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推动了玉米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一批经过审定的新品种在全市得到推广应用,“豫玉”、“鄂玉”系列品种成为全市玉米生产的主导品种,鲜食玉米等专用品种异军突起,市场抢手;通过示范宽行双株增密技术,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小麦-玉米、油菜-玉米连作模式得到很好推广;全程机械化示范效果明显。
为引导广大农民种植主导品种,应用主推技术,在江北开展“华玉”、“汉单345”、“中农大951”等8个玉米系列新品种展示。对玉米品种进行品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真实性和抗性试种,为我市玉米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每个品种试验面积60 m2,行株距60 cm×25 cm,密度种植4500株/667 m2。
为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行株距配置下的玉米产量,在蒿坪开展宽行单株、宽行双株及常规栽培3个处理的玉米增密栽培技术示范,每个处理160 m2,行株距为80cm×30cm(单株)、80cm×30cm(双株),密度5500株/667 m2。
优化玉米高产栽培各技术要件,组装综合栽培技术,开展了6.67 hm2玉米绿色高产栽培示范,产量达600 kg,全程机械化种植,为全市玉米品种推广和机械化全程种植积累了大量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玉米播种期、喇叭口期、腊熟期,组织全市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玉米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种植大户、项目示范区的群众,以现场会、观摩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实行专家包村上门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种植和管理,确保关键技术被新型主体的骨干成员所掌握,并在生产上得到实际应用。
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时期,组建技术服务队,进村入户,分片包干,指导各村组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讲解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最佳防治期以及喷洒农药的最佳时间段、时间点,传授有效防控的药品制剂、比例配备、农药喷洒方法,让群众能听懂、会操作。
一是形成玉米新品种展示报告,确立3~5个适合丹江口市种植的主导品种;二是形成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技术报告,确立山区玉米—小麦、玉米—油菜高效种植模式;三是形成以增密为主要技术内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报告,确立关键技术内容;四是通过玉米绿色高产栽培示范,单产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增加10%,农民亩均增收80元。
全市玉米种子市场虽然品牌较多,但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突破性品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专用品种相对较少,而这些品种将是今后市场上紧缺和俏销的品种。
玉米作为传统作物,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粗放和推广技术滞后,出现了整体播种质量差、播期播量不适宜、密度品种不配套、配方施肥面积小、病虫防控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为适应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技推广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将是提高使用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玉米从耕地、播种到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序多,加上现在农村劳动力极为短缺,其他农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因此,推广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将是今后玉米生产轻简化栽培的必然。
玉米增产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扬,种植效益增加,而且农村土地闲置多、易流转,将会催生玉米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济主体兴起,必将推进玉米产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