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给空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几点启示

2021-12-07 17:51民航东北空管局石孝臣
民航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空管敬畏灾难

□ 民航东北空管局 石孝臣 郭 军/文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国人民总动员,群防群控,稳扎稳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虽然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事件和细节,从安全管理层面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思想意识要重视,不能把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引起个人、社会、国家足够的重视进而采取防控措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与我国相比,世界其他国家重视不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甚至已经很严重时,仍然不重视,导致民众也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造成如今“全球感染”。没有切肤之痛,就没有痛彻的感悟,甚至有了切肤之痛,还是没有痛彻的感悟!延伸到我们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其他单位发生了不安全事件,是不是在本单位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种种现象都说明,有的单位和个人只是把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来看来讲,没有引起一些领导和员工的足够重视,仍然认为和自己无关。有的即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没有认真落实,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已。因此,要确保民航安全,确保民航安全管理扎实有效,首先要全体干部职工思想上重视,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否则,就如同不重视疫情必然会导致疫情失控一样,不重视安全管理必然会导致安全管理出问题!

启示之二:责任担当要压实,不能把职位当成地位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有的领导对本单位疫情保障能力等具体情况一问三不知,既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被动,自己也落个撤职的下场。表面上看这位领导是个糊涂官,但暴露出责任严重缺失的问题。“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职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越大,失职造成的影响更大。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都能做到履职尽责?从安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不乏把职位当地位、当待遇、混日子、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不乏把追求职位当成追求地位、追求待遇、求名求利而不担责的现象。而缺乏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则难以胜任安全管理职责。因此,各级领导要勇于担当,任其职,尽其责。特别是要认识到,压力传导不是传压力,而是担责任;不是层层加码,而是层层化解难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基层岗位运转自如,使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稳如磐石。

启示之三:应急体系要统一,不能把公共应急与安全运行割裂

2020年3月17日,美国芝加哥中途机场空中管制塔台有3名员工检测呈阳性,随后关闭了塔台,完全停止服务。第二天拉斯维加斯的卡拉斯麦卡伦机场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机场塔台完全失去了空管运行保障能力。由此可见,这次“公共突发事件”,看似和空管运行保障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关系很大。不仅如此,其他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无论地震、台风、狂风暴雨、寒潮还是火灾、打砸抢群体性事件等,都和空管服务保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考验的是我们整体协调一致的应急响应和保障能力。这次疫情防控中,机关、后勤单位与运行单位同心同德“抗疫”,体现了公共应急管理中全局上下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预案缺失、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既要针对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还要进一步坚持底线思维,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应急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公共突发事件对空管运行的影响,并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保障预案,包括失能处置、异地接管、应急援助等内容,实现统一管理,梯次把控,同频共振,同步落实。

启示之四:因时因地善制宜,不能把习惯做法当成标准

疫情爆发后,中央和地方统筹联防、科学施策,依法科学有序地进行防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不适宜的做法,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如武汉百步亭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万家宴”,个人坚持跑步不戴口罩等。作为社区多年坚持的一项集体活动也好,或者个人坚持的一种体育运动也好,在疫情来袭后,一定要按防控要求和规定来做,一定不能让习惯做法成为疫情扩散的方式和途径。当前,中国民航正在由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这一伟大进程中,也必然有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全管理也必然要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因人而变革,绝不能墨守成规。因此,要解放思想,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模式,落实“以规范为遵循,整章建制,构建现代化空管治理新体系”要求。

启示之五:风险管理要敏感,不能对任何异常现象等闲视之

前段时间,哈尔滨一位87岁的老人传染了多名亲友及医护人员的事件引发了热议,暴露出了相关人员思想松懈,接诊医生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未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这种无论管理层面还是运行层面的不敏感,最终都导致了严重后果。民航安全管理“如履薄冰”,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麻痹。在安全态势良好的时候,仍然要时刻保持敏感和警醒,及时发现并认真对待任何异常情况,要见叶知秋、见微知著,关注各类信息,包括员工自愿报告、抱怨、牢骚等,都要认真分析,采取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前。在重要保障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仍然要枕戈待旦,时刻保持紧张状态,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各级领导要如此,广大干部职工也要如此。特别是一线员工,是所有信息的第一感知人,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敏感对待任何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成为安全管理前沿阵地上的“吹哨人”。各级管理者也要积极鼓励员工“吹哨”,不仅设立自愿报告机制,更要积极下基层、到一线,倾听“哨声”!

启示之六:吸取教训要牢记,不能把“医好的伤疤”只当“过去”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我们经历过SARS、禽流感之后,又似乎把这些灾难都逐渐甚至很快淡忘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缺陷和不足,说明许多人确实“好了伤疤忘了疼”。正是因为忘记,所以疫情总是如同“突如其来”,而人们在灾难面前也依然手足无措。针对这次疫情,有人说,“重新吸取教训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但可能又会再来,只能希望不要再来得那么快,这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首先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忘记灾难,不要忘记为灾难付出的代价和灾难带来的痛苦。民航工作关乎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每一个事故都是一场灾难。民航的规章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牢记这些规章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是牢记事故、灾难的方式之一,更是民航安全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大力培植“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敬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民航人牢记曾经发生的事故及事故引发的灾难,还能牢记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源和隐患,真正解决思想不重视、责任不压实、行动不协调、因时不制宜、意识不敏感等问题。

启示之七:有效治疗要主动,不能把“自愈”当能“治愈”

和所有的疾病一样,能否“治愈”,根本还在于患者自身是否具备战胜疾病的能力。身体足够健康,即使染上新冠,也会自主痊愈,如那些无症状感染者;身体不够强壮,但有足够的“生机”,通过“治疗”培补自身的“元气”,虽然可能会迁延几个月,但终会康复;身体已经很差,则无力再应对新冠病毒的侵害,即使通过ICU等抢救,也仍然无力回天——因新冠肺炎死亡人员多数都有基础病。对于安全管理来说,一个单位要想实现安全,要想提供安全的服务保障,要在遇到不安全的情况时能够稳妥应对,自身必须足够健康、“元气”充沛。当下进行的“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以及历年来开始的相关工作,都是为了使“不太健康”的单位能拥有足够“健康”、“元气”充沛以具备足够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自身“元气”不足,在“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进程中又仍然无动于衷,不从内心深处省查自身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健康起来。遇有风吹草动,“一败涂地、溃不成军”只是迟早的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对于个人也好,对于家庭也好,对于单位也好,对于国家也好,唯有自强,才能不息!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民航始终处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感受了“抗疫”的紧张、责任、压力,并展现了应有的担当。在我们正逐渐由民航大国建设民航强国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起步的重要阶段,希望以上启示能够提醒干部职工,坚持“三个敬畏”,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逆行而上,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切实做到“安全隐患零容忍”,“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空管敬畏灾难
雷击灾难
智慧空管技术的进展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敬畏“签字权”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